“我们住在十几平方米的出租房,孑然1身,挤着2小时的地铁,3餐外卖,4季淘宝,5感正常,6点下班,7点健身,一天平均点击手机1000下。”在网上,流传着这样一篇《一只空巢青年的独白》。听起来有些伤感,却是不少单身年轻人当前的状态。
如果你符合以上特征,又恰巧单身、年龄在20~39岁、生活在异地这三个状态,那你就是一枚彻头彻尾的“空巢青年”。
昨天,阿里数据对外发布《中国空巢青年图鉴》,在全网中找到了5000万符合特征的“空巢青年”,剖析他们不同程度的空巢特征。
不光是阿里,探探和网易也在搞事情!
网易新闻联合探探发布空巢青年画像,82%的人对未来焦虑,但仅17%后悔选择一线城市。互联网公司是空巢青年大本营,程序猿“注孤生”?“悲情”摩羯座在脱离空巢的路上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空巢男最想娶刘亦菲、高圆圆和赵丽颖,空巢女最爱胡歌、彭于晏和吴彦祖。
估计有不少人要中招,这种画像、图鉴或者大数据的标签不断在更新,但标签下的本质却是同一个群体:年轻人。
还记得这几年一直流行的群体名词:80后、90后、屌丝、高富帅、白富美、蚁族到如今的空巢青年,互联网其实非常用大数据去概括人群制造话题!
同时年轻人是互联网文化的主体,他们在现实中不停的寻找社会认同感,这些画像名词便是这种精神需求的产物。
这种产物一旦开始兴盛,就慢慢成为营销一种元素,毕竟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中有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品牌认同感。
户外决策正在开创的户外广告地理大数据画像,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利用地理数据来实现城市人群画像,商家的户外广告投放提供直接可以参考的直观数据,在合适的点位投放合适的广告宣传,消费者才会提升对品牌的认同感。
举例:一家汽车销售品牌需要做社区广告宣传,应该尽可能选择青年或者白领社区,如果错误的投放到一些老年人、或者打工族为主的社区,那么最后能带动的消费力就会大打折扣。
大数据不单单能制造热点话题,还能带动市场销售,并产生长期效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