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学爱 爱国学
❤️ 传统文化每日分享
❤️《论语》十二.颜渊篇
【原文】
12.22
攀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1],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2]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3],不仁者远[4]矣。汤[5]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6],不仁者远矣。”
【注释】
[1]举直错诸枉:错,同“措”,放置。诸,“之于”两个字的合音。
枉,不正直,邪恶。意为选拔正直的人,罢黜邪恶的人。
[2]乡:同“向”,过去。
[3]皋陶:传说中舜时掌握刑法的大臣。
[4]远:作动词用,远离,远去。
[5]汤:商朝的第一个君主,名履。
[6]伊尹:汤的宰相,曾辅助汤灭夏兴商。
宋·程颢、程颐:“圣人之语,因人而变化。虽若有浅近者,而其包含无所不尽,观于此章可见矣。非若他人之言,语近则遗远,语远则不知近也。”
宋·朱熹:“不仁者远,言人皆化而为仁,不见有不仁者,若其远去尔,所谓使枉者直也。子夏盖有以知夫子之兼仁知而言矣。”
【译文】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就是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知。孔子说:“就是了解别人。”樊迟似乎没懂。孔子说:“选拔正直的人置于邪曲的人之上,就能使邪曲的人正直起来。”樊迟退出去,看见子夏说:“刚才我看见老师,向他问知,老师说:‘选拔正直的人置于邪曲的人之上,就能使邪曲的人正直起来’,是什么意思呢?”子夏说:“这话含义深刻呀!舜拥有天下后,在众多的人中,推举出皋陶,不仁德的人就躲远了。汤拥有天下以后,在众多的人中,推举出伊尹,不仁德的人也躲远了。”
【解读】
孔子认为智就是能了解人,在选拔人才时选拔正直的贤才,而罢黜邪恶奸佞的小人,并且将正直的人才放在邪恶的小人之上,邪恶的小人也就变得正直起来了。作为普通百姓的我们,虽然谈不上知人善任,但也要懂得察人观人,与人交往要了解对方的为人秉性,这样才能选择合适的交往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