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疫情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让很多人都猝不及防,有人舍小家为大家,成为最美的逆行者,有人趁此机会倒买倒卖大发不义之财,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待在家里是最好的选择。
妮妮与大多数人一样,在回老家过年之后,就被通知说要延迟复工,而且这一延,就是近一个月。妮妮在这一个月里,除了每天关注疫情的最新动态之外,就是在家里跟叔叔婶婶打麻将、听家人唠嗑。
妮妮家在农村,爸爸妈妈几年前盖了一栋两层的楼房,家旁边就是叔叔伯伯们的房子,因为离得近,所以每次过年都格外的热闹,因为一大家族加起来,有20来号人。由于村里距离县城比较远,很多人在家里赚不到什么钱,因此,除了大伯与大伯母在家之外,其他人除了过年基本都不在家,要么在外上学,要么在外打工、开店赚钱。每次过年,每家人都会从外地回来,这个时候也是家里最热闹的时候。
今年过年对于在城里的人而言,或许真的只能在自己的房子里活动,不能外出,不能逛街,甚至连买菜都是个问题。但是,妮妮所经历的并不是这样,从宣布封村开始,妮妮只知道,那会是既不能出村、也不能进村。但是对于自己在村里的一切活动而言,并没有受多大的限制。因为,村里的人,该串亲戚的照样串亲戚,该走动的照样走动。
村里串亲戚,其实是最正常不过的行为了,因为村里的关系就像一张大网,每家每户基本都能扯上点关系。虽然,上过大学的一些人偶尔会去跟家人说,这个时候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待在家,但是,家人这个时候都会说,这是我姐姐家、妈妈家等,回自己的亲人身边,有什么不可以的。妮妮刚开始时,也会劝说自己身边的人少走动,但是发现并不可行,自己身边这么多亲人,也不可能置身事外,所以慢慢的,也就不以为然了。
打麻将,是妮妮每次过年主要的娱乐活动之一,但是今年,妮妮麻将都要打吐了,因为每次想着不参与的时候,叔叔婶婶们都会以三缺一为由,再次把她叫上。而且除了打麻将,妮妮也不知道还有什么事情能做了。虽然有时候,叔叔们会在麻将桌上抽烟,但妮妮忍了,有时候,妮妮会事先说好麻将桌上不能抽烟,不然她就不打了。
封村之后,大家吃什么呢?除了常年在家的人有足够多的粮食之外,那些从外地回村过年家庭,基本上没有屯粮,他们除了通过村委会的渠道采购到一定的菜品之外,还会去村里的小店采购。村里的小店原本只是卖一些普通的日用品,但是过年的这段时间,他们看到了商机,即使货车不能进村,他们也通过换车的方式,每天运一大车的粮油菜品进村。
村里那些年长的人,基本没怎么看新闻,他们偶尔会刷刷抖音,然后聚在一起聊各种真实的不真实的谣言。然后在看到一些新闻之后,特别是不好的新闻,马上就会引起恐慌,这家建议你赶紧去买点米囤起来,那家建议你最近不要去谁谁家。妮妮对此不以为然,她只通过正规的渠道去了解新闻,对于村里传的那些,她都是左耳进右耳出。
到了2月底,妮妮准备回市里上班了,虽然爸爸妈妈还是不放心,但是妮妮以公司的人都去了为由,坚决要去上班,妮妮觉得,要是再不去上班,自己在家真的要待不下去了,而且主要的一个原因是,那会疫情相对有所好转,而且全国各地也都在有序的复工复产了。
第二章:婚姻文化
今年因为疫情,不能举办婚宴、祝寿等酒席让村里原本热闹的春节,黯然失色了许多。以往的过年,从腊月二十之后,到元宵之前,是挨家挨户举办各种酒席的最佳时期,因为其他时间段村里是没什么人在家的,就算办了也都没有客人。
在众多的酒席当中,最为热闹的要数婚礼了。婚礼一般是在年后,因为年前男女双方要谈的各项事情比较多,除非是娶了非本地的媳妇。而男女双方都在村里的,一般都是经媒婆介绍认识的,另外从媒婆介绍成功到举办婚礼,可能仅仅只有几天的时间。只要到了适婚年纪,一般都有媒婆开始上门了。
村里没那么多讲究,没有什么先恋爱后结婚的说法,一般经介绍看对眼之后,双方就会开始往婚礼方向谈了。在聘礼、礼节等各项事宜都谈妥之后,就是选择黄道吉日结婚了。这在外边的人看来,难以接受,但是对于村里的人而言,早就见怪不怪了。虽然村里的很多夫妻都是认识没多久就结婚了,但是离婚的,还是相对比较少的,他们或许没有城里人那样的轰轰烈烈,但是也能平平淡淡的走过大半辈子。
村里的婚礼一般都会提前几天准备,男方家里的亲戚基本都会过来帮忙。他们会提前准备酒席上的各种食材,还会为新郎新娘准备到时仪式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大人们在准备之时,旁边的小孩在玩闹嬉笑,好不热闹。亲戚们帮忙也是尽心尽力的,因为今天我帮你,明天你就可能需要我帮助了。
婚礼当天,同村的人基本都会来,他们会根据亲疏关系而随相应的礼金并派相应的人数过来。酒宴一般在中午12点开始,持续到下午2点结束,酒桌上的食材,一些是村里采购的,这样比较符合村里人的口味,另外一些是去县城采购的,因为村里的食材比较有限。妮妮非常喜欢参加婚宴,因为在这里可以一次性吃到很多种自己平时想吃的东西。
婚礼结束之后,亲戚们同样会帮忙,他们会帮忙分一下剩余的食材,他们会帮忙归还一下借来的各种用品,确保一切就绪之后,他们才会各回各家。对于普通人而言,一场婚礼下来,是随了多少礼金跟吃了多少好吃的,但是对新郎新娘而言,一场婚礼是让他们迈入人生的另一个旅程。
第三章:村里的回忆
高中去县城上学之后,妮妮一年的时间除了放假基本都是在县城里。所以老家成了她一年就回去那么几次,每次待的时间也不长的地方。每每跟同学、同事们谈起老家,妮妮总是能说起老家蓝蓝的天空,新鲜的空气,和睦的亲戚关系等。但是在妮妮心里,老家给她的印象也不全是这些。
村里距离县城好几十公里,因此要进出村非常不容易,虽然有固定的班车,但是班次并不多,一天只有两三趟,加上颠簸的山路让人晕车,所以妮妮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并不想回家。老家还特别空旷,每次跟稍微有点距离的人讲话都要扯着嗓子喊,妮妮每次都觉得,非常的费劲。
村里的亲戚们虽然看着非常和睦,但是私底下还是会互相八卦别人的家常里短,这是妮妮非常不认同的,今年这家人好像做生意亏了很多钱,去年那家的小孩好像在外边跟人打架了,你看他家的孩子都30岁了还不结婚等类似这样的话题都会成为别人议论的对象。这种话题私底下议论倒还好,尴尬的就是,议论着议论着,这话就传到了当事人的耳朵里,村里其实很多矛盾都是这样引起的。
此外,村里长大的孩子与城里的自然是不能够相比。村里的孩子土生土长,教育全靠学校里的老师,父母漂泊在外很多孩子只能被留在家里。缺少父母的爱让很多孩子变得越来越自卑,当他们长大之后与城里的孩子相处之后,心里多少都会有点不自信。
村里很多像妮妮一样上过大学的女孩子,她们摆脱了一到适婚年龄就被相亲结婚的安排,她们在见识了城里人的生活之后,开始憧憬着自己嫁到城里的景象。但是,很多人其实并没有真的如此,要么父母不同意她们远嫁,要么她们自己也觉得嫁到家里其实也还不错,因为生活都是在城里,过年的时候回来还会比较热闹。
很多家庭一般就过年在家待上几天,但是很多村里的人都会以拥有一套自己的小楼房为荣。妮妮家也是如此,前几年爸妈攒够了钱盖起了属于自己一家人的两层小楼房,在装修、家居等方面,爸妈也是面面俱到,什么东西别人家有的,自家也要安排上。妮妮曾不止一次的劝父母,我们一年下来只在家住几天,有些不必要的东西就不需要备了。妮妮的劝说并没有用,在这个问题上,父母显得尤为大方。妮妮每每这时都会挺心酸的,因为自己跟弟弟在学校的时候,生活费多花一点他们都会有很大的意见。
村里如今的面貌与妮妮小时候的相比,像是换上了全新的面貌,挨家挨户都盖起了小楼房,而不是自己小时候的土房。面貌是换了,但是对于很多走出去的人而言,他们对家乡的回忆其实还是五味杂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