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忙的时候,可以按时给孩子做饭,不管好赖,总是可以做出热乎乎的饭菜,哪怕手艺不好,总也是表达做母亲爱孩子的心意。
只是很多时候,忙碌的工作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力气为孩子折腾饭菜,更别提连时间都没有的时候。
所以有一段时间,我忙到无暇顾及孩子,只能给了孩子一些钱,让他自己照顾好自己。
谁知,孩子一个人在家总是方便面就着电视,日子过得倒是惬意,只是我觉得太没营养,怕孩子受了委屈。
无意中的愧疚感让我更喜欢带着孩子去饭馆,点孩子爱吃的菜,然后看孩子狼吞虎咽,觉得愧疚感会消散不少。
结果,一个星期如此过,两个星期如此过,孩子终于忍受不了说,你能不能在家做点饭吃,不能老是在外面吃吧。
然后我就回归家庭,忙中偷闲给他做饭,头两天吃的很好,到第三天开始挑三拣四,那一刻,我发现我的愧疚感烟消云散。自己曾愤愤不平地想,我这个免费的老大妈竟然还讨你的嫌,真是孩子长大了啊。
然后该怎么做饭怎么做饭,爱咋咋地。
在亲子关系里,当我们没有办法赋予更多的情感联接的时候,我们往往会给孩子更多的钱,更多的物质的丰富,以减少我们的愧疚感。
我们以为二者可以交换,其实我们都错了。
父母的观点是我给你钱,为你付账买你喜欢的东西,就是在表达爱孩子的心意。可是对于孩子来说,金钱可以买到孩子想要的物质,却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意,而且在需要陪伴的时间里,孩子的孤单心理感受会滋长孩子对父母的不满。
也或许,孩子会适应家庭的生活模式,用金钱替代情感的需求。结果就是孩子会陷进金钱的漩涡,以为是在感受父母的爱,其实是受欲望的支配。
而心,会一点点空虚。
富足,首先是心的富足,而非金钱。
亲子关系如此,婚姻关系也是如此。
我们以为的交换,并不存在。
所以在能够陪伴的时间,多一点陪伴,无关金钱,只有情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