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好像又回到了高中时代的按部就班,
坐不住的,依然是那个小小身影,
写着一些属于自己的故事。
何处不相逢,
老招惹人聊天的习惯,
大概也是不喜欢安静也没法想着孤单。
这一切,开始的勇气是最重要的。
无力感通常会从一个人没法用心
完成一件事开始。
突然间,心里空落落的。
此去经年后又是新的漫长等待。
有点浮躁。
踏上归程。回家办事儿的那几天
仿佛出了笼的小鸟。
真的是喜欢坐火车。
可惜时间少。可惜没有下一次选择。
心安之处是吾乡,
回家以后第一晚,却失眠。
一个月不见,家人又年迈了一些。
愈发纠结刚工作的第一年
是否要找点儿新的东西接触上。
然后能够多挣点儿钱,
不用再担心,回来车票钱不够。
也不太明白,也不想明白。
只想努力工作,多挣钱,少花钱。
然后让家人不再为我担心。
好啦好啦,回家就短暂地停留
处理好事情早点回去上班儿吧。
还有很多很大的挑战等着你。
珍惜能够闲下来的时间就好。
背了一大袋稻香村回来,
然后去了湖北省博物馆,
跨越长江去看好久不见的人。
有点儿圆满。
此行正事儿是回家解决了三方协议的章
紧急慢赶地不想浪费路上时间。
匀出正常调休的周末,马不停蹄买了高铁回家。
早起的感觉确实好,一天儿都满满当当。
武汉的发展太快了,再也不是四年前艺考时的模样
喜欢这里生活的味道。
像北京胡同里的家常问候。
火车上看日落和日出,是我觉着最浪漫的事儿。
从小对铁轨机械有独特的钟情。
汽笛声,铁轨碰撞,不同叫卖的人,
还有,第一眼觉着超暖的乘务员。
东北汉子粗犷的嗓音配上细致入微
的乘务服务是一种对工作认真的态度。
有时候在想那关于家的地方。
舒适到可以休息。但没有工作的压力
越来越学会分清工作和生活。
并且一定不再急功近利。
目标不定那么多,心绪也就没那么乱了。
一直告诉自己,不要再像小孩子一样任性。
有人教就去学。
过了几天离开家时,终于不再矜持,抱了下奶奶。
有时真的不知道怎么表达,
每次回家,家里都像客人一样的待遇。
找到喜欢的东西,然后出门接触新东西。
无忧无虑的时间要过去了,
越长大陪伴家人的时间越少。
属于自己的时间不能够
临近毕业有些焦虑,
却无法表现出来只能硬生生地选择遗忘。
当有一天意识到天真不再的时候,
就意味着要肩负责任有计划地生活了。
成长的方式很多,珍惜家人,
不含蓄地表达,其实就有点儿意思。
因为这个世界不是每个人都要照顾你的心情,
而是有些人一定会不否认地表达对你的喜爱而已。
努力的年纪,就别想着玩儿。
有机会学就多观察些,
最后转化的就是你了不起的新技能。
全能是你的愿望,也是你的选择。
学会了新技能,最后就又可以看到新希望。
希望你能不负时光,有很多开心的事情,
也有充实的往事和一生的陪伴。
换个时间焦虑。
继续再喜欢遥不可及的人。
和家人有无话不谈的感情。
剩下的时间,是努力再去见想见的人。
如此而已,反复循环后,这一年就过去了。
今年的三月和去年不一样。
去年心里有期待,很多未知。
今年心里是证明,很多恐惧。
有许多话想对喜欢的人讲,
又有许多话想憋在心里只有自己知道。
过得太安逸回到了原点开始新的折腾。
欲望无极限地,想拥有新的东西犒劳自己,
不懂得省钱,不担心没钱。
新同事老说,我都不知道当初
那么做对不对了,因为我现在没空健身,
奔波着上下班儿。
我大言不惭地说,走路就是锻炼了啊。
也不想想离得或远还是近。
一直眷念一种精神大于物质的生活。
所以可能适应环境的能力还算行。
唉,别夸自己了好吗?
每年过得特别好的原因
就是多创造惊喜。给你的,
给家人的,还有喜欢的人的。
晚安,别熬夜,后天再去看看钟吧。
后来的后来,我发现我喜欢的,是折腾的生活。
闲的久了就会挺难受的。
我的心告诉我,想去尝试研究生考试,
而不是想在公司看不到未来的模样。
虽然成长的领导人善意地告诉我,
是工作三年还是考研。
这二者本身都有难度。
点赞考研,评论工作
突然想弄一个这样的活动。
人生中第一次两个强烈的愿望没法选择。
先说下自己:大四折腾狂,四年没闲着,
一直用一种追的方式去找机会去喜欢的地方工作。
所以大一是因为俞老师,所以去了新东方。
干过十五天寒假记者,跑活动跑采访怎么都不会累
现在想想,如果让我现在,坐三个小时公交地铁
去昌平看一场讲座,我肯定不会去。
大二闲了半学期积淀自己,认真运营了个公众号
不过目前还是五十个粉丝。
主要是太直白。
大三做校园直播大使,
本来有机会入职北京时间,做渠道沟通
因为胆儿不够,婉拒了头儿。
后来北京时间的头儿离职了。
下学期投了凤凰网娱乐编辑,没等到复试
被故宫文创收编。
最初的去文创店兼职销售
每天痴痴地望东门是
因为年初火的那部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
那时的打算是坚持半学期
偶遇不到王老师就回去准备考研。
没想到命运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不仅偶遇还成为了一直鼓励的师父。
我也不知道是师父带来的运气还是什么。
文化这个土壤一下被点燃,
帝都各大展览和文物背后故事
竟然成了唯一的兴趣点。
看了那么多,慢慢就发现自己,不考研不充电
专门学习下文博历史,
对不住自己追了那么久的坚持。
文化课渣且美术凑合的我,折腾地想
目标选择了北师大文化遗产方向的专业研究生,
目标定是有了。
工作的问题却接踵而至。
独立负责了快一年的微博和微信,
讲真话有点舍不得。
虽然粉丝不多,但感觉自己挺有责任。
从修图摄影排版文案渣到逐步提高,
粉丝和我是一起长大。花过很多钱,
也投入了很多情感。
但跨专业的研究生,特别想闭关专门准备去考。
就跟又参加了一次高考一样。
小时候对历史的兴趣因为
想考本科懵懂地走到了美术。
上到了大学却发现当时觉着好玩儿的专业
现在会整天为了毕业设计忧愁。
文博研究生是理想化的,
不管它能不能帮我找到新的起点。
至少不会再文物盲地回忆,
诶,我拍的展品是什么?他有哪些故事?
我怎么不太知道……
诸如此类,既然已经半只脚踏入历史门,
对文物有敬畏之心,
那就不想再错过和文物的相逢。
现在的工作状态是没法改变的。
晚上看书,白天上班儿没精神,
白天上班儿,晚上不看书就没长进。
如果大学四年用追来概括,
那么毕业以后能继续往文化方向去种个草。
不太想以后的日子也是用平凡来替代。
为什么阅读量不高,因为内容不够深度。
为什么转发量不够,因为粉丝都比你厉害。
所以现在,能有个消失一年的机会,
不想再错过。
考研会花费时间,工作也忙到飞起。
倘若选择工作,我知道面临的
又是一年从实习到试用到转正的时光。
毕竟是去到了新公司。
而我一定不会对新公司有新的期待。
尽管负责的项目很多,
也包括我特别想去的地方。
但作为产品的运营,走不到热爱这份的心里,
突然就有点儿难过。
能力不够的时候,想趁年轻,多学点。
是技术还是知识。
从零开始。
因为周围的人聊不上天。而你也挣不了钱。
你走不进别人的生活,
别人也没法决定你的生活。大抵如此。
点赞考研,评论工作,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