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阅读了一些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分享出来同时帮助自己更好消化吸收。最后一个部分的5个问题大家可以用在自己工作学习当中,构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最小化可行产品”。
问题出自采铜的《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1个概念
MVP (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化可行产品”
最短时间把核心功能构建出来,尽快发布,接受现实反馈并进行优化调整,加速产品动态流动。
与之相对的是传统产品流程,即做完系统周密的规划再构建出一个精致的成品。
MVP和对应的商业模型源自“精益创业”,被用在很多地方,比如互联网产品创业。“精益创业”的核心思想是,抛弃冗长呆板的计划,用反复试验和获取反馈的方法来探明环境,通过迭代优化不断进化、打磨出一个最好的产品。
1个应用
将MVP这个概念用在个人成长上。计划固然要有,但如果仅仅停留在不断完善计划制定目标上,你永远也踏不出那关键的一步,你永远离完美计划还差几个关键环节。
运用这个概念应该这样思考,做出基本准备就可以开始动手实践了。
比如现在这篇文,在阅读采铜的《精进》这本书当中,很多关于时间、行动、选择的概念和方法让我感触颇多,如何吸收?
1、用自己的方式,头脑里回顾,最好是口述一遍
2、反思自己正在着手的系列成长计划,哪些可以借鉴到这个思路
3、写下来!不仅重新梳理了一遍加深印象,关键的是,真正能够指导今后的成长系列MVP
所以,这篇文章首先就是一个个人的“最小化可行产品”,肯定有写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或者过段时间拿出来读自己都会发现还有很多改进空间。但先不去顾忌太多,着手现在就写下来。
1个方法论
1、图层工作法——对待一项工作/事务,按照进程中涉及到的不同认知类型进行分层处理。比如,处理文字语言是一种认知类型,处理图片视觉是另外一种类型……
以我们工作中常见的制作一份PPT为例,是打开软件从第一张图开始做起吗?显然不是。
首先是拟出要演示文稿的大纲。这个时候PPT只是一份辅助工具,最重要的还是你想表达哪些内容,传达什么信息,你的演示对象是谁。根据这些已知信息进行核心思考,拟出大纲。也就是首先把工作中最难的部分解决掉,后面的工作开展就会顺畅很多。
其次,布局每一章节的比重,填充具体内容及数据支撑。
最后,才是打开软件,处理找模板,制图表,文字排版等视觉上的效果。
2、 图层工作法的优势
①集中注意力处理同认知类型的工作,减少不同类型工作切换中的耗损
②由于图层间相互独立,便于自由修改。
比如以上举例中的PPT制作,首先是把内容大概确定下来,再去填充数据论证,最后才开始制作磨人的PPT,调整细节。避免传统做法中,PPT做了一大半,发觉思路不对,之前用在调整PPT展示上的精力也就全部浪费掉了。
③增加作品的层次和厚度。这点可以这么理解,每一个图层做到极致,不去影响到下一个图层的进度,那么就有精力拓展更多的图层。就好比美味可口的巧克力蛋糕,一层蛋糕胚,一层巧克力脆皮,一层奶油,还可以发挥想象创意增加层次感,再撒上一层坚果末,当然还可以最后喷上薄薄的可可粉……
1个实践
以今天刚好坚持了500天的扇贝阅读打卡为例,完成一个我的MVP
1、请在你的工作或者学习中,选择一个较为重要的事情,构建一个你的“最小化可行产品”
我将英语阅读作为我的一个MVP项目
2、 它最核心的部分是什么?请拿出一段不被干扰的时间来完成它
最核心的是阅读能力的提升,区别于口语、写作、听力等。目前的做法是,会在每天的边角料时间拿出手机至少阅读两篇扇贝
3 、完成这个“最小化可行产品”的工作,可以分为几层,请尝试用图层工作法完成它
①阅读,同时手机截屏生僻短语或者精彩句子
②零碎时间处理图片并整理存档至evernote相应文件夹
③固定时间段集中记忆
a回顾以往
b打开电脑对生僻单词顺一遍,包括 pronounciation 和meaning
c记忆——手嘴脑并用
4、将你的成果在相应平台公布,收集外界反馈,列出其中对你最有启发的3-5条建议
恩,这个目前还木有成果。这篇文章算是一部分吧
5、根据收集的建议,以及个人思考,重新修正你的“产品”
自己反思学习过程,目前有这么两个问题
①任务量偏轻,每天十分钟以内可以搞定阅读部分,词组记忆大概控制在一周3-4次,每次时间30-45分钟
对应措施:增加阅读量,从春节开始,阅读已到手的英文原著,每天增加30分钟英文阅读时间。
②有过两三次忘记打卡的经历,几乎是踩着12点钟的尾巴草草浏览一遍,赶紧打卡,这种阅读效果可想而知,太流于形式。
对应措施:规定每天在下班/6点之前完成当天的阅读任务。
最后这部分的5个自测题,不妨自己梳理梳理,打造自己的起步级产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