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5点多起来,看见室友在大厅的沙发上玩手机。我默默地认真又看了一下手表,确认了时间。我问她今天有什么大事吗?她白了我一眼说,大事毛线,失眠而已。
失眠、头痛、堵车是不能承受的生命痛苦之三大巨峰。我对失眠的认知之中,造成失眠大多数是由于生活中的烦心事。学业压力、生活压力、感情压力......人类好像无时无刻都在制造着烦恼、解决了一个又有新的烦恼。有烦恼时难免丧气,人是沉重的,心里好像堵得慌,却无处排遣。没有烦恼的时候,整个人都是轻盈的。就像“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简简单单确实,很高的境界。大多数时候我都沉浸在各种各样的闲事之中而不自知。感觉心被烦恼层层覆盖,堆积了厚厚的尘埃。
在这一段学习的过程中,我明白,之所以有这么多烦恼是因为我一直活在许多错误的观念之中,比如“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可是在漫长的人生之中,每个人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发展的“时区”,那么何谈有“起跑线”之说。在我们的观念之中,成功是需要通过竞争来获取,可是真正的成功是跳脱到拥挤的竞争圈子之外,结合自己的天赋和优势另辟蹊径。又如,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有什么个性的人,因为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比较低调的人,以免让别人看到自己,他人的眼光使我十分的焦虑和不安。但是,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他们却说我是一个个性很强的人。当自我认知和外在评价不相符时,到底哪一个才是真实的我。如此说来,我们一直活在自己的错误感觉之中,活在社会潜意识强加给你的观念之中,什么才是正确?我还要在这个“痛苦拌着快乐”的温柔乡中沉沦吗?
想到敦煌写本《坛经》中,为世人所知的禅宗六祖惠能的四句偈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似乎很小的时候就会背了,即使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觉得其中必有深意。后来,知道这个故事的背后,还有神秀所说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刚读时觉得不如六祖慧能的境界之高,态度之中带有贬义的意味。如今,再看,一句“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心中十分感动。大多数人并没有六祖觉知“本就无心”的智慧,而是迟钝、沉重的、心中布满尘埃的凡夫俗子。而禅修下的是心地功夫,不正是要在生活中时时刻刻让自己的心少一点烦恼,不正是要改变自己的心行,坐着也好、站着也好、说话也好,打坐也好,一点点把自己的心擦亮。"时时勤拂拭"我读到的是对“心”的珍惜和不断修心的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