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小学目前有一种所谓的“定向分配制度”,县教育局为缓解师资缺乏的压力与师范类院校合作,当地成绩优异的初中毕业生直接与某村小签订五年以上合同,先去师范就读,毕业后必须按照合同要求回到偏远的村小教书。虽说是自愿签订,但是许多能力强、成绩优异的初中生还完全不懂得规划未来,由于家庭贫寒只能听从父母的安排就读师范,签下“卖身契”,等到真正毕业之时,才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有别的选择,有人开始自暴自弃;有人开始发展副业,;有人在工作期间转学其他专业等待机会等,完全无心钻研教学,这些年轻教师虽说缺乏责任心,但也是这种制度的受害者,人各有志,而这一制度完全无视人的梦想,折断了无数年轻人的翅膀,妄想用五年的时间磨平青年本有的棱角和冲劲,从而扎根乡村教育,然而“强扭的瓜不甜”,事与愿违,往往这些人五年后依然用断翅飞翔,白白荒废了五年光阴,发展前景也受到很大限制。即使被迫继续留在农村,也是安于现状,贪图,惬意碌碌无为之人。试想,这一制度扼杀了多少本有能力从事其他行业的佼佼者?而成为了没有受过高中教育的新一代文盲?依我拙见,这一制度类似于清末尚存的包办婚姻,早该被时代淘汰。
其实,缺乏师资的村级小学大可以去各个大专、本科学校进行讲座,招募人才,讲座内容可以是本校历史、规模、薪资待遇、近期规划、发展前景,也可以谈谈农村孩子对知识的渴望,感染大家为乡村教育尽一份绵薄之力,或者未来教师工作的光明前景,国家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宣扬对农村教育做出贡献的同志事迹品德,彰显农村教育勃勃生机等等。再由高校学生自主自愿投简历报名,自愿为农村建设,只有这样招收的教师才有积极性可言。
我就是这种制度下的新一代文盲,目前在“定向”村小实习,本来大可以进省重点高中,前途一片光明。然而……不过还好天无绝人之路,毕竟路在自己脚下,庆幸自己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在师范的五年期间自考拿到了本科学历,现在打算继续考研提升自己,虽然没有高中的知识限制了很多专业的选择,但是没有关系,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然而受生活圈子所限,见识太过狭隘,对专业和院校了解不够,也不知道各专业具体难度,正处于迷茫期,五花八门的专业无法抉择,只希望有贵人能略指点一二,感激不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