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一个知识网红的网页下,看到了这样的一条粉丝留言:
今天回家有些累了,躺在床上不一会儿就睡着了,醒来的时候看到已经9点多钟了,本来想一觉睡到天亮,可是想到这样子的话,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就浪费掉了。于是,马不停蹄地起床洗澡、看书、听音频做笔记,然后看XX作者更新……
这条留言的时间是晚上11点40分。这位粉丝也在留言里说到了马不停蹄的原因,“为了让自己过得好一点”。
这个知识网红此前是一个三线城市的普通公司职员,后来通过阅读、拆书,完成了逆袭,现在通过教人阅读(网络付费课程)日进20万元,已经跃迁改写了命运。
人生逆袭的故事,在网络上从不缺阅读量,还会引发更多的趋之若鹜。这些逆袭的网红们,太懂得大众的心理了——你对生活不满意是吧,我也曾和你一样对生活不满意、也和你一样没有背景、也曾和你一样是普通上班族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但是,我通过自己的努力竟然居然改写了命运创造了奇迹。既然我可以,那你也一定能行啊。你之所以没有逆袭成功,是因为“低智商的勤奋比懒惰更可怕”,或者是因为你“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智商”。说得很有道理对不对,戳到你的痛点对不对。别拼命的点头啊,要想办法改变啊。这样吧,既然我逆袭成功了,那我掏心掏肺把我的逆袭之路全盘托出全部告诉你吧。你只需要跟着我一起成长就好了,相信我相信你自己一定可以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就这样,你心中的焦虑被点燃了,你对未来的憧憬被点燃了,你改变命运的动力被点燃了,你趋之若鹜的迷信也被点燃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上面这样一条留言。
于是,我们身边这样的朋友比比皆是:早晨,闹钟响起,立即打开手机,听罗胖的音频;刷牙洗漱以及早饭时,打开喜马拉雅,听音频学习;通勤路上,再听知乎Live……
于是,我的朋友圈里朋友们都很拼,让我每刷一次朋友圈就惭愧得想自尽:这些朋友每天都在晒自己看了哪些书籍中的哪些内容,或者用某记单词APP又记住了多少单词……
这些很努力的朋友,最后怎么样了呢?都改写命运了吗?都完成逆袭了吗?在《怎样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点击链接即可阅读)文章中,我说过身边一个活生生的知识付费拥趸者的例子:如此坚持了1年,自制力彻底崩溃了,裸辞要出去间隔年调整心态,不然他担心自己会精神失常。
怎么会这样呢?说好的人生逆袭创造奇迹呢?说好的一起成长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呢?
究竟是哪里出了错?
错就错在没有认清形势——
在这个时代,仅凭个人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先理解时代的趋势。你要懂得借时代的势,借平台的势……
古典在最近出版的《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一书中,如此说。
说得非常有道理,对不对。
别拼命的点头啊,要想办法改变啊。
这不,在这本书里,古典果真教我们改变的方法了:个人成长,应该从价值而非优势出发。
意思是,以前我们都说要从优势或者兴趣爱好出发去选择领域,但现在古典说,我们应该专注于高价值的领域。
因为高价值的领域,会让你事半功倍,就如同你坐上了一辆高速列车,会快速到达你想要去的地方成长为你想成为的样子。
也就是说,站位要对。比如,古典在这本书中说——
2000年优秀毕业生去了外企和四大,土鳖毕业生去了四环边中关村的公司;
2005年优秀毕业生进入了风头正劲的诺基亚,土鳖毕业生选择了卖鞋子卖袜子的阿里巴巴;
2010年优秀毕业生都留学美国,土鳖毕业生都留在了BAT(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
2015年优秀毕业生都选择去了BAT,谁是那群幸运的土鳖呢?
是啊,谁会是那群幸运的土鳖呢?
遗憾就遗憾在这里。在这本书里,古典并没有为我们指明方向,告诉我们接下来哪个行业会是高价值的领域。他只是反复地告诫我们——
不要因为容易而去做一件事,要因为有价值才做;不要因为便宜而去买一件衣服,要因为值得才去买;不要因为彼此习惯了就结婚,要因为相爱才结婚。
很有道理,对不对?
可是我的经历告诉我,这不对啊。
大学毕业那两年,我一直都是在做一些低效率的工作啊。现在回过头来看,正是因为做了这些工作,我如今的事业还勉强算成功;工作的第一年,刚入职场,但薪水并不低,于是我淘汰了很多学生服装买了很多职业装,但由于啥都不懂浪费了很多钱,直到现在做到了管理层才逐渐理解和认清了,哪些衣服是值得购买哪些衣服不值得入手。
也就是说,正是因为之前的低效率低水平的勤奋,才有了今天我对高价值的认知。
也就是说,正是因为我先学会了走,然后才学会跑的。
可是,如果我连走都不会,就立即跑起来,你觉得结果如何呢。
这么说,你一定懂了。可是,为什么在这些知识网红的煽动下,总有一些人头脑发热呢?
我偶尔在网上发一些读书笔记。即便如此无名小卒,仍有不少人给我留言,悄悄问我——
怎么可以读那么多的书?有什么快速读书法吗?
总有一些人,不想走路,甚至根本瞧不起走路,就想立即跑起来。
可是,真是惭愧得想自尽啊,真是无能得没人性啊,我没有什么快速读书法啊。
我都是闲着无聊的时候读书的,读着读着,书就读得有些多了。就这样咯。
是啊,就是这样咯。不然呢?
不是这样——知识网红们说了:等你慢慢学?根本就来不及!
当你的焦虑已经被知识网红们点燃时,当你偷懒的心想一蹴而就时,知识网红们的这句“根本就来不及”就会让你们彻底疯狂了。
疯狂之后呢,那就乖乖买知识网红咀嚼过的口香糖吧,那就乖乖地学习知识网红的成功之道捷径之路将碎片化时间排得满满当当吧。
或许有人反驳我:找个榜样难道有错吗?
话说美国心理学家Festinger做过一个实验:让两组人做同样的琐碎无意义的工作,然后向其他人介绍这份工作。不过,A组人做完这些工作可以领到1美元报酬,而B组人则可以获得10美元报酬。
结果是这样的:A组人向其他人介绍这份工作时,竟然大谈这份工作是何等的有意义;而B组的人却是一脸的唾弃,纷纷向别人大倒苦水这份工作如何如何糟糕。
为什么会这样呢?心理学家说,这是因为“认知失调”造成的:当人们被迫从事收益与成本不匹配的工作时,会倾向于制造一个虚拟的因素来让认知系统感到平衡。
也就是说,如果你非常努力非常勤奋,但是没有获得相匹配的报酬的时候,努力就会变得很痛苦,从而认知系统就会创造出一个新的平衡:在朋友圈晒看书、跑步、健身和学习,将自己的碎片化时间排得满满当当,“多看点书,多学点东西,多健会身,总归没坏处,总归是有意义的事情。”
找个榜样难道有错吗,与多读点书多学点东西总归没坏处总归有意义,本质上是一样的。
真的有意义吗?你知道我那个知识付费的朋友,为什么突然裸辞去间隔年吗?因为早有研究结论:长期自律和缺乏休息会导致人效率低下,做出的决定更加鲁莽。我那朋友就是因为自制力崩塌了。
自律,当然是美德,毋庸置疑。但是,当你的自律,是对抗焦虑,而你的焦虑又是来自知识网红的煽动的时候,那么自律就是灾难,是毁灭性的灾难。
当你的认知跟不上你的脚步的时候,就会很容易跌入这样的陷阱,导致万劫不复。
而所谓的知识网红,根本就不可能帮助你建立起认知体系。
原因很简单——
他们都是教你跑的,可你连走都不会。你觉得有可能跑得起来吗?摔跤不会痛吗?
走路这件事,只有自己去走才行,没人可以代替你走的。
也就是说,只有当你有了足够多的积累和沉淀之后,知识网红的那些知识才有可能(是“有可能”)助力你的跃迁;如果你自身啥也没有,那你只会是被知识网红卖了还帮他们数钱却浑然不觉的蠢货。
书,还是要自己读;路还是需要自己走。
可是究竟怎么读、怎么走?
前物理学家、前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现科学作家万维钢在古典这本《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书的序言中,支了三招读书的方法:
1、要创造而非模仿
巴菲特的办公室里悬挂着一张美国棒球手——波士顿红袜队击球手泰德·威廉斯的海报。巴菲特说,这位棒球手给他的影响非常大。
这位名叫泰德的棒球手,是美国职业棒球联盟中最后一个年度击打率在0.4以上的球员。他高击打的秘诀是,不是每个球都打,而是只打“甜蜜区”(甜蜜区指击中概率较高,适合于把球打到合适区域的击球区)的球。他说——
正确地击打甜蜜区的球,忽略其他区域的,就能保持最好的成绩。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击球手,你必须等待一个好球。如果我总是去击打甜蜜区以外的球,那我根本不可能入选棒球名人堂。
巴菲特把泰德这个秘诀用在了投资领域。
万维钢说,如果你也用在了投资领域,那就是没有学到家,你得能用到别的领域才好。
你得主动创造才算是真的学到了。
2、要有事业再谈方法
一个人埋头苦干事业,一个人整天钻研方法。请问,谁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虽然很难判断两人谁更有前途,但是万维钢也说了,也许埋头苦干事业的那个人更靠谱。
你得先有孩子,才能去谈育儿方法。你得先有个事业,才能谈得上方式方法。
万维钢还说了,事业必须要足够大,才配得上“战略”;如果你仅仅是想要生活上的“小确幸”,那么很多知识网红创造的所谓的方法论,只能当做谈资也只会给你提供谈资。
这句话难道不是说上面的第一点吗,如果你连球杆都没挥过,还谈什么“甜蜜区”呢?即便看了一万遍击打“甜蜜区”的理论又有何用呢?
3、实践才出真知
你坐在电视机前各国游泳教学录像都看一遍也没有用,直接下水游才是最好的办法。
这句话难道不是说上面的第一点和第二点吗,去挥杆啊,只有挥了杆,才可以找到“甜蜜区”哦。
万维钢的这三招是不是很中肯?
也就是说,古典的《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这本书,也还是有些值得看的地方嘛,比如我之前不是分享了知识体系建立的那部分内容嘛。
也就是说,真正的大神级知识网红,不仅懂得挑逗你的欲望和焦虑、给您提供看似系统的捷径指导,还懂得适时摆出理性和科学的姿态来教育你“实践出真知”,让你疯狂有度不至于走火入魔。
可是,如果你自身啥也没有,那就很可能照单全收,无法分辨哪些知识有用哪些知识有毒,哪些知识是咀嚼过的口香糖哪些知识是包装后的镇痛药,哪些知识是断章取义哪些知识是他们在自圆其说。
以及,有用的知识,我们究竟该怎么用。
那么,怎样让自身有积累有沉淀拥有一双慧眼呢?
万维钢不是说了吗,下水游才是最好的办法。
嗯,那就下水吧。
炫先森
碎片化时代的不碎片化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