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处的她》,日本,越谷治。
用具体事物去比拟的话,这个故事就如冬日下午两三点的阳光一般,温暖却又不夺目。流水般的回忆与现实相互交结,情节在一个始终漂浮于上空、但却并没有令人感到格外紧张的悬念之下稳步向前推进。结尾处谜题揭开的一瞬,真的教人心里暖得开出一朵花。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日本,村上春树。
当作者谈跑步的时候,他在谈些什么?实际上本书是以村上参加马拉松的经历为时间轴的自传。
作者青年时期与妻子一起打工兼职,攒钱开酒吧,并利用酒吧打烊后的时间开始兼职写作,直至写作收入稳定后才放弃酒吧,专心作家行当。个中辛苦,不言自明。然而作者在书中并无诉苦之意,只是平淡的回忆与忠实的叙述。村上并非灵感爆发型选手,而是勤于笔耕,有条不紊的文字工作者(看村上曝光过的工作台就知道)。所以跑马拉松这件事,大概也是作者关于他的人生及写作事业的一个隐喻吧。村上的文字一直被评为轻盈淡雅,但我想那并不是因为作者本人的人生一帆风顺的缘故。“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它。”——村上作品的治愈力量,亦来源于此。
《How to write a lot》,美国,Paul J. Silva 。
美式实用主义的经典。作者给出的工作方法非常实用,比如“最有效率的工作方法就是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之类……虽然作者原书的主旨在于指导科研工作者如何更好的写作。但我相信本书对于所有希望开始动笔写点什么的人,都会有所启发。
另:本书目前还没有中文翻译,不过原文的英文非常亲切易懂,对于读原版不必感到有压力。
《门外汉的京都》,舒国治。
作者在前言里写,本书起源于作者喜欢给朋友随手写一些旅行观光的建议。几乎将京都作为第二居所的作者,以描述一次散步似的口吻叙述他认为京都值得玩味的地方,所言所感不仅限具体的景物,而是将京都作为一种感觉,透过文字传送给读者。阅读时似乎已经置身京都的小桥流水、青山古寺之间,却也依然神往。
我个人是很不喜欢那种写一个地方恨不得从史前开始,把能沾上边的历史事件、典故全都拽过来凑字数、标榜深度的游记。把旅程留给自己,而不是历史书。况且,对一座城市的深度体验,在于和它共处的时间,并不是能过透过书本得来的,不是吗?
《台北小吃札记》,舒国治。
食之于我们,不仅仅是当下的享受,还极有可能,作为守护回忆的钥匙,作为怀念某地、某人之唯一的线索。
比如偶尔怀念北京,想到的并不是精致高雅的私房菜肴,我想到的是清晨街边冒着白气的煎饼车,是支着折叠桌卖炒肝包子的小铺……最终留在记忆里的,从来不是那些华丽铺张的影像,而是曾经真真切切属于我们的,如空气一般作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存在过的东西。
周浩晖系列,首推《死亡通知单》三部曲,《恐怖谷》。
搜周浩晖的名字,应该能看到诸如“中国的东野圭吾”这样的评价。当我读完他的刑警罗飞系列时,觉得这个评价并无过誉之嫌。作者的所有刑侦题材作品,能让读者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屏气凝神,跟随情节的进展一同忐忑起伏,在每本书的结尾处还能抖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包袱。
《死亡通知单》三部曲涉及悬而未解的南大分尸案,以及对知名电影桥段的借用、改写。《恐怖谷》除了扑朔迷离的案情之外,写出了历史与责任的厚重感。避免剧透,不多说了,格外推荐这两个。
另:作者作为扬州人,写过一些关于家乡美食的短文,比如《拆烩鲢鱼头》、《醉虾》、《惜鳞鱼》,可以一读。
鬼古女系列,推荐《伤心至死》上下两部,《失魂雪》。
顺着周浩晖找到的华人悬疑小说作家,“鬼古女”是目前定居美国硅谷的一对华人夫妇的共用笔名。“鬼古”大概有“硅谷”的谐音,同时也有“鬼谷子”之意?——个人猜测,总之这笔名取得极好。
作者笔下的女主人公那兰,感情细腻,面临险境却也反应机敏、果敢正直。作者擅长在读者认为事件已经解决的地方突然抖出一个bonus关卡,带给读者惊喜。可能因为有女性作家加入的缘故,鬼古女系列的感情刻画更加深入。相比较而言,周的作品文字简练、突出情节、恢宏大气,鬼古系列对气氛与感情的营造上更加细腻,爱恨纠缠比较多,令人对于故事人物之间的爱恨执念无限感慨。
《往复书简》,日本,凑佳苗。《信》,日本,东野圭吾。
前者包括三个小故事,三段由书信揭开的过往真相。后者则是透过写信反映出的犯人、受害者家属以及犯人家属的不同心路。作者对于“出于无奈”的犯罪,并不流于廉价的同情,也无主观的道德评判,而是带有一丝沉浸式设计的味道,邀读者站在各个角色的位置,亲自体验。今年读的众多日系推理中印象最深的两部,放在一起推荐一下。
《梵高生活》,丰子恺。
翻了一下自己今年的豆瓣读书,当时给这本书留下的评价是“男神写男神”。梵高作品的狂放用色曾不止一次的打动我,而丰子恺的叙述方式,一直深得我心。丰老先生文化造诣深厚,涉猎广泛,更难得的是人到白首之年依然保持着赤子般的清透心态,词句皆亲切平实,无丝毫恃才傲物之嫌。此传记则言简意赅,用不长的篇幅,令梵高整个人生的素描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后记附有梵高年表,实用!
本书适用于想迅速简便的了解梵高一生,以及喜欢丰氏叙述方法的读者。另推荐参考阅读:《梵高传》,美国,欧文斯通。
《一个人的好天气》,日本,青山七惠。
“一个人”也能从容不迫的生活,这样的故事不论在何时,都能带给我一种奇妙的安心感。
因为这本书,爱上了青山式的叙述手法。作家的语言习惯大概和画家的笔触特征是一样的,是创作者对生活的解读方式之一。青山七惠的文字若是单挑出某段,似乎没什么亮点,但是放在一起,就是让人觉得只有她能写得出来。她把生活就写成生活,而不是写成故事,书有结尾,但生活不会。作者曾谈到本书的名字,虽然“一个人”经常与孤独、空虚、害怕之类的情绪联系起来,但作者却一定要想出一个积极的词汇跟在“一个人”后面,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标题。与高木直子的“一个人”系列绘本一样,本书于低谷处可以给人疗伤治愈,于顺境时又可令人的心灵温暖柔软。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