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
【原文华译】
宗室曹冏上书说:“古代王者,一定会给同姓皇族官职爵位,以表明与亲族的亲情;一定树立异姓大臣的地位,以表明对贤德的尊崇;这就是亲亲贤贤之道。
如果亲亲太过,专任皇族,则政权逐渐衰微;如果贤贤太过,专任异姓大臣,则政权有被劫夺的危险。先圣了解这个道理,所以广博地征求,亲疏并用,于是能保其社稷,百年相传。
如今,魏国尊崇皇家的规定,非常明白,但是,亲亲之道,却还未完备,对皇室亲族,要么是不给官职,要么是给了官职,但是没有实权。臣忧虑这件事,寝不安席,所以写下此文,论其成败,其文如下:
“当初夏、商、周三朝,都传承了数十代,而秦朝二世而亡,为什么呢?因为三代之君建立诸侯封国,与封国国君共同治理人民,所以天子有难,封国国君与天子同忧。
秦王朝则由天子独自统治,所以秦朝倾危,也无人相救。秦朝看到周朝的弊病,认为中央太弱,所以政权被夺,所以废除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而建立郡县制。
如此,内无宗室子弟为辅佐,外无诸侯封国为藩卫,这就好比砍掉四肢,只用胸腹,观者为之寒心,而秦始皇还处之晏然,自以为这才是子孙帝王万世基业,岂不荒谬吗?
“于是,汉高祖奋三尺之剑,驱乌合之众,五年之中,就成就帝业。为什么呢?因为要砍伐根深叶茂的树木很难,而摧枯拉朽就很容易,这是形势使然。
汉朝吸取秦朝的教训,给宗室子弟以封国,到了诸吕擅权,图危刘氏,而天下不被倾动的原因,就在于诸侯强大,盘根错节。
但是,高祖的封建制度,超过了古制,诸侯封国太大!所以贾谊认为,要让天下安定,必须多建小诸侯,削弱每一个诸侯国的实力。文帝不听。到了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夺诸侯,遂有七国之乱。
这是高祖埋下的祸根,文帝、景帝之时,都是因为开始时太宽,之后削夺又太急的缘故。
所谓‘末大必折,尾大难掉’,尾巴长在身体上,太大了尚且摆不动,更何况那异姓大臣,跟皇族根本不是一体呢?他还能听你摆动吗?
“武帝听从主父偃的建议,下达‘推恩令’,自此之后,诸侯逐渐瓦解,子孙微弱,只是领取衣食租税,不再参与政事。于是到了哀、平年间,王氏秉权,假以周公辅政之名,而行田常篡齐之实,而宗室诸侯,居然还制造符瑞,颂扬王莽功德,岂不哀哉!
“由此看来,难道是宗室子弟在惠帝、文帝时期就忠孝,在哀帝、平帝时期就叛逆吗?是因为他们权轻势弱,没有力量而已。全赖光武帝挺立不世之姿,在王莽做了皇帝后仍能将他擒获,绍汉嗣于既绝,这难道不也是宗室之力吗?
但是,光武中兴之后,却不能吸取秦朝失策的教训,恢复周朝旧制,以至于到了桓帝、灵帝时期,宦官用事,君孤立于上,臣弄权于下,由是天下鼎沸,奸雄并争,宗庙焚为灰烬,宫室变为荒野。
“太祖皇帝龙飞凤翔,扫除凶逆。大魏受禅而兴,至今已二十四年,观夏、商、周、秦、汉五代之存亡,而不采纳其长策;览前车之倾覆,却不改其轨迹。
宗室亲王,空有其名,却并无其土地,也不能统治其人民。皇族子弟,流窜于街巷,而不能参与政事,权势也就和匹夫百姓没有分别。如此,内无深根不拔之固,外无磐石宗盟之助,这不是安社稷、传万世的办法!
况且,如今州牧、郡守,就好比古代的方伯、诸侯,皆跨有千里之地,兼有军政大权,有的一家几人居此高位,有的兄弟同时负此重任,而宗室子弟却没有一个人能掺杂其间,与之相互牵制,这不是强干弱枝、以防万一之道。
“如今用贤,有的擢升到大都市的首长,有的成为一方军队的主帅。而宗室子弟,有文才的最多不过给一个小县令做,有武功的也就做一个百人长。这也不是劝贤进能、褒扬宗室的道理。
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就是因为支撑他的人多啊。这虽然是一句俗话,却可以比喻国家大事。所以,圣王安不忘危、危不忘亡,保持警觉,天下有变之时,才没有倾危之患。”
曹冏希望以此来感悟曹爽,但曹爽不能采纳。
【学以致用】
01,看到曹冏上书的内容有何感想
在前面的笔记中有写过,注意对方举得例子, 想想“例子”本身对不对,“例子”背后的论点还有没有没讲出来的观点?
曹冏所讲的,也是站在他自己的立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已,这些曹爽当然看的出来
另外,其实封建制,在秦朝以前,实际上是止于周朝。秦始皇就是因为痛恨封建制,才坚定的推行中央集权的郡县制,所以跟曹冏讲的好比砍掉四肢,只用胸腹,搭不上边啊
同时,这部分内容跟曹爽讲没有用
这个时候曹芳是几岁的娃娃,曹睿已经崩了,曹爽就算能够站在国家的高度来看待这种事情,他也不会启用这一点,不然谁是“干”,谁是“枝”呢?
曹爽肯定觉得他自己是“干”,而曹冏这些人都是要削弱的“枝”
所以,曹冏找错人了
02,曹冏这个建议的背后,还有个点没有提出来
那就是宗室造反,比外戚,大臣造反更具有合法性
后两者造反,毕竟属于篡位,他们需要很高的门槛,需要更多的条件才行
03,强干弱枝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只是当下的曹魏来讲,已经有点晚了
因为这个时候,一是没有强有力的领导人物(曹芳太小,曹爽没这个见识,时代的认知有局限性),二是时机错过了
在曹操启动“唯才是举”的时候,就得注意“强干弱枝”的现象
因为“唯才是举”的背后,是在与世族门阀的利益对抗
当曹家有强硬领导人的时候,隐藏的对手(没有司马家,估计还有其他什么家的)还不敢乱动, 当曹家势弱的时候,就可能被取而代之了
所以,在延伸一下思考
哪些是“干”?怎么强的问题?
比如,唯才是举, 这是为没有背景的,穷苦的有志,有才之士,开启了一条“星光大道”
这是一份很有“德”的事情,时间长了,就能得到这些人的“心”和“拥护” ,这个就是“干”
再比如,德政、军队的控制权、制度、、、等等都是
不过这些对曹魏来讲已经不管用了
本来禅让到现在不到三十年,家底(人心的拥护)本身就不厚,然后又被曹睿用光了(劳民伤财,抢民女入宫),所以,也不会有什么人在意谁夺取曹魏的天下
同样的道理,我们从企业的角度思考,也得注意“强干弱枝”的现象
什么是“干”?
思想权,分配权,制度,纲领,人才培育,创新,共同富裕... 这些都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