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例详情
(一)创业者简介
王伟,博士,中科院某研究所水产动物病害防治、营养与饲料专家,擅长为大型水产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和提供技术配方。长期从事科研工作,在科研领域取得丰富成绩,并具有4年的产品开发与技术推广活动经验。2003年,王伟依托P公司与中科院某研究所创办了M公司并任总经理,2009年王伟从M公司辞职回归中科院某研究所研究员岗位。
(二)创业者经历
20世界80年代末,王伟大学毕业后被保送到中科院某研究所硕博连读,博士毕业后留在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1998年,他的一项科研成果获得鉴定,他进行了为期4年的产品开发与技术推广,取得较好效果。
2003年,P公司与中科院某研究所合作成立M公司,王伟任总经理。
2004年,王伟的M公司开始投产盈利,并建立起遍布各大养殖区的销售网络,产品远销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产品获得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2005年,王伟的M公司购置了百余亩土地,开始筹建车间和购买新生产线。
2006年,王伟的M公司开始出现严重管理问题,王伟无力解决。
2007年,王伟的M公司新生产车间投产,首次在相关产业链和原材料获取上遇到困境,王伟未指导公司走出困境。
2008年,王伟的M公司产品质量出现下滑,在市场造成不良负面反应。研究所正值申报国家大项目,王伟辞去M公司总经理职务,仅保留技术总监,重回研究所从事科研。
2009年,王伟彻底回归研究所,再未接受任何企业总经理岗位的邀请。
二、根据问题进行案例分析
问题1.王伟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具体困扰?
一、组织上的困扰。组织设置不明确,王伟既是研究所的研究员,又是M公司的总经理,双重身份导致王伟既搞科研又做管理,精力难以集中。分工协作不合理,王伟的副手长期不参与M公司的工作,王伟又不使用自己的权力选拔副手,导致王伟在公司初创期只能自己应对繁杂的日常事务。
二、控制上的困扰。有产能却无法发挥应有的生产力,有市场却无法有效的提高收益反而损失惨重,总经理感觉精疲力竭,员工感觉心理失衡,对市场的反应不灵敏,对危机事件处置不当。
三、计划上的困扰。难以领会董事会的目标或者目的,面对恶劣的市场环境、公司资金周转的困境、规模扩大的影响、员工数量的增加、原有决策方式的失效、消极怠工和形象危机等问题缺乏有效的应对方略和手段。
四、指挥上的困扰。董事会聘任人员难以指挥,比如董事会配给他的副总,总是以兼职为由开脱工作。对于他针对M公司的未来经营与管理上的有效方案和建议,董事会并未对他进行充分授权。
五、人事上的困扰。王伟作为总经理,没有人事的主导权。这从他2006年的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出,该合资公司在运行了3年后,公司主要管理层居然均为兼职人员,这是不正常的。
问题2.如何评价王伟在管理岗位上的表现?
从王伟在M公司的主要成绩来看,他关心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并且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去提升公司的业绩,是个具有强烈进取心,渴望有所作为,并踏实工作,能挑重担的管理者。但是由于其主要精力在于公司的产品研发上,导致其内部的行政性事务和组织管理机制经常滞后于企业发展的需要。从王伟的个人经历看,他具备一个工匠型管理者特征,从王伟的个人心理活动看,他综合了胆汁质和抑郁质双气质类型特征,综合分析,王伟具备一定的管理优势。但是由于他始终不能实现由静态研究向动态研究的转化,导致其自身不善于沟通、知识面窄、刚愎自用和耐受性差的缺点被无限扩大,最终使其在理想与现实中遭遇重大挫折而主动放弃创业。
问题3.科研人员担任企业管理人员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从管理者的个性、气质、性格、行为的特征上分析,科研人员担任企业管理人员具有如下优势和劣势:
优势:个性上来说,普遍属于技术型专家,在新产品开发和科技向应用的转化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有助于公司占有核心科技。气质上来说,普遍属于有理想有抱负、有独立见解型,有助于公司明确发展方向。遇事愿意三思而后行的特质有助于构建理智和谐的工作氛围,而且大多数科研人员只要肩负了责任,就愿意努力去解决因不太适应而造成的困难,并且勤奋努力,毫不懈怠,这种特点对于初创期的公司具有极大的典型示范作用。性格上来说,普遍属于内向型,具有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精神,有助于公司科学健康的发展。行为上来说,凡事总想求得最优化方案,倾向于完美,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品质。
劣势:个性上来说,有时候会显得不够现实,不善于人际交往和处理矛盾,容易导致公司组织松散毫无凝聚力。气质上来说,有时会表现出刚愎自用和做出鲁莽的行为,容易给公司发展造成巨大挫折。而其耐受性差,学习工作容易疲劳的特点则不利于其个体的长远发展。有的科研人员无管理经验,在困难面前表现的较为怯懦、自卑和优柔寡断,有时还会产生惊慌失措的情绪,这些容易导致管理者的权威下降。性格上来说,遇事顾虑多,决策反应慢的特点不利于公司应对各类风险,而且科研人员的孤僻性格也容易导致其交往面窄,不利于其管控全局和建立融洽的组织内部关系。行为上来说,凡事总是力求完美,不现实,容易浪费公司资源。
问题4.企业高管应当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来帮助科研人员更好的适应管理岗位的工作?
首先应当尊崇科研人员向企业管理者转换的客观规律,因才适用。对于毫无管理经验的科研工作者应当采取分层次锻炼,多岗位任职的方式培养其管理技能。对于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科研人员在任职前建议通过考试与面试的形式,帮助科研人员客观认识自己,使其带着正确的心态从容的履职。
其次要注重发挥科研人员的优势,使其长处更长。在给科研人员配备班子的时候,要注意结合个人的特点、专长、缺点进行合理搭配,努力做到既给精兵强将,又给合适融洽的工作环境。
最后不要忘记及时激励和有效激励。对于当初给与的承诺,有条件兑现时一定要及时兑现。对于其工作和表现,要及时的进行批评和表扬,总之是要做到既关心其工作又关心其生活,才能让科研人员既快又好地适应管理岗位的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