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在朋友圈发出来年初我买的美金储蓄,结果很多人给我留言。小伙伴表示想详细了解一下。于是我斗胆把我前后的想法写出来,想简单谈一下“财富规划”这个事。
声明:本人不涉及任何产品的介绍,单纯的讨论自己的理财思路,有任何意见也欢迎留言讨论。
我所配置的美金储蓄险:等于开设一个美金账户,连续缴费5年,每年的额度可根据自己需要设定,一般每年至少为2000美金。
5年过后,不需要再继续缴费。此账户里的钱会被保险公司拿去投资,现金价值会一路增加。日后有需要用钱的时候,可随时做取款动作。
早前我看过一篇文章,形容香港这样的储蓄险是“一旦买入,立即3、5个跌停,长期套牢”。我想也许在一年前,我可能也不会配置这样的产品,因为有这钱去买股票好了。
很多人也这样认为,是取决对储蓄险的产品性质的不了解。一般市面上的储蓄分红险,其早几年的现金价值都很低。如果我们单纯按照“收益率”来看,确实不是一个好的“投资”,虽然一般20年的美金复利在6%左右。
产品性质决定他的功能性。很多朋友一直在强调收益率,投资,但我想说,配置储蓄产品的初衷,不是“收益率”。因为“投资”和“理财”本身就是两件事!你说的是A,我做的是B。
关于人生理财规划的认识
1. 其实我们这一生,对于财富的运用会涉及到三个阶段:创富,守富,传富
大多数人一生都在拼命创富,我们工作,炒股,买基金,都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但其实这三个阶段是需要交替上升的。
理财与赚钱的最大不同在于对个人现金流量的管理和风险的控制。钱越多就越有安全。但是事实往往是个人或者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疾病,婚姻破裂,企业,都可能一下打破这份安全感。
2.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把家庭资产分成四个账户
拥有这四个账户,并且按照固定合理的比例进行分配才能保证家庭资产长期、持续、稳健的增长。
第一个账户是日常开销账户,也就是要花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10%,为家庭3-6个月的生活费。
这个账户保障家庭的短期开销,日常生活,买衣服、美容、旅游等都应该从这个账户中支出。 切记不要比例过高。
第二个账户是杠杆账户,意外重疾保障。专款专用,解决家庭突发的大开支。
也就是保命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20%,为的是以小博大。保障在家庭成员出现意外事故、重大疾病时,有足够的钱来保命。关键的时刻保障您不会为了急用钱卖车卖房,股票低价套现,到处借钱。
第三个账户是投资收益账户,也就是生钱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30%,为家庭创造收益。用有风险的投资创造高回报,包括您的投资的股票、基金、房产、企业等。
这个账户关键在于合理的占比,也就是要赚得起也要亏得起,无论盈亏对家庭不能有致命性的打击,这样您才能从容的抉择。
第四个账户是长期收益账户,也就是保本升值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40%,为保障家庭成员的养老金、子女教育金、留给子女的钱等。一定要用,并需要提前准备的钱。
这个账户为保本升值的钱,一定要保证本金不能有任何损失,并要抵御通货膨胀的侵蚀,所以收益不一定高,但却是长期稳定的。
关于自身和家庭财富的自我诊断
先问自己几个问题,例如,你的自身情况是什么样?你挣钱的目的是什么?
工作属于起步阶段,收入不是特别稳定。除了工作收入,有部分现金和股票。有房产,有负债。
男朋友创业,有房产,有负债。生意存在政策和债务风险。
我们挣钱当然是为了享受生活和快乐,最在意的是保持现有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如何继续提高,最担心的是生活质量因为风险被改变。
我朋友说,一旦有了孩子,立刻觉得钱不够用,以前可以眼都不眨的买鞋买包,现在要算,一个包等于两个月的月嫂,算了不买了。
一点没错,一个人无论是否有工作和收入,但是需求和消费是真正伴随你一生的。人生在不同阶段,对于财富的需求不尽相同。20出头的时候可以All In,但有家庭和责任了,就要多一些理财规划。
毋庸置疑,婚后收入和支出大概率会到达一个临界点,随着收入的增长,支出也不断扩大。
面对各种需求的缺口,我们要做的是尽快用合适的工具去补上他,而不是存在侥幸心理,一副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姿态。
随着自己年龄的增长,精力和体力是日趋下降的。
如今的工作压力,食物,空气,水,土壤,让癌症从闻所未闻发展到见怪不怪。同时,随着医学的高速发展,80%以上的重疾都能治愈,前提是两个因素,一个是经济状况是否承受治疗费用,另外一个是心态是否平和。如果没有钱治病,相信心态再平和的人也会焦虑不安。
所以个人觉得,我们年轻人面临的第一需求缺口,就是重大疾病和医疗。
如果国内自己有好的医保当然好。但再往后一步想,万一罹患重大疾病,是否需要时间康复?是否还能继续工作?不工作的话,是否还会有被动收入?是否还需要父母继续养着你?如果条件允许,有一个保额是年收入2-3倍的重大疾病险,是很有必要的。
当自己和家庭关于疾病方面的风险管理好了,我们会往下一步考虑孩子的教育基金,自己的养老等等。
对于我自己,现阶段选择储蓄险的原因如下:
社会日渐老龄化,医学越来越发达,人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这代表着没有主动收入的年期越来越长,需要的花费越来越多。即使我预期以后赚的钱会越来越多,但养老规划和赚钱并不冲突。早打算早受益,养老金可以滚动红利的时间会越长。
为啥选择这个时点买?工作了5年,有了一定的储蓄。在未结婚之前做,也算是一份婚前财产。婚后会考虑生孩子,有了孩子之后开销逐渐增加。这时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每年强制储蓄5万美金,而且只需要存5年,使使劲还是能做到的。也防止自己的“第一个账户”的钱因欲望膨胀而浪费。
或者用从后往前推的方法。例如打算60岁退休,活到85岁。那么这个账户里的钱距离现在,可以滚存30多年,自己退休后如果每年打算用个十几万美金,直到85岁的话,妥妥的,还会剩一大笔钱呢。
保险权益大于债权。自己以后大概率会创业,万一有不测,还有个老底。
鸡蛋不要放到同一个篮子里,多货币风险风险,是好的配置,港币人民币美金都有了。
简单写到这里,还有很多不足够的地方。人生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学习和进步的过程,投资理财也是我们终身学习的课程。我想,我这辈子可能会买很多保险,也会投入很多股票。
总之,大家都是为了能更快乐,不管面对任何风雨,自己和家人都有良好生活质量的保障,这是投资理财的初衷,也是一生的追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