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哈佛路》观后感
前言:
6月参加了勇气共同体的两个打卡活动,活动临近尾声,其中一个是之前一直自己在做的日更,另外一个是能量原石挖掘小组,当时是奔着看电影去的,安排了每周三次写✍卡和一周一个电影。先分开各自观看然后在周末集体分享。
第一次我和儿子一起看完了第1部《嗝嗝老师》,并参与了分享,收获满满。昨天一个人分段看完了《风雨哈佛路》。
6月11号第1周是《嗝嗝老师》真是一个格格响亮的老师。
6月18号第2部《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当时被题目嫌弃了,上周时间也比较紧,天天在上班和应对贫血的路上,也因为从题目就知道剧情的大概吧,这周后补看了一半还没看完。
看完《被讨厌的勇气》后我觉得,被讨厌是一种有底气的自信,但被嫌弃是每个人都不想要的吧。
昨天看完了第3部《风雨哈佛路》
这三周里虽然半工作半陪读,感觉还非常的充实,感谢群里每天的分享和每周提前共享的电影资源,对于一个电脑盲来说是莫大的帮助。
综合这两部已经看完的电影,都在告诉我一个真相: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童年的影响,基本上会决定孩子的一生。还好,这两个电影的结局都是正向并且是欣喜的。
风雨哈佛路之前在微博上刷到过主人公丽兹母亲被下葬的部分片段,当时还不知道是这么个电影里的桥段。
故事情节:
从一片混乱的家庭抢夺开头,不可思议的是这样一个家庭环境中的孩子,最后能与哈佛沾边。
离晚上讨论只有十分钟,时间比较紧张,我直接搬运一下书友(财会谚语)的概括:
从丽兹的童年开始,一个在贫穷和饥饿中生活的孩子,父亲酗酒又吸毒,母亲吸毒成瘾,且患有精神分裂症,被强制送去戒毒,最终死于艾滋病。母亲死亡后没有任何葬礼仪式,年幼的她与母亲的最后告别是躺在母亲的棺木上。在母亲走后,意识到如果沉沦下去,她将和母亲的结局一样悲惨,于是她决心告别过去,开始崭新的生活。因为“没有人可以和生活讨价还价,所以只要活着就一定要努力”。一番周折回到学校后,每天她总是第一个到学校,最后一个离开学校,并下定了用二年的时间完成高中四年课程的决心。经过努力学习,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被学校免费送到波士顿的哈佛大学参观,在那里她坚定了一定要考上哈佛大学的梦想。并以自己的奋斗经历和真诚获得了《纽约时报》的奖学金,成功进入了哈佛大学学习。
我的观后感:
1.人的一生都离不开爱。
印象深刻的三个:
场景一,孩子对父母的爱是无条件的。即便因为父母双双吸毒被带走戒毒,而迫使她自己不得不被收容所带走,她依然最想念她的母亲,想跟她在一起。当母亲被带走的那一天,她哭得很伤心,使劲拽着拉着母亲的车,想跟母亲一起去。当从邻居那知道母亲已经回到家后,兴奋的跑回家,与母亲聊天对话。
场景2,在母亲艾滋病临近死亡之前,躺在病床上,她听完母亲的喃喃自语,连续的说了两次:妈妈,我爱你。“Mum,i love you,I love you mum”.
场景3,
当她从母亲的棺木上起来,走在路上思考未来该何去何从?当决心重新回到学校读书,而因为未成年申请入学需要监护人到场面试见证,他去戒毒所找来了爸爸。爸爸完成面试送他走之前,父女两对话时,虽然站的很远,说了一番话,令父亲很感动,这段我也被看哭了,最后父亲给了她深深的拥抱。
真的无比动容,即便无家可归,没有人喜欢,也看不出她对父母一点的怨恨。我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我的感觉孩子不怨恨是不可能的,我哪怕给孩子多一点批评了孩子都是抗拒老母亲的。但是电影中小小的她更愿意给到父母包容,肯定和爱。
2.逆境中也有恩典
她的童年这么的不幸,连饭都吃不上,澡都洗不起,但当她决心好好改变时,仍然遇到了一个赏识她,愿意给她机会,改变她人生的老师。
我要去腾讯会议的共享会了…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