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们看见科技制作出的美丽图案时,千万不用忘记那是由人类的纸、笔创作而演变的。
拙画一幅讨个赞2017.08.02 星期三 晴
当鲜花布满眼幕时,你就应该想到它们是从播种、发芽、生茎、张叶、生蕾成长过来的,而这过程的雨淋日晒美吗?美的还不是最后奇丽馨香的鲜花盛放!当满桌佳肴烹香扑鼻时,你就应该猜到它们是从洗、切、炖、烧、抄的过程中做出来的,而这过程的油烟香吗?香的还不是最后做出来的美味佳肴!当你看到美丽的图画时,你能欣赏到的不仅仅是画的漂亮,还可以用心去欣赏别人是怎么一笔一笔,日复一日练就妙笔的。
昨天看了月月老师《50个人物的画法,十分钟也能画出好看的人物》刚看时“天啊!50种加步骤这篇作品上面一共几百个娃娃,这要画好久?”看了又想学又嫌多,就像眼前的玫瑰花又想摘又怕刺扎手,人都会产生这种念头吗?唉!放首歌听听办法就出来啦。其实说来也简单“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嘛”。50种分成50天每天学一种,也就是每天画一个,先从最简单的开始下笔,然后个个击破,50天后你就学会50种啦!
为什么我要计划每天学一种,因为按步骤一笔笔画一个出来,再巩固下画法流程,用的时间再长也超不过一个时辰,只要有一点儿画画功底的人都能完成。但要认真练哦,若是心不在焉或带着关云长那“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状态,那一个时辰内能不能学会就不清楚啦。至于你想多花点时间多学几种那当然更好!我的观念只局限于分享像我这种“菜鸟”级别的朋友,至于“大神”级别的嘛,毕竟我还没走到那一步没那个“思位”,所以你们也不会对我的观念太感兴趣,若愿指教当然感激。
心动不如行动来得有意义,从今天开始,我觉定每天抽一个时辰练习一种人物,相信50天后一定会大丰收!我短短简述下几位著名画家的小故事吧,很有意义:
01齐白石
齐白石小时候家里很穷。八岁就给别人放牛、砍柴。牛在吃草,他就用柴棍在地上画画。当了木匠后白天干活,晚上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画。夏天蚊虫叮咬,冬天两脚冻得发麻,他都一直画到灯油燃尽为止。他要画蚱蜢就一直更着一只蚱蜢满院跑,直到看清楚蚱蜢双腿跳跃的动作为止。
02顾恺之
顾恺之爱吃甘蔗。每次都是从甘蔗尾吃到甘蔗头,和别人吃法相反。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吃?他说这样吃才能“渐至佳境”。
03王冕
王冕自小家境贫困,白天替人放牛,晚上自学。有天雨过天晴后,王冕看见湖里被雨水洗过后的荷花漂亮,就赶紧用身上的一点零用钱买了纸和笔,开始画荷花。起初画得不好别人见了讥讽他说:“不要浪费纸和笔了你画得太糟糕!”可王冕仍然不停地画,最后终于画得跟真的一样。
04黄胄
“文革”期间,许多国画大师遭到迫害,以画驴闻名的黄胄被污蔑成“驴贩子”。为此,黄胄赶了三年驴,把这种遭遇当做和毛驴相处的机会。在这种境遇中,黄胄不但没有丢失创作热情,反而在和毛驴的相处中日久生情,他笔下的驴在日后与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齐名。
任何条件都是客观的,用行动来付出才是实在的,想翱翔天空就激发出你们冲上九天云霄的憨劲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