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的力量》,整书阅完
阅读及笔记时间:2018年8月,25-26日,约2小时;
阅读书本:《安静的力量》;作者:【美】皮克·耶尔(译:叶富华,校译:孙暘);2016年5月第1版;中信出版集团;P1-95页;
阅读目标:安静的力量是什么的?如何运用?
阅读方法:影像阅读,快速阅读
整书笔记及感想:
阅读1小时,笔记1小时。
今天的美国人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人们相比,工作时间变少了,但感觉上工作却变得更多了,机器的使用越来越像神经系统一样掌控着我们的生活(通过电脑或手机发送的邮件、信息等),过去,有机会获得资讯走向各地是当时最大的奢侈,而今天假如能跳出信息洪流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获得奖励。故而,作者建议:假如你希望可以重生归来-充满了新的希望和对世界的热爱,那么更值得一去的地方是止境。(本书中对“止境”的解释是:长时间静坐,进入内心世界。读完这本书,我认为作者真正想表达的应该是“内心的宁静”,而不仅仅是长时间静坐。)
莱昂纳德·科恩—一位加拿大的音乐诗人,他曾告诉作者:冥想是他活在世上六十一年以来发现的“真正的深刻的娱乐”。作者观察到科恩通过长期的冥想在生活中获得了一种专注、善良以及快乐。通过与科恩的交往,作者发现到达止境,并不一定要苦修,它更多的是与自己的感官近距离地接触。因为,回到安静,其意义不在于为圣殿或者山巅奉献什么,而是把那种安宁带入喧嚣复杂的人世间。
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其实都需要一个空旷的空间,一个停顿。作者的体验是当走入止境的时候—静坐,或者是让大脑放松,那些自然涌现的思绪竟比自己刻意寻找的更加新鲜、更具想象力。比如健身时关掉电视机、在某个极为忙碌的日子里寻找一个安静的空间等方法。(简单来说,便是主动寻找片刻的停顿。我经常在电梯里做短暂的身体冥想,专注地去感受身体各个部位的舒服、紧张与疼痛)。
真正塑造我们的不是我们的经历,而是我们对经历的反应(即对事情的看法)!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对它的看法不同,产生的行为就不同。(前人无数的经验与自己无数的体验都表明了这同一个道理!所以,调整情绪最佳的办法便是改变看法!)
他山之石
在硅谷,很多人每周都会过“互联网安息日”,在那段时间,比如从星期五晚上开始到星期一早上,他们会关掉自己大部分的电子设备。安息日是在时间而不是空间里的一座教堂。
长期冥想
威斯康星大学一项上千人参与的科学实验表明,长期静坐(冥想)的人,在积极情绪方面的分值远高于其他人,他的幸福指数也会很高。所以,幸福是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练习而获得的。(我完全认同这一观点。经过900多天的持续冥想,我的内心比以前平静了很多,专注力也提高了很多,目前正在继续努力的过程中…)
痛点启发
现在几乎所有成功的商业模式都是基于痛点的(需求),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看到作者有时会去京都小巷住一段时间,有时也会去修道院居住几天,又看到了“互联网安息日”这样的过法。这些启发我想到了“止静旅行”,是否可以开辟一所“止境民居”?民居周围有山、有水、有植物、有动物、只有较少的人,没有WIFI,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电(晚上可用油灯照明睡前的一小段时间),没有很多的现代科技产品…累了去那里过个周末,可以听松涛阵阵,看天上繁星点点…也许会是都市人休憩的好去处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