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作者: 海挽天文化传播 | 来源:发表于2022-11-10 22:51 被阅读0次

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十六篇“季氏篇”,本篇提到当时鲁国的政治情势的问题,也提到了德行、学识等方面的论说。

在上文品读了“生而知之者上也”,文中先是提到孔子把人的认知分为四种类型:

最上者,是生下来就懂得很多知识的人;

其次者,是通过自主去学习获得知识的人;

再次者,是在困惑的时候才去学习知识的人;

最次者,是明明很迷茫困惑了,也不远去学习的人。

在孔子的观念中,第一类人是圣人,第二类人为君子,第三类人可称作士。

最后类就是孔子认为最下等的一类人

后文孔子提出“君子九思”,把人的言行举止各方面都考虑到了。

提醒人们不要进入“本能活动”的状态。人“本能活动”的状态,就好比脑袋撞到墙上,撞破了才知道疼。

这“九四”就是告诉人们,在生活中做事情都要谨慎思考,不可以太过莽撞,不经思考做事都是小人的行为。

继续下章: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注译:

及:赶得上。汤:指热水、沸水。

原文解析:

孔子说:“看到善良的行为,就担心达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动,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

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

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依照义而贯彻自己的主张。

我听到过这种话,却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

有感解读:

这一段话讲的是孔子对于隐者的态度。

当时除了孔子这样努力干活、努力追求人生理想的人,也有一群人隐居在闹市之外。

“见善如不及”:见到了善的行为,就好像怕自己赶不上一样,努力地去追寻,努力地去做事。

“见不善如探汤”:“探汤”就是把手伸到沸水里,烫到了肯定要抽手。看到了不善的事,赶紧抽手,赶紧撤回来,赶紧回避。

“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我见过“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的人,也听过这样的言论。

“隐居以求其志”:为了保全志向隐居起来。

“行义以达其道”:努力地做符合义理的事情,来贯彻自己的主张。

孔子说,他听过这种人的言论,却没见过能做到的。

这里边隐含着孔子对于这些隐者的批评。隐者看起来是要做到“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的,但问题是孔子看到的隐士,就是在那儿隐居、旁观。他有没有求其志?

可能有,但世人并不知道。他有没有行义以达其道?因为隐居起来,不去做事,人们就看不到他是否行义以达其道。

“行义以达其道”是孔子追求的理想,但在孔子看来,那些退避、隐居的人很难做到。

孔子并没有说这种人不存在,不是说“这种人就是吹牛”,他说的是他没见过这样的人。凡是孔子说“我没见过这样的人”,在我看来,是一种含有一丝幽默感的批评。

继续下章: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注译:

千驷:驷,四匹马。古代用四匹马驾一辆车。千驷,即四千匹马。

原文解析:

齐景公有四千匹马,他去世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德行可以称颂。

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有感解读:

这里将两组人进行对比。

四匹马拉的马车叫作“驷”,“马千驷”就是四千匹马。有四千匹马的齐景公,在离开世界的时候,人们找不到他有什么德行值得尊重和称道的。活着的时候有马千驷,死的时候轻如鸿毛。

伯夷、叔齐是古时候的贤人。他们是孤竹君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的时候,他们站出来拦着周武王说不要去,这是犯上叛乱。周武王不听他们的,灭了纣。于是,伯夷、叔齐立志不食周粟,跑到首阳山采薇为生。

采薇就是采苔藓、野花、野草,伯夷、叔齐以此为生。后来有人非议,薇草不也是周朝的吗?伯夷、叔齐索性连薇草都不吃了,最后饿死在首阳山上。现在的百姓一说起这两人,都称赞他们道德高尚。

“其斯之谓与”:难道不是这个意思吗?

本章内容有学者研究,中间还漏掉了一句话,整体不够完整。

但主体意思就是,一个人最后能否被老百姓记住、称道,不在于他的财富,而在于他的德行。

孔子以此对比,论述品德的重要性。

相关文章

  • 《论语》: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本文继续品读《论语》第十六篇“季氏篇”,本篇提到当时鲁国的政治情势的问题,也提到了德行、学识等方面的论说。 在上文...

  • 作文素材——经典名句(四十八)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

  • 每日一句【38】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

  • 橘子郡每天读《论语》第221天/共270天

    橘子郡每天读《论语》第221天/共270天 16.11: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

  •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

  •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恶人、坏事,就像是接触到热的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

  •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一个人常怀善意,通过不断的努力,必定会让自己的气质越来越好。 《增广贤文》中说:“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

  • 4月5日

    4月5日论语晨读 季氏篇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

  • 《论语》与现实的对照:伸手探汤?

    《论语·季氏》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

  • 名句摘录

    1、人患志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 2、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3、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4、从善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gtj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