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到了,怎么样看清限制自己的规则。首先看到自己内心的核心假设,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新行为,测试内心假设。目的是获得新经验,引发改变。
听起来很理想,做起来可能会很难。还记得象与骑象人的比喻吗?大象是情感,骑象人是理智。
通常说的改变,是骑象人指挥大象,去他想去的地方,但很多时候,大象也会劝说骑象人,让他相信,改变没必要,也没可能。——陈海希。
奇迹提问
我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理智跟情感两个小人,在打架。
今天不写了吧?不行,要写,你现在没有技能,以后活不下去怎么办?
我又不会冻饿而死,可以不写的。然后光明正大休息一天,不写,也不工作,在家扮演死尸,不停玩手机。
陈海贤老师,介绍了一个行为改变的原则——小步子原理。

奇迹提问:迈开第一步
“小步子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在改变的路上迈出小小的一步,获得一个小成功。让每一次的小成功,成为下一次改变的基础。
很多人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实际上“成功是成功之母”我们以为,多次失败会积累成功。
但实际上,成功经验,容易带来下一次成功。而成功需要在行动之后,那怎么样让大象行动起来呢?
这里有个方法,叫奇迹提问。有时大象会畏惧压力,迈不开改变的步伐。
比如我之所以没有驾照,是因为我没去考,这比自己考了没过,要感觉好一些。
不行动,就没有对自己无能的打击,就没有离开舒适区的焦虑和痛苦。
假如奇迹发生,我变成了一个慷慨的人。会发生什么呢?
我的生活质量会提高,更慷慨,可能会更受欢迎,有更多人喜欢我。
此前,我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不去想可能的改变,也是大象保护自己的方式,防止自己失望。
我想过好生活,想被爱、被关注。我现在才发现。

第一步
继续问:想象一下,我已经变成了一个慷慨的人,我真的做到了。回顾这个过程,我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
珍惜自己的时间,把它用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一定要把时间用在自己的成长上。
因为成长是伴随终生的,也是最有价值的。我已经成了一个富足,且慷慨的人,那我的第一步是什么?
凡是多做一点准备。吃饭时,多站起来帮别人倒水;临别检查一下有没有遗漏的东西;
送客时多目送一会儿;拿快递时,看看有没有同事的,帮对方带上。
奇迹提问的核心本质,就是改变过程中,从后往前看,站在终点,重新审视开始。
往前看,你会看到困难;往回看,你会看到方法和路径。
假设结果已经发生,再往回看,就已经绕开了大象的防御。大象不会想困难在哪里,而会想,是怎么发生的,第一步怎么走。
改变时,不要和内心的大象正面对抗,要绕开防御。
斯多葛学派说:努力控制你所能控制的事情,并接纳你所不能控制的事情。
“小步子原理”就是,让我专注到当下我能做的事情上。至于能不能带来想要的几个,不是我能控制的,也不需要我关注。
不要妄想控制自己无法控制的未来,而是从脚下可行的一小布,去开始自我的发展。

自发性
改变只能从自己开始,如果想一个人改变,必须要激发他自己的自发性。
我一直试图改变别人,然后对他说,你应该这样这样,才能有那样那样的结果。
但实际上,改变只能从自己开始,我能做的是,启发对方的自发性。
需要推动第一个齿轮运转,让他启动他的自发性。而不是施加外力的压迫下,促使改变。
谢谢你的欣赏,观点来自《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期待留言区,看到你的样子。关注我,认识自己,理解别人,这个世界很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