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专爱看我的书,那也许是我常论时事的缘故。不过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给颜黎明的信》
一点反思——关于学习与培训先生的这句话,恐是真心,而非自谦。但今晨的一席课,让我对这观点产生了动摇。
学习,须得向专家求。尤其是内隐性的知识,必须向有经验的人做成功的人和能够系统思考和整理为什么以及怎么样才能够成功的人讨教。水平越高,效果越好。
所谓洞察力,是能够带你穿过纷繁复杂的表象,直抵问题的根源。
相信科学的人,相信的其实是,世界是一种一致性的存在。即使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ta也是运用某些一致性的规律去创造,而不会把你创作的更特别一些。
所以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或者对于你来说是复杂的问题,不如先反复听一位专家,不仅仅是讲解清楚,而是把他思考的路径都研究清楚,这样,才到达真正的掌握。只有掌握,才能去批判,才可以说xxx只是一家之言,才可以博览群书,从“1”到“2”。但从“0”到“1”的建构,反而是“一家之言”更有效率,当然,前提是,真正专家的“一家之言”。
其实先生的文章我上学时很喜欢,而且读多了,也会不自觉“卤味”很重。恰恰是先生的一家之言,让我更容易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先生的初心。可惜,现在中学课本删的不剩啥了,剩下的,也很难还先生以原貌了。
曾经还有一本很火的书,叫《学习的革命》。
当年科利华集团是教育数字化的急先锋,他们那套软件中的题库和激励系统还是让当时初三的我玩的很爽的(仅次于扫雷),可惜跑太早,当了烈士。但这本《学习的革命》却留了下来。
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当你想要了解一个新的领域时,找到这个领域中公认的最牛的人的三本书,来学习。事半功倍。
现在想起,依然是振聋发聩。
所以反思我们动辄大拼盘的培训,真是把宴席变成了培训标准吧,鸡鸭鱼肉,满汉全席,有荤有素,四凉八热,于是盛筵共飨。但全然忘了,培训不是吃饭,尤其不是成年人饭局,培训的目的在于营养,在于吸收,更在于建立一个一以贯之的思考模式和成长模式,使得盛宴之后,自行下场,持续的吸收和喂饱自我。所以how to be nubility 比 nubility更重要。而know how,并不是三十分钟一个小时那么短暂的事。更不是,还没有搞懂一个模型,就匆匆去到下一个问题。
多么神奇,培训中学生到培训成年人,学习文化知识和学习隐性技能,都遵循着一以贯之的原理,才会有“没用学习能力,观再多世界也没用”。
一点反思——关于学习与培训对于每每想明白问题的我,开心的像个pan子。
一点反思——关于学习与培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