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的环境,旧有的经验不再适用,新的答案却还没有出现。我们迟疑地迈入新世界,旧有的纯粹的关系却无可避免地离我们远去,这是时代的发展必然要承受的代价和疼痛。
在几十年前,通讯还不那么发达的年代,人们会通过书信、电话和短信的方式,跟远方的亲友联络感情。那时候,分别的痛苦和相见的欢欣都是沉甸甸的。
现如今,互联网、QQ、微信等媒介不仅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即时通话和视频变得轻而易举。但耐人寻味的是,虽然沟通的门槛和成本都降低了,主动联系的动力却减少了。
网络世界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立体的渠道去了解对方,为什么却未能实现人与人之间进一步紧密相连的愿望呢?
看到问题时,我意识到,人类一定在许多方面存在相似的经验和感受,以及相似的不解、遗憾和失落。
01 越来越孤单,是个体成长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感受。
首先,与他人联系的方式和态度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每个人的脾性、习惯和生存环境都各不相同。当一个主动热情的人突然变得沉默,那可能是他的人生轨迹或者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比如换了一份异常繁忙的工作,或者开启了新的人生历程。
当我们离开象牙塔,结束了能够无忧无虑、共同玩耍的青葱岁月,职业选择成为一道分水岭,当我们步入职场、走上工作岗位,在创造劳动价值的过程中也同时被不同的企业文化和工作内容塑造着,每个人都存在个性化和独特化的方向发展,变得没有可比性。
由于社会圈层和职业地位的差异,人与人之间其实很难互相理解,通过旧的社会关系实现交流和共鸣的机会越来越少。
经历、处境、需求和期待都千差万别,真正的理解是很难通过一句轻飘飘的感同身受来实现的。
加上朋友在很多方面提供的意见和帮助都是业余的,非专业的表达和自以为是的建议非但不能彼此安抚、还会造成二次伤害。这是许多成年人选择独自掩埋伤口的原因。
现实让我们专注于自己的小生活,处理眼前的苟且和一地鸡毛,很难有更多时间和心力去解答别人的人生困惑。越来越孤单,是个体成长过程中无法避免的感受。
02 “ 不主动联系”是社会变革带来的大势所趋
从农村、城郊、二三线的小城市、再到国际化的大都市,会发现经济越发达,各行各业的分工合作就越稳定成熟,越加速了人情社会的瓦解。
交流的本质是信息互换,关系的本质是利益交换。在以往或者不太发达的区域,我们需要更多地依傍社会关系,通过口口相传来交换信息、认识世界和自己,通过亲历亲为来互帮互助、达成目标。
而如今,人们完全可以通过更加便捷的方式去认识世界、自我满足和实现。信息爆炸给传统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变革。
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关系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角色都在发生变化,同时变化的还有人们对于社会关系的认识和期待。
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和日趋完善,人们完全可以通过更简单有效的方式获得专业化的帮助,麻烦朋友的必要性降低了。
记得以前搬家的时候,相熟的朋友会自发奋勇地热心帮助,然后通过一顿饭的功夫重温友谊的温暖。但现在只要通过手机按钮,就可以让搬家公司提供定时定点的上门服务。在通讯便利、配套齐全的环境下,人们通过更廉价的成本就能换取高效精准的专业服务。
这两种选择其实没有太多可比性,它们满足了我们不同层面上的需求。只是就成本、经济和效率的方面来讲,后者显然更适用于日益提速的都市生活,也让人们在很大程度上变得更加自主和独立。
同时我们也感受到,当社会资源变得平均、经济手段成为解决问题的主要媒介后,人们逐渐从标准模糊的繁文缛节中解放出来,能够更加自在、轻松地生活。
另一方面,新的社会分工对我们的成长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为了适应这种变化,也必须变得高效和专注。当我们面临各种选择和诱惑时,必须要调整甚至舍弃旧有的结构,无效社交自然也减少了。
并不是说友谊不美好,相反,真正的友谊从来都是难能可贵的。只是友谊从来不是靠廉价的应付就能维存的关系。
因此,无论是从纵向的人生轨迹,还是从时代变迁的横向切面,“不再主动联系”都是无法逆转的必然趋势。
03 问题的背后,藏着人们对于岁月流动的惶恐,对于时代变迁的恐慌
困惑和恐惧都是有道理的,面对新的环境,旧有的经验不再适用,新的答案却还没有出现。我们迟疑地迈入新世界,旧有的纯粹的关系却无可避免地离我们远去,这是时代的发展必然要承受的代价和疼痛。
其实,不主动联系并非说明友谊荡然无存,只是换了更符合当下环境的交流方式:虽然平时联系不多,但收到问候的时候,总能第一时间回复;需要帮助的时候,会让你重新感受人间温暖。真正的朋友不会轻易走远,也不是不在乎了,只是彼此忙于照料各自的生活。
虽然不得不承认的是,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朋友在现实层面的作用弱化了。但这样也不见得是坏事情,当大多数人都适应了这种变革,或许我们有机会收获更加纯粹的不再附加过多利益包袱的友谊。
未来世界会是什么样,我不知道,但一定会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