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在我的印象中是一种神圣的职业。能成为编辑的人,应该是在某个领域掌握比较全面的知识、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以及能化腐朽为神奇的全能人才。
号称“一句话终结者”的我,做梦都想不到在两百多人的群里,有一天被选中进入了专题编辑培训营。
在这十几人组成的群里,各有所长的几位兼职老师对我们六个准编辑展开了全方位的培训。
从“的”“地”“得”的用法,到标点符号的使用修改;从错别字的纠正,到病句、段落的调整;从推荐语的练习,到拒绝词的揣度,他们都对我们进行了全面的培训与考核。
为了更快地培训出优秀编辑,有时群里半天的信息量就会达几百条之多,那段时间一向温和包容的政委马湖之边也变得异常严厉。
上次征文前夕,训练营中三位优秀的朋友首先通过了第一轮考核,成为了团队的编辑,当然这其中并不包括愚钝的我。
十月一日,新中国成立71周年纪念日,【AAAAA文友群英会英雄榜】与【芳文小屋】合并改组之后的【九洲芳文】团队成立了,阵容一直在不断壮大。
经过进一步学习与实践,也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九洲芳文•乡情征文》活动,我们另外三个承担了初审编辑的职责。
本以为初审应该比较简单,总编蓝颜也倾城给出了两条标准,我们把符合要求的来稿收入专题即可。
没想到接下来的这些日子,让我们三人经受了极大的考验。
以我自己为例:
收到来稿,首先查看标题前面有无前缀,编号是否正确,文后是否插入链接;
其次,字数是否符合要求;
第三,看看有没有作者简介和照片;
最后,文中有无明显错字或病句。
根据这几条要求,一一核对,如有缺项或遗漏,简信联系作者修改完成后收录。
很多时候,我等作者文章内容达到要求的字数之后,再来解决文章前缀和编号的问题。
这一项比较容易,如果怕说不明白,可以自己为作者代领一个编号,直接编辑好前缀,让作者复制即可。简介和照片也不用多做解释,唯有在文中插入蓝色超链接比较费劲。
简书里有不少关于如何添加链接的文章,但很多新人完全看不进去。我自己深有体会,对自己不了解的内容,看见长篇大论,一、二、三、四的步骤就眼晕,所以我怕投稿的作者们嫌麻烦,只能自己尽量简短明了地总结以后,再把插入超链接的步骤发给作者。
无奈,解释再三,有些作者还是弄不明白。简信又不能发图片,只能添加作者微信,文字、图片、视频录制通通用上,才把作者教会,一篇文章才能收录成功。
由于文友都是文学爱好者,白天都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大部分文友习惯利用晚上的时间来构建自己的文学梦想。像前面这样,几个回合下来,经常要熬到深夜。
这段时间,我每天早上五点起床,运动一圈回来之后,就打开简书查看投稿的作品。认真阅读其中有无明显的错别字等等,然后给出一个初步的审核评价,做好统计表发到群里,再去准备一天的其它日常工作。
只要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就会去编辑培训群里请教老师,不管多晚都有人在线解答。就连远隔重洋与我们颠倒时差的芳水,都经常会在群里给我们指点、鼓劲儿,包括怎样筛选文章的优劣;怎样与作者更好地交流;怎样通过审稿不断总结,从而提升自己等等。
我担心因为自己的问题,降低了投稿者对【九洲芳文】的信任,拖了团队的后腿。几位老师在倾囊传授我们经验的同时经常给我们打气,全方位地鼓励我们,陪伴我们成长。
无疑,这段时间是有利于我们成长的,因为只有看到别人的不足,自己才知道怎么去规避错误;看过太多不同风格的优秀作品,既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也找到自己的缺陷在哪里,应该从哪方面去着手练习。
我想说:我累着、充实着、也快乐着。
而这只是文章的初审阶段,不难想象后面的工作还有多大的劳动量,就像我的小隐老师说的,她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在了简书里。
来简书一年多,在倾城群主等人的鼓励下,也曾投稿参加过几次征文活动。原来只是看到几届征文大赛圆满的成果,不知道在这风光的背后有多少人为之付出了多少汗水,熬了多少个夜晚。
这么多人辛辛苦苦地劳动、无偿地付出就是为了我们广大文友的梦想啊!都是想为我们民族的文化传承做一点微薄的贡献啊!都是为更好地奉行我们团队的宗旨:扶持优秀的写作小白,助力公益!
欢迎更多的朋友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欢迎投稿【九洲芳文】,您的投稿就是在做公益,我们在【九洲芳文】等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