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
几年前,知乎还是一个小众而封闭的网站,一个知识精英的社群,中国的山寨Quora,2010年12月网站上线后就一直采取邀请机制,很多IT互联网界的大牛加入其中。三个月后获得了李开复的投资,一年后获得启明创投的近千万美元。我在2013年2月加入了知乎,至今还能记起来当时沉浸在知乎的页面上连续刷几个小时不嫌累的好时光,但随着2013年3月,知乎向公众开放注册,从小众向大众转型,知乎变得复杂了。
刚开始的时候,有人会把知乎和百度知道相比较,但其实两者是完全不相关的东西。知乎看似是问答,其实是社交;知道看似是问答,其实是搜索。知乎通过问答的形式,培养出了一个以知识分享、经验分享为核心,拥有精英文化和理性讨论文化,且建立了完善、规范的制度来尽可能提升问答质量的社区。
知乎是一个神奇的网站。知乎可以社交,你可以通过有趣的答案发现有趣的人;知乎可以学习,你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话题,看看大牛们怎么说;知乎可以作为个人博客,只需在对应的感兴趣的问题下回答即可,而且在这里显然可以获得更多的曝光度;知乎可以互动,你可以提出一个问题,无数网友在下面通过答案分享关于这个话题他们自己的故事;知乎可以导购,比如你可以问“有哪些100元以下的小东西值得购买”;知乎可以看影评,知乎可以找书单,知乎可以做软广……知乎有很多面,每一个问题都可以做成一个话题的百度贴吧,只要传播到位,无数网友都会在这里贡献他们的知识,甚至在这儿读小黄文也可以。
知乎的迅速膨胀也,大量的网友原创内容成了微博微信营销大号、自媒体的转发对象,版权争端也时有发生,知乎也很快上线了“禁止转载”功能,并在每个答案后面加上了版权声明。
在刚刚进入知乎的时候,我就加入了一个话题的讨论:知乎将如何盈利?传统的盈利方式有一些,比如打广告、做周边(线下付费活动、),但我觉得相比于关心盈利模式,做好产品更重要。知乎正在迅速的成长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智慧库,正如知乎的slogan,“与世界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当知乎成了中国最大的内容分享平台,可以做的事情就多了,比如付费阅读,比如版权交易,比如付费订阅专栏……
值乎
4月1日凌晨,知乎上线了新功能“值乎”,(有趣的是,值乎的slogan是“不白白分享你的知识、经验和见解”),简单说就是一个发布付费阅读内容的小工具(有点类似除夕时的付费朋友圈),发布的内容可以打码(字数不限,打码和不打码的文字加起来不超过300字),别人需要付费才能看到打码内容,但如果他觉得坑,这笔钱会捐给值乎程序员买格子衫。(没用过的童鞋可以长按下面的二维码尝试一下)
知乎CEO周源4月1日发布新产品“值乎”
从产品的角度来说,值乎是可圈可点的。我最喜欢的是“值不值”的设计,这使得用户在发布内容的时候会仔细考虑内容和定价,要有足够的性价比才能确保钱到自己的手中,否则就是在给值乎捐款了,因此也保证了值乎平台上内容的有效性,不会像付费朋友圈一样迅速被玩烂了。
当然,目前产品也有一些缺陷,比如还只能在微信上操作,比如翻页只能下一页不能上一页,比如没有一个“我的”页面,能够看到我购买了多少信息,总共花费多少(有这一页的话,估计就不会这么剁手了)……还有从保护创作者权益的角度来讲,其他人看答案的时候,应该水印显示阅读者姓名,以防止截图外传(当然,这样就太严肃了)
观察下值乎,目前盈利最高的是几位IT大牛或知乎大V,内容集中在创业经验、职场经验、生活经验等方面。后面我将通过一些数据展示我对这些内容的分析观察。
值乎创作者如何实现盈利?一方面靠内容,另外一方面也靠自己的影响力和信誉度。比如排名靠前的几位大多是大V,他们影响率高,信誉度也相对较高(个人品牌价值高),点击量和转换率都有保障,盈利自然不菲。
盈利=单价*点击量=影响力*转换率*单价,
转换率=f{用户预估的性价比,用户经济水平,用户的好奇心……}
预估性价比=f{字面上判断内容的价值,创作者的信誉度,……}
值乎是不是一个好产品?我想不是,或者知乎团队也没有打算把他作为一个成熟的产品,而更多是一个实验。人们有多少意愿为内容付费?至少值乎无法成为第二个知乎,一个瀑布流,用户刷值乎,不付费可以看了很多字,不断地被勾起付费欲望,但并无所获,忍不住付费多点开了几次,刷个十几分钟,一张红票就没了……
这其中还有一个深层次的问题,怎样给“知识、经验和见解”定价。这些内容的传统的盈利模式是通过出版,经过非常漫长的过程才能盈利,而且并不多(版税只占书籍最终定价的一小部分),而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知乎的出现,让自媒体成为可能,而且自媒体不同于传统的媒体依赖于广告,可以体面的靠着内容赚钱,比如之前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打赏”,比如现在的值乎。
有的人愿意为知识付费。2015年开始出现了很多为内容付费的产品,比如音乐软件开始要求付费或者开通会员才能下载,比如爱奇艺将《太阳的后裔》设置为会员独享,比如各类云课堂,比如在斗鱼做直播的女郎……去年到今年也出现了大量的付费群,怀着对知识付费的态度我自掏腰包加入了这些群,但又开始思考我把钱付给了谁(钱付给了群主而不是知识,我购买的商品不是群中的知识和关系,而是群的入场券,群主同时也通过收费提高了入群门槛……)
知识不是必需品(大部分值乎上面的都不是),并没有刚性需求,是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知识的议价能力偏弱,因为人们付费是在为信息不对等或信息筛选付费,比如我出售了一条知识,这个知识Google上肯定搜索得到,之所以拿来出售,这个知识应该不易搜索,或者是网上无法搜索(比如需线下查阅大量书籍);经验和见解的议价能力更强,因为是个人的产出,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知识应该如何定价呢?按照显性成本、隐性成本、知识带来的价值和市场调节,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举个例子。如果张小龙在值乎上分享了关于微信的300字产品心得,这属于“经验和见解”。按显性成本,输入和发布这段文字的成本近乎于0,按照隐性成本,输入和发布文字消耗的张小龙的时间成本,用在别的方面可能产出更多的价值,这段文字的总盈利要高于浪费这段时间减少的收入才行;这只是基础的隐形成本,更别提张小龙为了获得这些经验所走的弯路,读的书,做的思考有多少万个小时;按照知识带来的价值,读者读到这条经验后对自己的产品、公司可以有很大改善,定价高些估计大家也能接受;综上,张小龙对自己的300字开价了1000,估计买的人也很多,但没想到马化腾300字卖了100,于是张小龙的收入陡降,这就是市场调节……
对于普通人呢?我的实验是,开价两元,我分享的2条“知识、经验和见解”盈利暂时都只在20元以内。
不管怎样,知识经济、版权收益的时代正在来临,网红、自媒体也会逐渐从个案变成全民趋势,人们获得财富的方式会更加丰富,未来的一切都可以获得收益。值乎是一个开始,一个探索,也许很快它会热度过去,大家不再尝试,但在未来,人们会更加愿意购买不同形式的知识,更完善、更合理的收费方式与付费阅读平台将会不断涌现,再小的个体也有属于自己的品牌。
附:“值乎”TOP30内容分析
我分析了值乎目前TOP30内容(按盈利总额排序),并用excel进行了一些数据分析,结果如下,供启发大家思考:
(点击查看大图)
盈利额曲线。目前排名最高的是Fenng的:“90%的创业公司都在这件事上栽过跟头,包括知乎。这件事就是:□□□”,共盈利6200元,1000余人付费10元查看了答案。第8名开始,盈利均低于1000元,第30名盈利为156元。
单客盈利。单客盈利受到定价和值率的影响,目前1-10名平均单客盈利为4.37元,目前11-20名平均单客盈利为3.68元,目前21-30名平均单客盈利为3.67元。
值率。值率=认为内容值的人数占购买内容总人数的比例,值率分布相对比较均匀,值率>90%的占到了13.33%,值率在80%-90%的占到了13.33%,值率在70%-80%的占到了16.67%,值率在60%-70%的占到了23.33%,值率在50%-60%的占到了16.67%,值率在<50%以下的占到了16.67%,峰值在60%-70%区间。(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数据可能比真实值率还会偏高,因为知乎默认24小时内没做出评价的话,为“值”把钱转给内容生产者,良心公司啊!)
定价情况。 可见第一梯队(TOP1-TOP10)定价10元的数量最多,均价也最高(6.8元)。TOP30的均价为5.7元,看来我总是开价2元是没有未来的。TAT
更多关于值乎的细节,期待你来发现。也欢迎你微信公众号留言回应本文,或发表你对付费阅读的看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