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叫做小式。小式家是广东的三四线城市,他在老家从事自由职业。工作通常都不太忙,有很大段的自由时间。
尽管有很大段自由时间,但是他每天都很忙。忙得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女朋友,忙得觉得自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具体他在忙什么呢?他说是在学习。
每天早晨,他会打开电台听广播,看看自己的专业书。午饭过后看的是《罗辑思维》。《罗辑思维》至今有一百七十多期,他在半年前成为罗粉,现在都看完了。他总是会说时代变得很快,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比如经济、管理、人文的知识。所以每天都要把公众号刷一遍,有段时间手机坏了,他觉得很有必要把推送补回来。
我对于罗胖既不拥护,也不反对,我偶尔也会听一听《罗辑思维》。我的手机有百来个公众号,闲着无聊我就翻一翻。我很喜欢微课,不过我从来都是加群后,有空就听,没空就删。很多时候,我不喜欢“看”节目,我喜欢用“听”的,边听边做点什么。
我们经常说这是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我们生怕错过头条,错过爆款文章,错过热播剧,错过这个错过那个。但是看完了头条,看完了爆款文章,看完了热播剧等等等等,也没有使我们走在时代潮流的尖端。不要以为“手机在手,世界我有”。
我不会说碎片化的信息就是不好的,以前人们上厕所无聊会带报纸,现在人们会带手机,这是一种进步;以前人们开会实在听不下去会瞌睡,现在可以看看新闻查查邮件,这也是一种进步。
我不会说碎片化的信息就是粗浅的、就是没有深度或是内涵的,如果有人这样想,只是他关注的内容没有料而已。
我并不批判信息碎片化这件无可避免的事情,我只是认为碎片化信息并不适合于所有的场景。
你可以用碎片化的信息去填充生活的间隙,比如,地铁上,排队中,用餐前。而生活中一大段一大段的时间,更加值得“一大片”相对“完整的”“连续的”信息。因为这些碎片难以拼凑出一幅完整的版图,组织不成一个体系。比如,我对发展心理学有兴趣,但看再多育儿资讯也成不了好妈妈。我们通过碎片化信息知道了很多定律,但并不能从中归纳出定理。
停下刷手机,做些“老土”的事情吧!不要用碎片填充你所有的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