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仿RXJava功能--Android自制流处理框架思路及实现

仿RXJava功能--Android自制流处理框架思路及实现

作者: NAME_CJF | 来源:发表于2022-05-29 20:05 被阅读0次

    前言及准备

    背景

    最近重温了RxJava的机制,且正在学习结构化思维。故打算以结构化思维的方式,从零开始自己编写一个与RxJava功能接近的Android框架练手。

    技术准备

    在阅读该文章之前,我们至少应该掌握Java语法基础、Android开发基础、泛型、观察者模式、Rxjava概要。
    本文主要用于锻炼思维,暂不引入注解、反射、APT等框架常见优化技术,仅以纯Java代码方式设计。

    思路及实现

    本节我们将一步一步开设设计与实现我们自己的架构。我们需要从RxJava解决了什么设计并实现自己的框架复盘与改进三大方面来一步一步完成我们的框架。

    RxJava解决了什么

    在我们的代码中,经常会有如下形式的代码结构(伪代码):

    optionA();
    optionB();
    optionC();
    ...
    optionN();
    

    这种一写到底的代码结构,大概是我们初学编程时候最简单了形式了吧,如果所有代码都能一直这样写下去就好了。

    然而,由于业务场景的需要,我们按部就班的顺序执行代码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如一个按钮的点击需要点击事件触发、一个网络的请求需要等待数据···
    所以,我们又产生了如下的代码结构(伪代码):

    //option可能是一次点击事件,也可能是一次线程切换,或者一次网络请求回调。
    optionA(new CallBack(){
        @Override
        doSomething(){
            ···
            optionB(new CallBack(){
                    @Override
                    doSomething(){
                        ···
                        optionC(new CallBack(){
                                @Override
                                doSomething(){
                                    ...
                                }
                        });
                        ···
                    }
            });
            ···
        }
    });
    

    上述代码可以解决顺序结构无法解决的问题,但缺点是代码冗杂,耦合性高
    冗杂:我们的直观感受,就是这类代码嵌套了好多层,导致结构复杂。如果在其内部填充大量代码的话,看起来将更加冗杂。
    耦合高:上述代码中,如果我们想去掉optionB操作,使optionA操作之后直接进行OptionC,那么我们无法简单的调整,而是需要将OptionC及其内部所有代码移植到OptionA的回调下。这需要考虑对整个结构的影响,代码复杂的话会很麻烦。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使上述代码变得简洁、耦合低呢?有,那就是RxJava。
    RxJava可以输入一个事件流,经过中间的各步骤转化后,输出另外一个事件流。而中间的转化过程,我们也可以灵活调整。且RxJava不会导致层级过多。

    设计并实现自己的框架

    我们设计框架时只参考RxJava的作用,而不参考RxJava的逻辑。故命名、细节会与RxJava完全不同

    首先,我们分析多层嵌套的回调代码,不难发现,其代码结构可以分解为一个一个的独立单元(后续都称其为“单元”):

    option(new CallBack(){
          doSomething{
            ···
          }
    });
    

    这个单元既可以作为其外层回调中的内容,又可以作为其它内容的外层回调。只不过它被回调与回调功能,都是通过增加代码层级的方式来进行的,这也是产生问题的根源。

    //option作为其外层回调中的内容的场景
    optionA(new CallBackA(){
        @Override
        doSomething(){
            ···
            option(new CallBack(){
                    @Override
                    doSomething(){
                    }
            });
            ···
        }
    });
    
    //option作为其它内容的外层回调的场景
    option(new CallBack(){
        @Override
        doSomething(){
            ···
            optionA(new CallBackA(){
                    @Override
                    doSomething(){
                    }
            });
            ···
        }
    });
    

    那么,我们只需要一个组件(后续都将称其为“组件”),使其可以接管各个单元的回调与被回调方式,并且可以自由组装每个单元,那么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了。

    到现在,我们的编码目标已经很明确了,创建一个类,使其可以成为一个“组件”:

    • 接管单元回调: 暴露一个方法“doSomething”给用户进行单元的装载。回调单元执行完成后可触发下一组件的回调。
    • 支持组件组装:支持绑定下一个组件的实例,使其成为链式结构。用于在自己的单元执行完成后触发下一个组件的回调
      伪代码如下:
    //Assembly意为组件,表示这是一个组件。
    class Assembly{
        private Assembly assembly;//装载下一个单元的组件。
    
        void setAssembly(Assembly a){
            assembly = a;//用于装配下一个组件
        }
    
        abstract doSomething();  //自己的回调方法,暴露给用户。用于使用户装载单元进来,并使用户自行调用下一个组件的回调
    }
    
    
    //使用方式
    
    //1、创建组件并装载单元
    Assembly a = new Assembly(){
        @Override
        doSomething(){
            //一个单元
            option(new CallBack(){
                  ...
                  assembly.doSomething();//自己的代码处理完成后,执行下一个组件的回调方法
            })
        }
    };
    
    Assembly b = new Assembly(){
        @Override
        doSomething(){
            //一个单元
            ...
            assembly.doSomething();//自己的代码处理完成后,执行下一个组件的回调代码
        }
    };
    
    Assembly c = new Assembly(){
        @Override
        doSomething(){
            //一个单元
            ...  
            assembly.doSomething();//自己的代码处理完成后,执行下一个组件的回调代码
        }
    };
    ...
    //组装组件
    a.setAssembly(b);
    b.setAssembly(c);
    ...
    //触发事件流
    a.doSomething();
    

    可以看到,上述的代码结构,已经可以使我们的回调变得不再无限加深嵌套,并且可以自由组装,降低了耦合性

    那我们的框架就此完成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可以回到我们最初的场景,我们为什么需要编写多次嵌套回调的代码?究其原因有两种:

    • 事件流前后顺序限制(如线程切换)
    • 数据流前后顺序限制(如网络请求等)

    我们上述的框架,是针对事件流的。而由于我们改变了代码嵌套的形式,所以下层单元无法拿到上层单元的数据了。这是我们引入的新问题。

    那么,我们需要基于上述组件新增如下功能:

    • 支持传递上层单元给到的数据(用于用户进行操作转化为其它数据)
    • 支持传出下层单元所需的数据(数据为单元逻辑转化后的数据)

    我们暂时将数据格式统一视为Object类型,那么框架的伪代码改动点为:

    class Assembly{
        ...
        abstract doSomething(Object o);  //新增了形参“Object o”。即可实现数据的传输
    }
    
    //使用方式
    //创建组件并装载单元
    Assembly a = new Assembly(){
        @Override
        doSomething(Object a){
            //一个单元
            option(new CallBack(){
                  a parsedTo b
                  assembly.doSomething(b);//自己的代码处理完成后,执行下一个组件的回调方法
            })
        }
    };
    
    Assembly b = new Assembly(){
        @Override
        doSomething(Object a){
            //一个单元
            a parsedTo b
            assembly.doSomething(b);//自己的代码处理完成后,执行下一个组件的回调代码
        }
    };
    
    Assembly c = new Assembly(){
        @Override
        doSomething(Object a){
            //一个单元
            a parsedTo b
            assembly.doSomething(b);//自己的代码处理完成后,执行下一个组件的回调代码
        }
    };
    ...
    
    //组装组件
    a.setAssembly(b);
    b.setAssembly(c);
    ...
    //触发事件流(带源数据)
    a.doSomething(objectInstance);//objectInstance:原始数据
    

    我们的功能基本已经完成,接下来我们使用泛型代替Object,提高代码可读性,减少Object强转为各种数据类型的操作,并且使用链式调用来装载各个单元,简化代码:

    //Assembly意为组件,表示这是一个组件。
    //泛型中的数据类型代表数据是由A类型转化为B类型。即A为源数据类型,B为转化后的数据类型
    class Assembly<A,B>{  
        private Assembly<B,?> assembly;//装载下一个单元的组件实例。其源数据是当前单元转化后的类型B。
    
        Assembly<B,?> setAssembly(Assembly<B,?> a){
            assembly = a//用于装配下一个组件
            return assembly;
        }
        
        abstract doSomething(A a);  //用于装载自己的单元,自己的单元需要转化前的数据A。
    }
    
    
    //使用方式
    //创建组件并装载单元
    Assembly<String,Integer> a = new Assembly<String,Integer>(){
        @Override
        doSomething(String a){
            //一个单元
            option(new CallBack(){
                  ...
                  a parseto b  //b被转化为Integer类型
                  assembly.doSomething(b);//自己的代码处理完成后,执行下一个组件的回调方法
            })
        }
    };
    
    Assembly<Integer,Integer> b = new Assembly<Integer,Integer>(){
        @Override
        doSomething(Integer a){
            //一个单元
            ...
            a parseTo b  //a与b都是Integer类型
            assembly.doSomething();//自己的代码处理完成后,执行下一个组件的回调代码
        }
    };
    
    Assembly<Integer,Float> c = new Assembly<Integer,Float>(){
        @Override
        doSomething(Integer a){
            //一个单元
            ...  
            a parseTo b  //b被转化为Float类型
            assembly.doSomething();//自己的代码处理完成后,执行下一个组件的回调代码
        }
    };
    ...
    
    //组装单元
    a
      .setAssembly(b)
      .setAssembly(c);
    ...
    //触发
    a.doSomething(str);//输入String类型数据
    

    上述代码传入的源数据经历了String > Integer > Integer >String的转化。
    至此,我们嵌套回调所带来的所有问题得到了解决。

    复盘与改进

    总结:我们构建自己的框架时,首先确认了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进行问题的解决,接着思考问题解决后是否引入了新的问题,最后进行查漏补缺,完善框架。使一个框架在解决痛点的同时,不引入新的痛点
    自夸:本文在写作过程中,紧抓核心思想,围绕着解决问题的主流程,使得框架设计达到了极简,在使用了最少的代码的前提下,表达了完整的框架思想。
    缺点:该框架目前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没有实现背压、泛型使用复杂等。还有很大完善控件,目前仅供学习使用。

    关于背压问题:RxJava的一个重要优势。而我们要做到背压,其核心思想是数据流不直接调用,在下一个组件完成任务处理后,通知上层组件。这样就可以由上层组件控制当前未处理完成的任务数量,然后就山高凭鱼跃,通过各种机制实现自己的背压(比如仿线程池的机制)。
    关于泛型问题:目前泛型存在的问题为:链式连续调用装配组件的方法,会导致第三个组件的装配方法所需入参为Assembly<?,?>。从而导致传入的类型不匹配,编译器报错。目前需要单独创建组件为一个变量规避类型校验。优化方法其实有很多,比如不使用泛型,而是使用注解加APT生成有固定数据类型的类,然后调用该类。
    当然,我们也可以内部封装多种已装载常用单元的组件来当工具类(比如线程切换组件)等。还有更多新功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迭代维护。

    后记

    写这一篇文章之前,我自己着手写过一个框架雏形。但是写作过程中,又找到了诸多改进点。所以说学无止境,多学多练。思维也是在一次次的优化中升华的,当一件事情练习了一定的次数,那么总会找到自己的方法论,使自己变得更强,共勉。

    此篇文章用于学习交流,个人经验仅供参考,有错误欢迎指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仿RXJava功能--Android自制流处理框架思路及实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ig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