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帅小冰读书变现训练营谈写作读书•写作•遇见
30天开启读书变现英雄之旅,暴力成长,一直在路上

30天开启读书变现英雄之旅,暴力成长,一直在路上

作者: 吃货黄小米 | 来源:发表于2019-10-07 22:44 被阅读0次

9月30日,随着小冰老师最后一节关于《柔与韧读书会》复盘课的结束,为期30天的读书变现训练营终于落下帷幕。

遇见,即是一种很深的缘分。

这几天我忍不住在想:如果不是因为一次偶然,看到小冰老师的小白营课程广告,进而遇见班班花七,在她的指引下报名正式营,最终认识一群可爱又有趣的班委和同学,开启为期30天听课打卡。那么,我会干什么呢?

或许会因为花光积蓄,不得不重回职场,成为一名背负沉重KPI的底层白领;或许会成为一个持续游手好闲,间歇混吃等死的社会废人;又或许,听从家里的安排,努力考上公务员,规规矩矩过一生?

不,以上都不是我想要的人生!然而遗憾的是,彼时的我却不知从哪里寻求改变,更不知往后的路该怎么走。

虽然自己平时也很喜欢读书写作,然而回望自己短暂的职场生涯,完全可以用一个“惨不忍睹”来形容。原以为自己可以凭借写作这门手艺,赢得老板赏识,谋得一份“体面”的差事;却不料世事维艰。

我和许多公司的缘分,通常从一句“看了你的作品,很欣赏你的才华,什么时候可以过来上班?”开始,在入职3个月左右,毫无意外地,都会以一句“你写的东西不是我们想要的,很抱歉......”草草收场。

从未想过自己会过得如此卑微,如此郁郁不得志。仿佛一只小羊羔,为了一点刚够生存的薪水,在职场这个大型案板上小心翼翼,任人宰割。是老板们太难伺候吗?还是自己不够八面玲珑,不懂得替上级排忧解难,和上级有效沟通?自诩从不是一个太难相处的人,怎会落得如此下场?哭唧唧~

直到试听了一节小冰老师的预热课,看到那张训练营学院成长蓝图后,我被成功圈粉了!

30天开启读书变现英雄之旅,暴力成长,一直在路上

从这张成长蓝图中可以看到:从阶段一的自由撰稿人,到阶段二的职业读书人,再到阶段三的产品经理,随着职业身份的层层递进,对应的职业技能以及阅读要求也在不断地增加:

包括从0搭建自己的阅读体系,阅读至少20本书,才能成为一名职业撰稿人,通过读书变现增加自己的副业收入;接着,通过阅读50本书,掌握一些写作技能,成为一名职业读书人,进阶为一名不受时间限制的自由职业者;最后,阅读至少100本书,并通过深度创造解锁创造心法,重塑自己的底层思维世界,成为一名产品经理。

不得不说,当我看到上面这张成长蓝图时,已经开始心动了!

读书写作是我从小到大的理想型,不可轻易更改。大学毕业后也曾想要寻找一份跟读书相关的职业,翻遍了所有招聘网站,却一直与之无缘。如今看到小冰老师设计的成长蓝图,“职业读书人”这一称谓仿佛是为自己量身定做,让人为之心动,心向往之。

默默在心底告诉自己:这个职业读书人,我当定了!以后我就是真正靠写作吃饭的自由职业者了!想想怎么能不令人欢呼雀跃、欢欣鼓舞呢?恨不得立马撸起袖子,直接开干!

然而,先从哪里开始呢?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日复一日的写作是件持续输出的苦差事。为了避免有一天面临灵感枯竭,饭碗不保的生存危机,还得先打好坚实基础,毕竟高质量的输入是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的重要保证。

庆幸的是,小冰老师没有像网上的其他写作课那样,上来就直接列一堆类似“新媒体文案的N种格式”的写作套路,而是从阅读、写作、产品三大板块,循序渐进地给我们拆解关于读书变现的本质和方法。

概括地说,这门课程主要围绕一个中心,三大板块,以及最后的实战案例来展开。

一个中心:人的本质=信息(个人技能和优势)+模式(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
三大板块:阅读、写作、造产品

**一、阅读板块:从如何读书到如何选书,带你解锁多数人不知道的阅读大法
**
相信很多人在各自的阅读经历中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各种各样的问题。

回首自己从小到大的阅读经历,看过的书不下500本,但大多时候都是走马观花一边就过,不仅阅读效率得不到提高,随着时间推移,书中的内容也忘得一干二净,对于很多书的印象只停留在“知道”或者“读过”层面,对于如何有效吸收和化用书中精华,一度感到迷茫和困惑。

对此,小冰老师针对我们在阅读中经常遇到的5类“疑难杂症”开出了如下良方:

(一)如何快速读完一本书——倍速阅读法
(二)如何提高阅读效率——苹果阅读法
(三)书中内容读过就忘——卡片阅读法
(四)无法养成长期的阅读习惯——主题阅读法
(五)阅读专业书籍的终极大法——费曼阅读法

下面就由我对这五种阅读法进行一番拆解

(一)倍速阅读法

倍速阅读法,顾名思义,就是快速阅读的方法。主要通过去掉声读、减少眼球的聚焦次数、以及寻找关键词来完成。

刚开始的时候会出现不自觉的默读现象,去不掉心里的“声音”,可以选择性忽略,只要能保证书中的信息不丢失,以及提高阅读效率就好。

(二)苹果阅读法

苹果阅读法的关键,是提出一个好问题,然后带着这个问题去书中寻找“苹果”——关键词,并把找到的关键词记录下来,最后根据记录的关键词,能够完整地复述书中的内容。

私以为,苹果阅读法可以跟上面的倍速阅读法结合运用,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值得注意的是,要想提高阅读效率,我们在“摘苹果”时就不能贪心,一次只能“摘”一个苹果,即一次只能提出一个问题,否则就会落得捡了芝麻丢西瓜——得不偿失的下场。

(三)卡片阅读法

卡片阅读法,又称纳博科夫卡片法,是一种同时兼顾输入和输出的记录方法。在这节课中,小冰老师主要从输入的角度,讲解了卡片的用法。

整张卡片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我见和我思,我见主要记录一些在书中或别处遇到的触动人心的金句,我思则是自己对上述摘录的思考和总结。举例如下:

30天开启读书变现英雄之旅,暴力成长,一直在路上

对于如何将记录的卡片进行分类,老师也给出自己的方法——主要从智、慧、聪、明,四个维度进行分类。

智:一些智识,或偏硬核的语句,如《穷查理宝典》
慧:未经过事实验证的道理,如《道德经》
聪:认可别人的一些观点,如《见识》
明:充满真善美,让人为之一动的句子,典型如张爱玲的代表作

学会了卡片的用法,就可以有意识地去积累一些顶级素材,而那些优秀作家的顶级素材,往往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作者能够打破时间线,如席慕容的《岁月》;第二,作品具备信息流特征,典型如张爱玲;第四,作者善于运用原型和隐喻,如余光中的《寻李白》;第四,表达真情实感,呈现世间的真善美,如余秀华的《我爱你》。

(四)主题阅读法

主题阅读法被称为近年来大热的“知识引擎”,是指根据一个特定主题,列出系列书单,并运用前面提到的3种阅读法(倍速、苹果、卡片)进行阅读,最后通过思维导图、读书笔记等形式整合输出的一项阅读方法。

同时,主题阅读也是快速建立学科知识体系的一项“必杀技”。当今世界是各类知识快速迭代更新、跨界融合的知识经济时代,想要不被时代的滚滚车轮碾压,必须时刻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做好随时“清零”的准备。因而,主题阅读则同时具备了“平地起高楼”以及“弯道超车”的巨大优势。

**问题一:如何选书 **

纵观整个主题阅读流程,最为关键,也最为重要的一项能力,就是学会如何选书。同时这也是一名职业读书人的必备技能

选书需要围绕两大维度进行“虚实结合”:一是贯穿一生的务虚维度;二是从市场角度出发的务实维度。总而言之,既要考虑个人喜好,也要结合当下的市场需求。

从个人的务虚层面来说,阅读的作用是帮助我们建构自己的人生护城河,拓宽自身的思维和眼界,从而看到一个广袤无边的世界。

因此,以四大名著、一流作家和科幻小说,以及一些中西方文学经典,是我们首要涉略的一类“人生必读书”,这些书构成了人类的文化底色,使得整个人类族群从野蛮走向文明。

其次,还可以多读一些人物传记。“三人行,必有我师”,私以为,阅读名人传记的首要目的,是寻找一位与自己相契合的心灵导师,可以是某位已故的文化名人,也可以是某位行业标杆,通过对标他的一言一行,来达到突破困境、超越自我的目的。

最后,一些口碑杂志和解码书也是我们不可错过的知识宝藏,前者是许多人的阅读丢失地,后者则可以帮助我们揭示事实真相,积累人生智慧。

从务实角度来说,如何选择一本适合打造读书产品,具有市场传播潜力的图书,是衡量一位职业读书人是否专业的必备能力。

我们可以从“硬”思维和“软”思维两个层面来入手。硬思维层面是通过收集第三方平台的阅读数据,和明晰投稿平台的平台风格作为参考依据。

而软思维则是通过市场上的一些诸如心理、历史、文学等热门品类,以及知名出版社和KOL推荐,来判断一本书的市场价值。

问题二:如何列书单

学会如何选书除了能帮助我们更顺畅地进行主题阅读,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外,后面的列书单也随之迎刃而解。

列书单需要遵循“六字原则”——有趣、有用、有料,罗列的图书最好不要超过5本。

确定想要推荐书目后,就进入到撰写推荐语环节:可以通过提炼书中精华、寻找图书卖点、挖掘读者痛点、以及总结特色的方式,对每一本书进行描述。同时,每本书的推荐语不能超过500字,字数最好能控制在300-500字之间。

(五)费曼阅读法

费曼阅读法被称作阅读法中的终极大法,是阅读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书以及各类“大部头”的专门利器,由世界著名的量子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独家创立。

此外,他的学习理念: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也备受许多中外名人名家的推崇。

费曼阅读法的核心,只有一句话:“你从头开始读,尽量往下读,直到你一窍不通时再从头开始。这样坚持往下读,直到读懂为止。”套用中国的一句古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如此大道至简的“笨方法”,却鲜少有人把它当回事。大概是因为这样的方法太过简单、太过笨拙,而现代人往往太过焦虑和浮躁,好大喜功,自然不愿在这样“吃力不讨好”的方法上浪费自己的宝贵时间。

以上就是整个阅读板块的核心内容,包含5种阅读方法和两大选书层面的解读。

二、写作板块——掌握了这些写作方法,你将超越一大批同行,实现我手写我心

打好了阅读基础,攻破了阅读难题,接下来就进入到写作板块的学习。

回想起自己曾经的写作经历,虽然常常被人夸赞文笔优美,却越写越迷茫,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严重时甚至会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焦虑情绪。如今想来,大概是因为没有掌握写作方法,没有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做到“我手写我心”的缘故。

整个写作板块共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创作的骨架,也叫创作心法。主要通过回归创作初心、纳博科夫卡片和创作回路,从0开始,明确自己的创作初心和方向,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第二部分,创作的肌理,从注入古典文心、打造千面英雄之旅、以及对标古典风格,打通创作的“任督二脉”,实现风格跃迁;

第三部分,创作的实战,通过讲解三种读书产品模板:书评、分销文案,以及精读文章,实现从写作素人职业读书人的华丽转身。

下面,我将对写作板块的主要内容进行回顾和拆解。

第一部分 写作的骨架

(一)写作的初心

这节课小冰老师主要通过复盘整个训练营的初心——带领大家重新体会文字之美,以及穿插讲解市场上的几类读书产品,带领我们重拾写作初心,以及给我们传授了她的独家写作秘笈。

初心是整个写作环节的重中之重,也是一切行动的起点。明了了自己的写作初心,再拥有一份写作秘笈的加成,并将其带到现实中日复一日地实践,自身的写作水平虽谈不上登峰造极,但也由此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这份写作秘笈也很简单,就是多读多看,甚至抄写背诵那些经过时间大浪淘沙名家大作和千古名篇。

因为人的本质=信息+模式,输入什么水准的信息,直接决定你能输出什么水准的文字,站在大师的肩膀上,自然看得更远。想要让自己的作品脱颖而出,被更多读者看到,就必须从日常的输入信息层面入手,这是提升写作水准的不二法门。

此外,最能打动人心的作品,往往是那些真实表达自己喜怒哀乐,真诚面对读者,且具有独到见解的作品。因此,真诚的自我表达,坚持我手写我心,就是最有力量和感染力的文字。

(二)纳博科夫卡片法

纳博科夫卡片法在之前的阅读板块中已经提到,这节课再次提到它,则是从输出的角度来讲解。

我们很多人写文章的方式,通常是从新建一张空白文档开始,然后深呼吸,开始码字,妄想自己有一天能写出一篇10W+,最后却发现自己离10W+越来越远。事实上,这是一种错误的写作模式。

创作的第一步应该是写好一张卡片,不要太过急功近利,妄想着在没有积累的基础上,就能创作出一篇爆文。

创作的顶级心法就是去对标顶级思维,在阅读方面是费曼阅读法;在写作方面,就是纳博科夫卡片法,这两种方法无一不在强调积累的力量。所谓“能积微者,速成”,不要小看滴水石穿的力量,日积月累终将水滴石穿。

因此,卡片不仅是一件积累素材的利器,也是一个最小的创作单元。在摘录卡片时,要适当“虚实结合”,即如果我见摘录的内容偏理论观点,则我思部分侧重实例,反之,我见部分偏实例,则我思部分偏感想启示。

纳博科夫卡片法不仅可以应用在写作上,还可以应用在其他学科中,知识本身一种高度可浓缩的事物,而卡片相比其他方法,能帮助我们把握许多点滴和细节,也更容易记忆和养成持续创作的习惯。

(三)重塑思维世界,建立创作回路

“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只有通过写作输出,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和消化看过的书和学过的知识。想要快速进步,我们要试着去优化自己的思维模式,升级算法。

思维是一把剑,等待着挥舞它的人。升级算法用在创作上,就是要建立创作回路,实现创作跃迁。

所谓创作回路,就是从写一张卡片开始,知道怎么写出,进行重复回顾。

一句话概括:若想极速前进,必须高频回顾。想要学到真东西,必须把知识进行精细加工,慢工出细活。别无他法。

第二部分 写作的肌理

(一)中国古典文学鉴赏,将文心注入大脑

中国古典文学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也是构成中华民族的精神地基,也定义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没读过古典文学不仅是知识结构和审美能力的缺失,也是文化意义上的缺失,甚至不能称得上精神意义的中国人。

经典和名著是一个民族最高智慧的结晶,研读经典是为了能将自己不断融入主流文化当中,看到更高层的世界,从而改变他人,改变世界。

语言本身就是思维本身,我们可以通过借鉴一些的文学大师及其作品,如木心和蒋勋,来提升我们自己的文心文气。

(二)打造千面英雄之旅,击穿用户心智

故事是传播的第一法则,不仅利于自我定义,也是对外塑造影响力的第一法宝。

“英雄之旅”一词,来源于荷马史诗的《奥德赛》,不仅是一种常见的故事模板,也是一种常见的人类心智模式。许多西方小说和好莱坞电影都是套用这个模板进行创作。

简而言之,英雄之旅是指,一位原本过着平静生活的英雄,在某一天突然受到来自使命的感召,于是踏上了一场冒险征程,在征途中他不仅遇见命定的导师和朋友,也经历了一系列千回百转的艰险和磨难,最后来到大BOSS面前决一死战,最终带着宝藏凯旋而归。

一般来说,英雄之旅分为三个阶段:启程、启蒙,归来。而我更喜欢将它分成四个阶段:开端——原本过着平凡生活的英雄受到使命的感召;发展——踏上冒险征程,途中遇到导师和队友,也遭遇了一系列的艰难险阻;高潮——见到大BOSS,并与其决一死战;结局——打败大BOSS,带着胜利果实凯旋归来。

市面上的很多名人传记和励志故事,也是按照这个模板写就的。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何尝不是一场场小型的英雄之旅——因为各种各样的机缘巧合,进入到一个全新领域,遇到了自己的人生导师和同行的伙伴,也遭遇了各种人生低谷和挫折,最后迎来一场终极考验,战胜它继而成为人生的王者。

回顾刚刚过去的30天读书变现训练营,也是一场人生中的英雄之旅,在这当中遇到了各位班委和同侪,在班委每天的敦促和鼓励中完成一次又一次的课堂作业,在与每一位同学的相处中收获许多新知和感悟,最终迎来终极考验——结课大作业,完成它将会是一次自我成长的跃迁。

(三)模仿名家写作风格,跃迁写作格局

为什么我们在阅读一些大师的作品时,会不自觉地被他的文笔吸引?原因就是他们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简称文风。

所谓风格,就是有效运用词语来吸引读者的深层次关注。风格不仅能确保作者将信息清楚地传达给读者,从而赢得读者的信任,也能给世界增加一种来自心灵的美感。

很多人想要模仿名家的写作风格,但总是东施效颦,不得要领,是因为大师的写作风格超过了自身的写作水平。想要提高写作水平,还得先从最简单的古典风格开始。

古典风格有两大表达特点:清晰和简洁,能够呈现不偏不倚的事实。学到了古典风格,就走在了大多数人的前面,领先别人一大截。

同时,学习古典风格也有许多误区和注意事项,比如滥用请单体一类的元话语;大量使用专业术语,没有进入主题;使用一些诸如“某种程度”、“几乎”、“看似”一类的模糊词汇;字里行间充斥着陈腔滥调;使用以“性”、“力”、“度”为结尾的抽象名词,以及“问题”、“模式”、“水平”一类的官僚词汇;使用僵尸名词;以及不关心读者。

避免了上述七个写作大坑,只是向古典风格迈进的关键一步,接下来的事情当然是按照创作回路勤加练习,高频回顾。

第三部分:创作的实战

私以为,第三部分的内容属于产品板块的范畴, 我将把它放到产品板块中进行阐述。

三、 产品板块——产品经理诞生记:手把手教你把读过的书都变成钱

“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学习的最高标准就是以教为学,理解事物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它创造出来。因此,打造一款读书产品的过程,同时也是在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人生经历。

在这个板块中,小冰老师通过一个个生动详实的案例,向我们开源了所有造产品的心法算法,也带我们围观了许多学哥学姐的造产品过程。透过这些案例激发我们内心的创造欲,真正做到“脑中有路,心中有策,手中有招”。

私以为,市面上的读书产品分为两类:一类是像书评、精读文章、听书稿、拆书稿那样的内容型读书产品;另一类是像书单课和线上线下读书会那样的策划型读书产品。接下来,我将把这个板块分为三大部分,来进行逐一回顾。

第一部分:创造读书产品的心法和算法

“世界上只有一种教育,就是符合人类天性的教育”,而不可抑制的创造力,就是人的天性之一。理解一件事的最好方式就是将其创造出来,若想让自己获得指数级发展,造产品必然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最佳选项。

那么,一位知识产品经理的“修炼路径”是怎样的呢?如何才能进阶为一名优秀的产品经理呢?

还记得前面写作板块提到的“初心”吗?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创作需要初心,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明确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否则这件事就不容易做长久。写作如此,产品亦然。

所谓使命,就是如何使用我们自己的生命,因此我们在动手造产品之前,首先要定义和明确这款产品的使命。

明了了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明确自己的核心优势,包括一些过去的人生经历、知识储备以及各项技能。高频回顾之前的阅读和写作板块的内容,等待一个技术爆炸的机会。换而言之,要想遇见心中的伯乐,首先要把自己修炼成一匹千里马。

前两个步骤相当于一场孤独的英雄之旅,足以甩掉一大批人,但离一名真正的产品经理还很遥远。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产品经理,还需要分清什么样的产品才是好产品。

评判一款产品好坏与否的标准,就看它向用户植入的是强势文化,还是弱势文化:强势文化依照客观规律办事,相信人定胜天,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弱势文化信奉等、靠、要,将希望寄托在心中的救世主身上,信奉世界有奇迹发生。好的产品是一种强势文化。

小到一个人,大到整个人类社会,都是具有文化属性的产物。强者自渡,圣者渡人,一款好的知识产品,就是一场不动声色的精神救赎。

以上是知识产品的悟道阶段,真正的“道”是一种强势文化,是一场有关强者的英雄之旅。

最后一步,才是众所周知的造物阶段。造物的关键在于“进步回路”和“高频回顾”,即做成一件事,然后知道这件事事怎么做成的,并且不断回顾。

而要创造一款读书产品,首先要选择自己熟悉的赛道和品类,其次再去考虑战略问题:战什么,略什么。

总之一句话:要么更好,要么不同,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第二部分:如何撰写内容型读书产品

前面我们说到,读书产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诸如书评、听书稿、拆书稿和精读文章一类的内容型产品;另一种是书单课、线上线下读书会一类的策划型产品。

下面,我将详细拆解几类典型的内容型读书产品模板。

(一)书评

所谓书评,就是看完一本书后,针对这本书的作者和书中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是一种原创性非常高的议论文。可以运用《完全写作指南》一书中提到的“写作轮盘”进行构思和创作。

劳拉·布朗博士发明的写作轮盘包含六大日常创作环节,包括明确目标,针对这本书发表见解、确定读者、头脑风暴、组织文章、写初稿以及修改。这六大环节不需要按顺序进行,可以从除修改以外的任何步骤作为起点创作。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还是先按顺序,从第一环节明确目标开始说起。

明确目标,就是明确自己的立场和观点,以及这篇书评的写作目的。通俗的说,就是写什么的问题。

明确了写什么的问题,还要思考写给谁看,也就是确定读者,并站在读者的角度思考书评的呈现方式。

一般来说,读者可以分为两类:看过这本书和没看过这本书的,针对看过这本书的读者群体,要透露出更多有用、有价值的信息;针对没看过这本书的读者则需要最大程度地唤起他们的阅读欲望;如果侧重吐槽,则要表达清楚为什么讨厌这本书的原因。

接下来就是运用头脑风暴,从不同角度思考怎么写的问题,可以在阅读环节用苹果阅读法或卡片阅读法,将有用的内容记录下来。

之后就可以组织文章,开头介绍这本书的基本信息,如作者、出版信息、基本内容等;中间论述这本书的精彩部分,逐步对书中内容进行层层深入的拆解和说明;结尾总结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告知读者这本书是否值得阅读。

最后遵循“快写慢改”的原则,写出初稿,并将初稿放置一段时间,再对其进行进一步修改。

书评主要是向读者表达自己的观点,重点在“评”,不能照搬书中内容,而要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述,写出对自己对读者有价值的文章。

(二)分销文案

你有没有发现,在互联网上有人凭借一篇精彩绝伦的分销文案,就能轻轻松松月入过万;而有些人却因为文案太过平淡,而差点被老板炒鱿鱼。一篇能让人产生购买欲的文案为何能产生如此大的魔力?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闻名遐迩的影响力六大法则。六大原则就像人类身上无处不在的一个个心理学按钮,只要用合适的方式激活,就能与读者产生深度共鸣,从而影响读者的购买行为。

六大影响力原则分别是:互惠原理、承诺一致、权威法则、社会认同或从众原理、比较偏好原理和稀缺法则。

把这些影响力法则运用到分销文案上,则可以从给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并持续深耕某一垂直领域,通过突出某位KOL名人的背书,显示有多少人购买这本书,以及对比同类产品,寻找“价值洼地”几个方面,来撰写分销文案,继而激发用户的购买欲。

(三)精读文章

所谓精读文章,就是通过定位一个主题,并精读几本同类主题的书之后,写出的一篇原创美文。

在这节课中,小冰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三个公众号的案例,前两个是以古代诗人为主题,通过一篇文章来解读一位著名的诗人;后一种是聚焦一类读书产品的公众号:书单来了。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实现读书类IP的三条路径:第一,根据某种特定的文化需求来定位;第二,深耕某类主题;第三,选择一种读书产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持续输出。

写完一篇文章很容易,写好一篇文章却很难。而写好一篇文章的两大心法就是去清单和重密度。那么,什么是去清单和重密度呢?

清单体的本质是一种让人感到紧张的信息截面,而让大脑产生愉悦的却是信息流。把想要表达的信息,用信息流的方式,言简意赅地写出来,绝不多说一句无关紧要的废话。

这就是去清单和重密度的真正含义。

(四)听书稿

听书稿是目前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一类,以文字+音频方式呈现的听书产品,听书稿之所以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是因为它可以让你在走路健身、或者无聊发呆的时候,用最短的时间听完一本书。

如果你想写好一篇听书稿,就需要站在用户的角度,带着前倾45°的“交付感”、用口语化的方式去创作。那么,听书稿是怎么创作的呢?

听书稿可以运用总-分-总的结构,进行谋篇布局。开头部分先用一句话概括书中的主要内容,接着穿插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和故事进行破题,激发读者的兴趣;然后开始介绍作者,以及他在书中的核心观点,给读者营造一种确定感。

接下来,就进入到分论点的介绍。可以利用金字塔原理,将一个中心论点拆解成若干个逻辑分论点,然后罗列出若干个事实论据,分别对各自的分论点进行夹叙夹议的论证。

运用金字塔进行创作的好处是,使得每个论点论据之间既存在紧密的逻辑关系,又相互独立不发生重叠,且不容易发生遗漏。

此外,在每个分论点结束的部分,都要进行一次小总结,也就是过渡句,用于总结前文、承上启下。

在文章的结尾部分,要再次对这本书和整篇文章进行一次总结和提炼,使得整篇文章达到前后呼应,错落有致的最佳效果。

此外,听书稿还有一些需要额外注意的写作技巧,比如把复杂变简单,将一些复杂的理论用口语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其次,告诉大家一些简单表面的现象背后隐藏的事实真相,简称由高到低;再次,从已知到未知,把一个众所周知的知识点引向一个新的知识点,给读者一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新鲜感;最后一点,就是利用是非落差,去颠覆读者过去的认知,将读者的认知进行一个180度的翻转。

以上就是听书稿的全部内容。

(五)拆书稿

拆书稿,也叫共读稿、领读稿。顾名思义,就是将一本书拆解成5-10个主题,然后根据这些主题逐一用自然语言进行创作,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激发兴趣,完成一次线上的场景化学习。

拆书稿本质上是一场线上读书会,一本书就是一次小型的系列课,有利于打造富有粘性的主题社群和读书成长类IP。

拆书稿一般分为一书5拆、一书7拆和一书10拆。撰写拆书稿之前,首先要把这本书读过一两遍,了解它的主要内容和行文脉络,然后寻找一个契合当下生活的切入点,锁定拆解主线;接着围绕主线提问题,确定每篇文章的主题;最后按照总-分-总的格式,写预告和正文,最后一篇总结全文。

如果拆解的是非虚构类书籍,则可以从作者对整本书的立意去寻找切入点,然后选出几个印象深刻的观点进行完善和拓展,最后,起一个具有一定信息量、吸引人的新媒体标题。新媒体时代,题好一半文的观点依旧不过时。

学会了拆书稿的写作,可以不用局限于投稿,也可以组建自己的共读平台,,比如发起一个付费主题社群,每天给大家读一段相关书稿等。

第三部分:如何组队打造一门书单课,盘活一个线上线下读书项目

如果说上面的一些读书产品只需要具备一定的读写能力就可以完成,那么接下来讲到的这些读书产品——我更愿意称之为一个读书项目,则需要几个人群策群力,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共同打造和策划。

从中也可以看出相互链接交流的重要性。

(一)书单课

在这节课中,小冰老师通过复盘她参与打造的两门书单课,来给我们讲解了一门书单课从0到1的诞生。

书单课=听书稿+主题书单。别看这个很简单的公式,其中却包含了许多隐藏的精密和海量的细节,正如小冰老师在课上说的一句话:“极致的简洁源于隐藏的精密”。

简单说来,一门书单的诞生,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研讨平台(用户)需求、课程策划:根据需求确定项目选题以及必要的商务对接、列出主题书单、最后签合同招募伙伴。

(二)线上线下读书会

玩法与上面基本类似,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

常听小冰老师说:创业就是找人、盘事、攒局。短短的六字真言却包含无数需要反复打磨和敲定的细节。无论是书单课,还是线上线下读书会,都需要具备一定经验和阅历,达不到一定的能力和高度,就像盲人抓瞎,自然无法撑起一个项目的诞生和长期运转。

四、结语:想要成为怎样的人,取决于你如何定义自己

30天的读书变现训练营就这样结束了,可我却感到莫名的失落和一丝丝的不舍,这里的点点滴滴都让我无比感慨和怀念,大概是因为在训练营收获了许多不限于知识层面的东西。

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处于不同的年龄层,却因为阅读这件温馨而美好的事聚在一起。每天的作业打卡,助教晋晋和课代表嘉茵坚持不懈的每日点评,班长兔子的督促、以及微信群里小伙伴们的日常闲聊......谢谢你们,是你们让处于低谷的我,认识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为了烧开写作这壶水,我继续报名了训练营的复训课程,希望能在今年最后的100天里成功收获一笔稿费,作为读书变现的开端;同时,期待在复训营能够再次遇见那些曾经的伙伴,一起打卡、一起进步。

往后余生,我也将继续沿着读书写作这条路,去发现、去创作,实现周游世界的终极梦想。

谨以此文记录四期4班940号学员猪猪女孩的个人成长故事。

THE END~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0天开启读书变现英雄之旅,暴力成长,一直在路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lv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