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别人的生命边缘看清生命的需要,回来好好活着。
这些天,看关于死亡的书籍,虽然断断续续的看,但留下最多的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点是关于聊天。而不是淡疾病,因为疾病是医生的专业,探望别人,或者陪护者只是陪伴而已。
与病人的聊天,怎么聊会减轻患者的病痛苦,聊什么会卸下病人对我们的心里防御,怎么聊死亡这个话题,能够使病人有勇气面对自己将要离开的事实。亲人探望说什么话题合适等。
其中有个例子:一个年轻的医生得了癌症,不得不回到老家的病房治疗,其实就是等死了。期间一个星期有一天老同事们会来看她,但每个星期的那一个夜里和第二天,这个病人都特别的愤怒和不安,显得脾气古怪了很多。
照理,有好友来看应该是很安慰的事才对。为什么会这样。
照顾她的护士看见了这个规律,就仔细又平静的和她随便的聊一点,她同事来的时候聊天内容。护士发现这些同事带给了病人的都是“我们很有活力,我们部门很忙,有哪些病人都康复了等,都是生活可以无限继续的事件”,都没有人问病人的心情,也没有人敢打开这个话题。都避开谈病人会担忧什么,没空出聊天的位置倾听病人述说她的恐惧,她的无奈和绝望。
这使得病人看见自己和别人的差距,而心怀不甘,还出来了不能被看见的嫉妒心,对比下自己付出的无望无助无力,看见好像只有自己在渐渐消失,而别人都好好的,所以内心更加恐惧和愤怒。
后来,经过护士的调解,她同事们不再一大帮过来一次性看她,而是选择分开探望,重要的是,来了也会适度打开话题和病人聊病人想聊的话题,更多的时间都是在倾听病人说,或者什么都不说,一起听病人想听的音乐,仅此而已。这样却让病人心情好了很多。
所以,陪伴不是自己想陪而陪,而是要选择病人想陪的陪伴。陪伴有时候真的不需要做什么特别激情或者感动人的事。很多病人需要的只是身边有人在而已。
在平常生活中,健健康康的我们,有时候也需要这种只是在的陪伴。不需要告诉对方太多什么,也不需要故意没话找话。最好的陪伴是自在自然的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