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儿非常渴望交朋友,我们经常会在班里听到“谁是谁的好朋友”“你可以和我交朋友吗”等类似的话,但是也会听到“我不想和你交朋友了!”“这是我给**占的座位!你不能坐在这里”“我要站在第一个,是我先来的!”等类似的话,这恰恰反映了,虽然中班幼儿渴望交朋友,但是他们尚未掌握正确的交朋友的方法,所以在实施“好朋友”主题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发现“友谊”中存在的小矛盾,并和孩子共同探索与解决问题,同时,也会经常性地给我们的友谊来点“仪式感”。
首先是活动区的选择。
活动区的选择,总会出现一个类似的问题,比如,有的孩子热衷于拼插、信息分享角,于是会连续几天选择相同的区域,特别是班里几个比较活泼的男孩子,而像拼摆区、美工区这种需要耐心多一点的区域有几个小朋友是不会选择的。于是,老师开始引导孩子们用过“邀请好朋友”的方式选择活动区,并且会进行“谁的本领多”比拼活动,和好朋友比一比谁的本领最多,并把自己学到的本领用表证的形式记录到“记录板”上。这种方式,让比较“冷门”的区域瞬间有了温度,因为,“这个区是有自己的好朋友陪伴自己的”。
其次是为好朋友制作并互送礼物。
既然来到活动区的都是好朋友,那么何不让区域变得更“浪漫”呢?于是,我们开始引导孩子在活动区给好朋友制作礼物并互送礼物,比如在拼插区、美工区、制作区,好朋友之间可以询问对方,“你喜欢什么?喜欢什么颜色的?”等等。两个人一起合作,相互给好朋友制作对方喜欢的礼物,然后在活动区讲评时间,将礼物送给对方。拼插区的JC给CC赠送的是一架小飞机,CC给JC赠送的是一个用乐高搭成的小型游泳池,送完礼物,二人还友好地抱一抱呢!其他小朋友看着都羡慕不已!还有班里的俊俊之前总是选拼插区,其他区都不喜欢,但是这一次他被自己的好朋友JR邀请到了美工区,于是俊俊给JR画了一个肖像画,就连JR衣服上的数字“73”也能细致的观察画在画纸上呢!这个过程,我发现了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开心,他们很容易满足,只要老师足够用心,并且能不断为孩子们区去创造这种“仪式感”。原来,友谊也需要仪式感,互送礼物,我们会觉得对方多么多么喜欢自己呀~


当然,我们的仪式感还体现在“给小朋友过生日”上。每个周,全班小朋友会给过生日的小朋友赠送礼物,一起为他唱生日歌。
有句话说“生活需要仪式感”,确实,有时候教育也需要“仪式感”,因为偶尔的“仪式感”会让我们彼此觉得对方的重要性~何况是孩子们之间纯粹的友谊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