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思想上的准备
有一次聊天,问身边的朋友“我们工作是为了什么?”,哥几个一愣,没人说话,我接着说“为了不工作啊”,大伙一笑。
如果我工作是为了挣钱,挣到钱够花,怎么才加够花?数之不尽的钱,如果要定个目标,来它个一个亿,哈哈,这只是感性的想法。理性点说,被动收入大于支出,比如一年的支出是五万,被动收入是六万,也就是所谓的财富自由,不用为了生活所需而出售时间。
似乎这就是人生赢家了,睡着觉就把钱挣了,似乎这就是人生终点了,可以一劳永逸了。等等,当我的时间不用花在对换生活所需时,我去做什么呢?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吃烧烤?突然觉得哪不对劲,这不是终点,这只是一个节点或者里程碑,一个很有难度达到的里程碑,之后还有很长的路走,还有很多的事要做,自己想做的、更有意义的、能帮助他人的。
在到达财富自由之前,有很长的一段时间需要出售自己的时间,而于我而言,我出售的时间就是我的工作,一天8到10小时,一年多一点,这些时间就是我的生命,我,是在‘卖命’啊!好惭愧有一段时间我把它当做随随便便一份工作。
努力工作即努力达到老板的要求,曾觉得在体制内工作,个人的价值就是老板的一句话。现在发现也能换个思考方式,我努力工作除了满足老板还有满足自己的要求,一半一半。努力提高能力,让自己更职业化、能承担更多的事,即努力提高时薪。当然还有更高级的玩法就是同一份时间出售多次,比如出书,这种方式暂且不提。
那么什么是出售时间的标准?让时间更有价值,成长才是根本。今天跟同事聊天,流水线上的工人,30天休息一天,每天早晚八点,吃个晚饭回到家9点,洗个澡玩会手机一天就过去了,唯一一天休息还是睡过去。他们为什么会选择这种丝毫不会积累能力的工作?或许比其他的工作工资能多挣一点,或许别无选择,时间待长了的员工都说‘在这个地方待长了,人就废了’,却依旧坚持着、忍着做下去。
我也说过多次‘我没办法啊’‘我别无选择啊’的口头语,但仔细想想极少有别无选择的时候,比如喜欢的学校分数较高,不努力学习考了个低一点分数,然后去了一个差一点的学校,这里面是自己态度的选择。
选择的标准:我选择的事能不能让我积累更多的能力。信息传递越来越方便,有能力的人越来越不容易埋没,他能通过多个方式展示自己,能力越强的人学习越快,然后获得更多的能力,长远的看,人与人的差异简直天壤之别。相对的是稳定的工作,不用努力突破、提高、学习,偶尔还会有一种成就感,或许也拥有一颗财富自由的心,但在稳定的温床里,望之兴叹,比如公务员,比如中小学教师,十几年只需教那么几套教材就好,成长全部在开始两三年,之后只是不断的重复与原地踏步。
每一次选择,问自己,‘我还需要什么能力’‘对发展已有能力有什么帮助’,而不是‘我原来的能力还用不用的上’。正确的思考方式:这个选择之后,我能完善哪个已有能力,能发展什么新的能力。
里程碑思维――财富自由――‘卖命’――成长――选择
遵守不了的不是原则
愿我有一颗浪漫的心
时间之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