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初读王小波,不该那么晚

初读王小波,不该那么晚

作者: 童言了无忌 | 来源:发表于2017-02-21 20:39 被阅读0次

我根本不知道,曾经全中国的大学里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男不可不读王小波,女不可不读周国平。”自然,王小波也罢,周国平也罢,我上大学那会儿,他们俩应该是落伍了,因为我的同学都在看关于考试的教辅类书籍。

拜知乎大咖“张佳伟”所赐,在他的《普通青年回答不了的,就问张公子吧》里,我被他无所不知、知无不详、言之凿凿的气质迷惑了。他也暴露了对王小波崇敬之情,应该说,完全在我彼时彼刻对他的崇敬之上。

怎能不提被王小波说爱你就像爱生命的性学者李银河

提到读你喜欢的作家推荐的书,不失为一种深读方式。虽然他没有推荐,但对张的这份崇敬之情足以化成阅读的强大动力了。

《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这几部小说一起被收在《黄金时代》里,可能因为主人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王二,因此,可以给这个小说集取一个简单粗暴的名字《王二的故事》。

王二的故事很污很流氓。读小说,你很少会将作者和故事主人公形象串联到一起,但当你看到王小波本人的照片后,你会怀疑这故事的虚构成分到底几何。

网上出现频次最高的王小波

连王小波本人都说了,除了主人公都叫王二外,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我们的生活,同时他也认为,还没有人这样写过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生活不应该是我写的这样,但实际上,它正是我写的这样”,“假如有人说,我就是这种生活的发明者,这是我绝不能承认的”,王小波说。

王二的故事都发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个革命的年代。那个年代的生活已经远去,那个黑暗扭曲又可笑的年代,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去回望?!

在我看来,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自己的特征,生活其中的每个人都打上了时代烙印,这种烙印就是被所处时代环境激发出来的 人性特征。啊,人性,一个穿越时空的永恒主题。或许,这才是王小波的小说经久耐看的原因。

由于第一次看王二的故事,我竟不知道里面原来藏着很多耐人寻味的、荒诞不经的情节。等我想起来的时候,只找回了这两处给大家分享一下:

比如,在代表体制和正统的人面前,人会不自觉地退到小动物的角色里:

“海鹰和我说话时越来越简约,而且逐渐没有了主语。比方说,叫我坐直,就说:“坐直”,叫我给她打饭,就说:“打饭”!叫我跟她走,就说:“走”,这些话言简意赅,但是我逐渐不知道我是谁了。后来她逐渐连话都不说了,改为用手势:让我坐直往上一指,让我去打饭就指指饭盒,让我回家去就指指门,让我跟她走,什么都不用说,我自然会跟上。她指指嘴,我就开始讲自己过去遇到的事情。这样在她面前我的内心就一片空明,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自然会做。”

再如,开大会发言一定要体现高级智慧,这种高级智慧必须关乎政治觉悟、阶级斗争。有个军代表大会上讲了个故事:在万恶的旧社会他和姐姐相依为命,除夕夜没吃没喝姐姐出去讨饭,然而讨了很久什么都没讨到,最后在路上终于捡到了个“烤白薯”,拿回家后才发现原来竟是个被雪霜冻住的屎撅子。

“据说叫大家对那个一回的讨论题是对那个屎撅子发表意见。后来我想了半天才说道:这个故事是想要说明在万恶的旧社会穷人不仅吃糠咽菜,而且吃屎喝尿。海鹰说这种想法说明我的觉悟很低,我不愿意到大会上去发言,亦不失是藏拙之道。她发言的要点是:那个屎撅子是被一个地主老财屙在那里的,而且是蓄意屙成个白薯的样子,以此来迫害贫下中农。换言之,有个老地主长了个十分恶毒的屁眼,应该把他揪出来。”

在体制内待久了,或跟体制内人打交道多了的人,必然会有更深的感悟。

看王小波的这几部小说,多少要有些认真劲,因为叙事方式完全不按一般套路出牌,不是简单的倒叙插叙能解释的,应该说叫混叙,你只有看进去了,才不会被颠三倒四的结构懵逼了。

比如,在王二的故事的第一个故事《黄金时代》里,故事的展开顺序是这样的:陈清扬因拒绝军代表调戏,被从医院调到山上十五队当队医,人们说她是破鞋→罗小四用枪打瞎了队长家母狗的左眼,队长认为是王二所为→王二被穿小鞋叫去插秧,由于长期插秧,腰伤复发,去见医生陈清扬治伤→王二两人多次接触后新的传闻传来:陈清扬是和王二搞破鞋→两人为证明清白,路径荒诞曲折,无果,没人相信→干脆真的搞起了破鞋,为他们之间的伟大友谊而敦伦→被批斗要求写交代材料,王二材料越写越详细却越不被组织相信→陈清扬最后写了一篇交代材料交代自己如何爱上了王二→二人获释,然后上午结婚、下午离婚→两人分别,二十年后见了一面后不再重逢。

但,在小说中,你看到叙事时序却远非如此,看起来就像是根据主人公当时的心情,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可是,我们读者根本摸不清作者想让主人公某时某刻想到什么,而这正是王小波写小说的迷人所在。你以为这就是故事的结尾了,没想到后面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你以为这就是故事的全部了,没想到其间还有很多有趣的情节。看故事的人就像摸彩,总有意外等着你揭开,需要的就是看下去再看下去。

语言风格的魅力真是没得说,王小波是个神乎其神的段子手,光听他(王二)讲话就够你乐的,但一些情节故事又不允许你笑出来,这种心理体验很受用,沉痛中还有欢乐,欢乐又被沉痛打败。

王二的故事里的女性都是在那个时代备受压抑,然后在王二这里得到了彻底的释放。当然,这种释放在王二的故事里都是通过性、男女关系这个途径来释放的,那些女人释放起来简直也不是人。我想这是“男不可不读王小波”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毕竟,不是谁都可以是王二,一个让女性在那个扭曲的时代真正做回人的王二。

程序猿屌丝范儿十足

王二是个时髦的科技极客,或者说,王小波有意无意地在自己的小说世界里秀自己的极客思维。在《黄金时代》里,王二会修表,还会给刀刻花纹;《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里王二是学校里的化学教员;《革命时期的爱情》里王二的本职工作是豆腐厂工人,但不能阻挡他成为发明小能手,他设计了一台百发百中的投石车,还想着在男厕小便池装上叶轮机,用尿尿的冲力发电;《我的阴阳两界》里王二是医疗机械工程师,小说开头讨论各种怪诞的治疗阳痿的手段。

真正的牛人经得起反复查底细。也难怪,王小波是中国第一代程序员。在90年代初的时候国内应用软件缺乏,王小波利用闲暇时间学习了汇编和C语言,编了中文编辑器和输入法。而据说,这是大牛级的极客才会去尝试的领域。据说,他还通过卖软件挣了些钱,中关村的老板们都想拉他入伙。就凭这点,他秒杀很多自诩为作家的人。

初读而已,不敢造次,洗洗睡了~~~

相关文章

  • 初读王小波,不该那么晚

    我根本不知道,曾经全中国的大学里都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男不可不读王小波,女不可不读周国平。”自然,王小波也罢,周国...

  • 初读王小波

    第一次接触到王小波的作品应该是前几年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的《黄金时代》,到那时并不算喜欢这种小说风格,是以并未读完,也...

  • 初读王小波

    最近看王小波的书,首先有种怎么还可以这样写,真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逻辑都特别的清晰,可能是因为当时环境问题...

  • 初读王小波

    酒店二日,断断续续读完了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 不记得什么时候听说过王小波,最清晰的记忆是抖音刷到...

  • 初读王小波《黄金时代》

    最近听说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不错,看到群里也有人说王小波的笔法很有意思,他这人连带着他写出来的东西都很有趣。便也没...

  • 小岛上的马三

    原创筱箫雨笙安徒生的树与明月今天 收录于话题 #王小波,1 #少吃饭多读书,1 小岛上的马三 ——初读王小波的《红...

  • 你好哇

    你好哇 ——读《爱你就像爱生命》有感 初读王小波,是他的《爱你就像爱生命》,开篇是《诗人之爱》,被一句不...

  • 初"见"王小波

    可能由于本身读书不多的原因,第一次听说王小波的名字是在一个微信公众号关于王小波老师逝世多少周年的文章;文章给...

  • 初读王小波的《黄金时代》

    今天利用空闲时间读了一遍《黄金时代》,初看之下全篇都在写王二和陈清扬敦伦的那点事。原谅我肤浅了,但是仔细回味一下,...

  • 作为小说家存在的王小波

    初读王小波的人,应该会有这样的想法:卧槽,小说还可以这样写。 我相信这样的感觉不是我一个人有过,七年前初读《黄金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初读王小波,不该那么晚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ou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