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朋友圈被《后来的我们》刷屏了,各种前男友前女友的话题让人应接不暇。
老实说,这部影片刘若英确实对她的青春做了一个了解,那些回不去的青春,那些爱情的执念,我想她应该是放下了吧,也许之后再唱《后来》不是泪流满面。
我问一个好友,如果再回首,你会愿意选择那个他吗?她平静的说不会了,那些青春年少的疼痛我用了好久才缓过来,再重新来过,我是不愿意的。
我知道那场无疾而终的恋爱几乎要了她半条命。
为了他,改掉买品质物品的习惯,和他经常出入小餐馆,只是想给足他面子,而父母带她从来都是高档酒店。为了他,转到不喜欢的数学系,和那些她不感兴趣的函数死嗑。为了他在大冬天用冷水洗棉衣,但她在家从来都是保姆帮她洗的。有时候我们觉得她为爱用力过猛,但谁劝动当局者迷呀。
毕业后,辞掉父母安排的工作,陪在他身边吃苦,希望守得云开见月明。他们每次路过婚纱店,她都羡慕的不愿离去,希望他给自己求婚,不要钻戒,不要彩礼,不要房子,只要爱她。可是春去冬来,流年转逝,始终没有那场婚礼。
再后来,父母不同意,她断了父母关系,她是真心想和他一起白头偕老的。渐渐的,她逼他,他相让,再逼他,他逃避。
一天早晨,他留下一段字条和他们共有的银行卡走了。断了所有联系,任她发疯一样的大街小巷找。
后来,她说,我知道他爱我,我也爱他,只是我们都太年轻,都想要拼了命的给对方最好的,都是拼了命的付出,似乎只有用尽生命才能表达自己的爱。
如同赵若英对陈升,自从21岁遇见他,奶茶就如飞蛾扑火般停留在师傅身边。在她《桃色蛋白质》里,已经身为歌后级别的她为了师傅拒绝她的CD,而哭的像个小女孩儿。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那种无助的伤心。我想她是觉得自己的爱情怎么样都不会有结果了吧,不然众目睽睽之下,怎么忍心那样的直接拒绝。
她用了最好的年华去追逐他的脚步,用了整个花样年华去争取爱情,可是后来都随风而逝。
我想她的电影是对自己青春最好的致敬,也是对我们所有人青春爱情的致敬。那些回不去的时光,那些无法泯灭的伤痛,都在后来和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