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山墨客
2018-05-01 17:47
关注
清末小说家刘鹗在《老残游记》有这么一句话:“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说的就是只要人人都去关心社会,那么天下也就太平了。
这便是我们说的利他精神,当人们不再以自我为中心,学会去关心身边的人,学会从利益他人的角度出发,不仅自己感到幸福,也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从而照亮自己前行的路。
拥有利他精神能让我们自身大有受益,能让我们消除执着自我的紧张、恐慌及痛苦心情,而让当下面对的事情趋向圆满。索达吉堪布上师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有位教授接到演讲通知时,神经变得很紧张,总担心自己讲得不好。
直到后来教授转念一想,自己不应执着讲得好不好这件事,而应该想方设法让其他人在听完演讲后,身心方面都受到利益,这么一想,教授如释重负,演讲过程相当精彩。
每个人都有对自我的执着、自私的一面,像日常生活中发生的许多冲突,其实就是我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导致的,如果凡事从利益他人的角度出发,就能破除那些顽固的我执,就会发现很多美好的事情将不期而至。
一颗利他之心可以说是非常健康的心态,能让我们活得健康长寿和接近内心最真实的快乐,对成长和修行来说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入菩萨行论》中有言, 有了一颗利他之心,面对一切就会有一种随缘的感觉;而没有利他之心,自私心就会越来越顽固,因此会常常陷入痛苦的境地。人人都有各种各样的烦恼、缺陷、痛苦,应常常去反思自己,学着不以自我为中心,这样利他之心就会显现,所谓的烦忧也会自然减少。
佛陀告诉我们,人的一切快乐,是从利益他人中产生的,一切痛苦,都是由只为自己而引起的。只有明白这一点,并学会身体力行去实践、改变,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就会明白幸福所在。
人之所以感到痛苦,是因为对自我的执着,想要真正的离苦得乐,就必须从内心出发,当我们学会不再去纠结那个小我的得失,而是将重心转为利益他人,这时就会发现原本把我们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一切,不知不觉就不存在了。
有了这一颗利他之心,即使没有的家财满贯,这颗纯粹的利他之心也是难得可贵的。《经庄严论》中讲道:求自乐的人不但不会快乐,反而会经常产生痛苦;求利他的人不但自己快乐,而且事业容易圆满成功。
有人会问凡事都持利他之心,就完全不能自利了,其实基本的自利是合情合理的,毕竟凡夫中人对饮食不得不关心,但唯一只想着自己的好处,就不太合理。不妨每天观察自己有多少时刻是在想着众生的,有多少时刻是在帮助众生的,如此可以看出我们的利他之心还太少。
所以做人要常怀一颗利他之心,拥有这颗利他之心,人生就不会苦到哪去,福虽暂时未至,祸早已远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