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声声慢》: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声声慢》: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作者: 一个懒人的记录 | 来源:发表于2022-06-01 16:52 被阅读0次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声声慢》。

    教材的编者真是妙人,把《醉花阴》和《声声慢》放在一起,让孩子们去理解李清照不同时期的愁。

    只有真实经历过苦难,才能真正理解人生。

    失陷宋钦宗靖康二年,金国攻破东京,俘虏徽钦二帝,北宋灭亡。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建炎二年,李清照逃到建康(南京)。建炎三年,丈夫赵明诚在从建康赴任湖州途中病逝,临终前嘱咐李清照完成夫妻二人共同编撰的《金石录》,李清照悲痛万分,把夫妻二人毕生收藏的金石文物送往洪州,很快洪州也失陷,大量文物在战火中丢失。

    金兵一路南下,李清照也随着宋高宗逃难得路线,从越州到明州,经奉化、台州入海,又经温州返回越州。最后在绍兴二年(1132年),从越州移居杭州。

    这一路颠沛流离,风霜雨雪,国家灭亡,丈夫病逝,财物丢失,金兵侵扰,让李清照痛苦万分,最终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连用七组叠词,直写自己凄苦难堪之情。

    寻寻觅觅,若有所失,恍恍惚惚。清照到底要寻找什么,是寻找与丈夫琴瑟相和的美好时光,寻找丢失的珍贵文物,寻找大宋昔日的无限繁华,还是寻找过去如梦似幻的幸福生活?可又怎么寻到,失去比得到更痛苦,人生无常如此,不由得让诗人痛苦万分,自然就感觉“冷冷清清”,冷是秋气袭人,清是孤单感受,到最后化作一腔愁绪,一腔杯具,自然“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这一句中“将息”是调养,保养,尽管历经痛苦,人总要活着。李清照也明白要保养身体,但伤心人在这萧索的秋季,又如何去调养。几杯淡酒难消愁,借酒消愁愁更愁。晚来迅疾的又岂是这瑟瑟秋风,更是孤孤单单无依无靠的诗人。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抬头看到北方的鸿雁,勾起无限伤心往事。雁儿可以北归,但亡国之人何时能回到北方的故乡?鸿雁传书,往日与丈夫柔情似水,幸福生活,如今都成过眼烟云,鸿雁仍在,那传书的人已阴阳两隔,怎能不痛彻心扉?雁是过往幸福的明证,也是今天痛苦的引子,往事历历在目,今日凄凄惨惨,幸福和痛苦都如此真实。亡国之悲,丧夫之哀,往事之悲,由眼前的大雁一一勾起。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黄花满地,凋零殆尽,无人堪摘。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诗人无心摘花,任由花落;一是以花自比,自己飘零异乡,国破家亡,无法把握命运,也就像飘零的落花。一个人孤独寂寞,坐在窗前,痛苦让日子都变得格外漫长,何时能熬到天黑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前面写到独自坐在窗前,数着时间一点一点过去,对窗外的风景也就听得更为真切。黄昏时节,一点点细雨打在梧桐树上,也一滴滴落到人的心里。温庭筠写过“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此时的李清照,听着梧桐细雨,万般滋味在心头,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怎一个愁字了得”。

    古人写愁,大多铺陈,李白写“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煜写“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如山似海,极言其多,清照却化多为少,仅用一个愁字概括,看似戛然而止,却又欲说还休,不由得随着词人沉浸在无边无际的愁苦之中。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这首《声声慢》和《醉花阴》相比,从个人的离别之愁,到后期的家国之愁,飘零之愁,物是人非之愁,写尽词人愁苦。语言上不加雕饰,发自真情,真是有“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感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声声慢》:而今识尽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rzp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