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理学家追踪了一拨高智商的人,其成功的比率跟普通智商的人相当。也就是说,并不是智商高就一定成功。
有人说,对成功而言,智商占20%,情商要占80%。
想起四川的高考“钉子户”张非,2003年考上复旦,不满意辍学;2004年考上北大,因为沉迷网络多门学科考试不及格被退学;2006年考入清华,同样因为网络成瘾学分不足被退学;2007年又一次考进清华。这次勉强毕业,随后考研究生失败。再无消息。
以上似乎可以证明,人的成功智商不起决定作用,也就是智商不是成功的充分条件。
那智商是不是必要条件呢?
这似乎是肯定的,没有哪个成功的人智商很低。
有人可能举例了:《阿甘正传》中的阿甘又是怎么回事呢?
拜托,这是小说改编的电影(而且原小说中的阿甘活得很惨,这似乎更“真实”)。什么是小说,简单说,就是瞎编的,不是真事儿,好的小说更像真的。
更接近事实的是,智商高的人同时情商也很高。
看看“最强大脑”的那些选手,哪个选手的情商不高?他们说出的话,太多的人终生都达不到那种水平。
一般可以这样说,智商高和情商高几乎是并存的,这种情况占智商高的大多数;智商高情商低的,其实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这就像高分低能的说法一样,高分者多数高能,高分低能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人们喜欢猎奇,喜欢夸大,喜欢把某些事情极端化。这是人的天性,即打破常规,可惜的是,这种打破是庸俗的错误。
智商主要表现在建立事物关联的能力的强弱;情商则指向自我意识、控制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等五方面的高低。智商情商是对人整体人格的强行划分,二者本是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分开就不是完整的人了。
这里要插入分析一下一些艺术家,他们的情商很低,甚至可以说不正常,但他们同样创作出卓越的作品。这些人不适合用情商智商的角度分析,而只能从心理学角度看,如果套用一句流行的话,那是“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不能说艺术家以外的高智商者,他们貌似怪异的行为其实在心理学上正常得很,只是常人觉得怪,比如那些新婚之夜还在实验室做实验的人,可以说纯属巧合而非常态,只是一般人喜欢以偏概全),正是某种偏执或者病态,成就了他们的艺术。艺术是什么?艺术是常人看不太明白的形象的真理。也正是这些人的非正常,才觉察到那些不为人知的艺术(真理)。
为了详细的认识一些事物,可以将其从整体分离出来进行研究,这是科学的方法。但要警惕的是:不要把与整体割裂的事物的状态与特点,当作事物原本的、全面的特点来说。就比如评价一个人,单独说智商如何或情商咋样,都不是在说一个完整的人,评价一定是片面的。离开智商,何谈情商;情商没有智商的支撑,何谈自我意识与激励等?反之亦然,单独谈智商,那不是在说人,而是在分析机器。
从两极的角度谈事物,是为了从不同角度理解事物本身,但如果单极的强调,就成了摸象的盲人了。现实中,这种盲人还不少,经常单方面的谈下列词语:
理论与实践;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父性之爱和母性之爱;个人和集体……
回到智商情商,那些伟大的人物,没有只是单方面强的,他们是全面强大的人,而且不需要谁“塑造”,几乎是浑然天成,即使不断学习,但学习的人多了,不是都那么成功,智商情商等人格的完美是必要条件。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智商比较高的人,比如那些清华北大等的学生,不堕入“精致的利己主义”,不是否定人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而是如何让这些人更好的发挥其价值,让他们更好的自我实现,毕竟是一块块好刚!
智商一般的人也不要愤怒,要想幸福(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精神感受上的),就要努力的自我实现,盯住自己,努力的绽放自己,千万不要以别人为标杆,“别人就是地狱”!只要不断的自我超越,就一定会成为幸福的人,而且也会成为有价值的人,受人尊敬的人(不是主观追求而是客观赢得),夫复何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