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老师说:“学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做了多少”。很荣幸和大家一起走在学习的路上,向大家分享几个生活小故事。
故事一:
周末,和女儿上街买了一堆东西,还打包了饭菜。车开进院子里了,家住一楼,让孩子叫她爸爸出来一起拿东西。
过了一会儿,女儿告诉我,"爸爸说他不出来,要我自己拿东西!"
一丝不悦闪过心头,这男人,宁肯在家里玩电脑,都不出来帮帮忙,真是够懒的!再说了,这打包的饭菜,他难道不吃吗?!觉察到自己的抱怨情绪,赶紧把自己从“怨妇”的边缘拉回来,对女儿说:"哦,爸爸肯定是觉得你已经长大了,很棒了,可以自己做事啦,专门给机会你锻炼呢!我们一起来拿吧!"
女儿像一只辛勤的小蜜蜂,开心地拎东西回家,一连跑了几个来回。
把东西全部拎回家后,老公告诉我,刚才是衣服穿少了,不方便出去拿东西。我心里暗自庆幸,幸好多了一丝理解和接纳,没有胡乱去抱怨他,把这件事变成了锻炼孩子的机会,感觉很好!
故事二:
周一上午,接到老公的电话,一接通,就是一顿训斥:“你又做傻事了!”
“啊,怎么啦?!"我一头雾水。
“你是不是又忘记关车灯啦?你的车又打不燃了!” 这才想起,我曾把车停在地下停车场,开出来时肯定是开灯了、肯定是后来忘记关灯了。
“看看你,一次,两次,三次,忘了多少次了!估计这个电瓶又不行了!”电话那头的埋怨不绝于耳。
多大个事,发这么大脾气!何况我也不是故意的,至于这么凶吗?!这是旧有的模式:我被迅速激怒,然后把这几句话一扔过去,接下来是争吵,双方不开心。
我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哦,你今天上午是不是专门请假,准备帮我保养车的吧?"其实,我昨天就听见他打电话联系修理厂了。
电话那头的声音小了一点,“是撒,现在都启动不了,真是浪费我时间!”
“那现在怎么办呢?”我问他。
“算了,我先去上班,回来再弄吧!”那头挂断了电话。下午,他又挤出时间,把我的车整好了,并进行了保养。
做一件事,就要承担它的后果。我确实忘记关灯了,被这个酷爱车的、负责车辆后勤的人埋怨两句也很正常。面对批评,我选择了沉默,而不是以往的申辩解释和反唇相讥,让这个发脾气的人慢慢冷静下来。继而,我“看到"和肯定了他的付出:专门请假帮我去保养车;再把话题引到事情本身:如何处理车的问题,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也为自己点个小赞!
故事三:
周日晚上快11点钟了,女儿还翻来覆去,没睡着。她叫我:"妈妈,有蚊子在飞!"
好吧,我走进她房间。开灯,居然准确无误的拍死了一只蚊子,孩子叫道:“妈妈好厉害!”
“快睡吧,已经好晚了!”我赶紧关灯,让她睡下。
又过了一会儿,女儿叫我:"妈妈,我感觉到被子里有蚊子嗡嗡嗡的叫声!"
“怎么可能?!这么晚了,赶紧睡觉,就算有蚊子,也快点睡!”我没好气的回复了她。
女儿默默地睡了。 忙完家务,我习惯性地去看看孩子,她已经睡着了,但却在不停的抠痒。再一看,她的腿上、胳膊上被蚊子咬了好几个大包。掀开被子,发现被她压死的半只蚊子,吸满了鲜血,似乎还在动。原来被子里真的有蚊子!我赶紧给女儿擦药。
第二天早上,我向女儿道歉:"不好意思,昨天你被子里确实有一只蚊子,把你咬了几个红包。还好,你已经报仇雪恨了,把蚊子都轧死了!"
女儿一边笑,一边抱怨:“哼,你昨天还不相信我呢?!”我赶紧再次道歉。
反思这件事,当时晚上十一点了,我觉得孩子必须得睡觉。被自负感控制的我选择了不相信,继而武断压制。看来,走出自负感,用临在的状态去与孩子对话,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