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沙湾古镇

沙湾古镇

作者: 缤纷_60a8 | 来源:发表于2023-10-03 17:35 被阅读0次

    春日里,我重游沙湾古镇,再次领略岭南文化古镇。她集岭南饮食文化、古典建筑文化、传统工艺制作等,是岭南音乐文化起源之地,还原岭南自南宋以来民间生活的村落风格。

    一个岭南文化的小镇,粤韵风华的她深深触碰我的情感,她便让我有了粘稠关系。在她古韵的怀抱里,我不再是过客,而是对她无比的眷恋。人若要选择一种归宿,如何过好写意的日子,至少我心里已有了答案,那便是深居这里——沙湾古镇!

    深居沙湾古镇,是满足我心之所向,养生之地,读懂她这块土地里怀着的岭南文化种子。岭南人生活上的吃、住、玩、乐等正是她的内涵。她成为一颗无价之宝的明珠,明珠之风采,倾倒了多少君子追逐。古街上一条条如钢筋的麻石条被前赴后继的倾慕者踩踏得光滑细腻。岁月沧桑的她越老越有味道,越耐人寻觅她的故事。沙湾古镇上的小巷村舍,一档档老字号的美味小吃、工艺绝技、古典服饰、古村落……岭南文化的起源之地。

    沙湾古镇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岭南文化古镇沙湾,因位于古海湾半月形的沙滩之畔而得名。沙湾地处珠三角几何中心,北与广州番禺中心城区一河之隔,东望东莞深圳,南邻中山珠海,西连顺德南海,交通四通八达。据史书记载,这里原只是打鱼人聚集的小渔村,至宋代,沙湾西北已成陆地,东南尚属浅海,经历代移民不断围海造田,田地面积不断扩展。南宋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何氏先祖德明从内地来此,在沙湾购买了大量山地和海田,定居此地,繁衍子孙,富甲一方。宋末元初,王、何、李、赵、黎等氏族人逃难到岭南,移居至沙湾。他们辛勤劳动和智慧的创造,沙湾形成一个以耕读文化冠以岭南的鱼米之乡。明清时各姓氏举人进士辈出,不少姓氏亦发展成为大族。

    沙湾古镇的建筑艺术许是岭南住宅的鼻祖,是岭南各地氏族建住宅筑宗祠的模板。古镇上几座宏伟的古建筑在大天街(广场)上一字排开,一砖一瓦,一墙一门的风格传递着古老的建筑艺术文化。尤其是何氏大宗祠——留耕堂至今仍气势磅礴,她不仅有着威武的古典气息,还洋溢着一股诗书的风韵。据相关记载祠堂始建于1275年,祠堂独具匠心,一梁一柱,雕刻工艺,诗书字画……耗时40年才得以完工落成,根深蒂固屹立在沙湾古镇近800年。留耕堂前的右边矗立着明清时期,几个何氏族人考取功名的丰碑,鼓励着后人传承先祖的耕读文化精神,光宗耀祖。大天街(广场)下来就是一口四方风水塘倒映古今的色彩,水中呈现这边祠堂的英姿,那边近代楼宇的缩影。水塘东边便是村民居住的村巷村落,敦厚里巷、永兴巷……甚至见到不可思议的独特的耗壳墙,千千万万的牡蛎壳被智慧的沙湾人一层层堆砌成颇具艺术城墙,留给后人许多学问与考究。沙湾古镇古老的岭南文化起源之地,村里应运而生千百家各具特色工艺、小食、生活用品等私家商铺,还有三稔厅、广东音乐馆、纪念堂、民宿等等。

    文明文化古镇的村巷已成为游人如织的闹市。游人踏着小镇每块青筋石板,围着每朵春花香,目睹着每堵墙 ,坐在每棵树休憩……全都徜徉着古老的足迹,感受古韵岁月的沉淀。古镇上除了古香古色的村巷屋舍最多外,还有枝繁叶茂的榕树身影遍布广场、村前巷尾。榕树似乎是岭南人心中的神树,与岭南人结下深厚情缘。榕树的青绿点缀古而不老的古镇村民繁衍生息。榕树的翠茂就是沙湾古镇绿色生命的延续,为古村落擎起幸福的港湾。

    原汁原味的沙湾古镇传统风味小食融入时代元素的美食。沙湾古镇,岭南风味小食的创始地之一。这里的特色小食琳琅满目,酸甜苦辣,蒸煮爆炒煎炸熬炖等俱全。其中奶制品最丰富多样:双皮奶、姜撞奶、红豆姜撞奶、炸牛奶、奶牛皇后、姜奶糖……十多种的口味,各有特色,适合大众不同口味。如果你尝过这儿的小食,就会回味无穷沙湾古老的传统味道,还会继续来尝呢。是的,沙湾古镇的人们传承最地道最纯正最原始的岭南小食,满足了游客舌尖上的幸福,食客游客络绎不绝,如山泉水源远流长。

    沙湾古镇西门牌坊的大街到状元名点文宿的榕树旁,即四方水塘的小广场对面有一间陀螺王。看着众多的游客在教孩子玩陀螺,滚铁环。可那几个小屁孩子都不大会玩这传统的玩具,显然他们都是“新手上路”。其实这些传统儿童玩具,一种岁月的追忆油然而生。陀螺早已退出人们的视线。不要说21世纪的小孩不认识陀螺,甚至连很多家长都是陌生的。然而陀螺却是伴随着老一辈人童年的玩具,特别是男孩子最爱玩自制玩具之一。想起当年,我虽女孩,但好奇喜欢跟男孩玩斗陀螺,便吵着父亲给我和弟弟做了两个陀螺。

    其实我一直都崇尚古典文化,向往沙湾古镇,喜欢她深度有情怀的古老风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沙湾古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hzj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