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毛年谱(254):1942年,刘少奇回延安的传奇之旅,以及他的

读毛年谱(254):1942年,刘少奇回延安的传奇之旅,以及他的

作者: 金台望道 | 来源:发表于2022-09-13 23:38 被阅读0次

    【读毛年谱(254)】1942年,毛泽东49岁。


    1942年1月12日,毛泽东出席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刘少奇回延安。命令发出不久,毛泽东又致电刘少奇,让他在回延安途中,先去山东解决那里的问题。

    1942年3月19日,刘少奇奉中共中央之命,率领100多名干部,在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教导五旅第十三团的护送下,从苏北阜宁单家港出发,踏上了回延安的漫漫征途。

    4月初,刘少奇一行到达山东根据地,在这里停留了四个月的时间。处理完山东根据地的事情,7月底,刘少奇等人继续踏上回延安的旅程。

    1942年12月30日,刘少奇到达延安。不到3个月时间,中央领导机构即进行了改组,刘少奇任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地位仅次于毛和朱。

    刘少奇是如何崛起的?


    早年革命活动

    刘少奇,1898年11月24日生于湖南省宁乡县炭子冲,少年时期上过私塾(中国旧式初级学校)。1919年中学毕业,1920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刘少奇从莫斯科回国,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不久到江西省西北部的安源煤矿,参与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随后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代主任、主任。

    1925年,在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此后在上海、广州、武汉参加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和武汉工人群众收回汉口英租界的斗争。

    1927年在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大革命失败后,他先后在河北、上海、东北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1930年夏,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当选为执行局委员,留在赤色职工国际工作。

    1931年1月在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同年秋回国,任中共中央职工部部长、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 他在长期工作中逐渐认识到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应该实行深入群众、长期隐藏、积蓄力量的方针,并曾对当时中共党内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的“左”倾错误进行过某些抵制。

    1932年冬,刘少奇进入位于江西省南部和福建省西部的中央革命根据地,领导职工运动,后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

    早年刘少奇:

    1934年10月,刘少奇参加长征,任第八军团、第五军团中共中央代表和第三军团政治部主任。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他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10月,刘少奇和毛泽东、周恩来等一起胜利抵达陕北吴起镇。

    重建北方局,坐镇中南局,展示出色领导才能

    1936年春,刘少奇赴华北,先后任中共中央代表、北方局书记、坚定地执行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并对过去党的秘密工作中的错误——关门主义和冒险主义进行了系统的批评。

    1937年4月底,刘少奇从华北回到延安,先后参加了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和白区工作会议。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刘少奇又离开延安返回华北,于7月底到达山西太原。

    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后,刘少奇受命重新组建中共中央北方局,开创华北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8年11月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后,刘少奇又被任命为新成立的中共中原局书记,承担起了发展华中、开辟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任。

    为贯彻发展华中的方针,刘少奇于1938年11月和1939年12月两次深入华中。此后一直以中原局(后与东南局合并改称华中局)书记的身份坐镇华中,一直到1942年3月回延安。

    抗战时期的刘少奇:

    这两年多的时间,特别是1940年,是华中抗日根据地创建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杰出贡献。

    刘少奇对创建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作出的重要贡献,提高了他在党内和八路军、新四军中的威望。

    全面深入批判王明第一人,展示其思想水平

    刘少奇是全面深入批判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第一人。他最早对王明“左”倾错误路线进行全面地批判,是在1936年4月初发表的《肃清立三路线的残余——关门主义冒险主义》一文中。

    此文批判的重点并不是立三路线,而是六届四中全会以及在这次会议上占据统治地位的王明“左”倾错误路线。这在党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1937年2、3月间,刘少奇连续给张闻天写信,阐述在国共两党即将再次合作的新形势下,应该如何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犯“左”倾错误。

    此外,刘少奇还在党的会议上多次阐明他对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看法。

    由于刘少奇当时在党内的地位和影响还比较有限,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影响根深蒂固,再加上他的批判过于直接和尖锐,引发了一些干部的不满和批评。但他对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批判,进一步受到全党瞩目。

    1941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整风会议上,中共领导层对于王明错误路线达成了基本一致的认识,刘少奇在这个问题上的正确性也得到了凸显。陈云、任弼时等与会者,都对刘少奇的思想水平和领导能力给予高度评价。

    1941年,时任中共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的刘少奇;

    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后,刘少奇在党内地位的提高已成定局。此时毛泽东多次提出、亲自部署刘少奇回延安的事务。

    突破封锁回延安

    1942年刘少奇回延安之旅,分为两段。

    3月底,刘少奇等安全通过了陇海铁路,进入了鲁南抗日根据地。在鲁南,刘少奇停留了4个月时间,然后在7月底出发。

    刘少奇在山东:

    9月上旬,刘少奇等到达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来到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部所在地的涉县赤岸村,之后刘少奇赶到70多里外的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驻地——晋东南的辽县(今左权县)麻田村,见到八路军副总司令兼北方局书记彭德怀,并一起研究了冀中反“扫荡”等工作,还听取了冀中领导人的工作汇报,帮助总结群众创造的地道战的经验。

    10月19日,刘少奇一行夜过白晋路封锁线,继续向太岳山区西行。经过紧张的跋涉,到达了太岳军区司令部的所在地——晋东南沁源县的阎寨村。

    这时,正值日军对太岳地区的抗日军民发动所谓“秋季作战”,妄图从东面和北面合击八路军太岳军区司令部。因此,刘少奇到后只休息片刻,便随着中共太岳区党委和军区紧急转移,活跃于崇山峻岭之间,指导反“扫荡”的斗争。

    11月下旬,中共晋西南工委接过护送刘少奇到晋绥的任务。从晋东南的太岳区到晋西北的晋绥区,中间要穿过150里的晋中大平原,需要通过平遥、祁县、文水和汾阳之间星罗棋布的敌据点;要穿过敌人数十座戒备森严的碉堡;要越过敌人几道互相交织的军用公路和封锁沟。 经过一番周密的准备工作后,刘少奇一行在护送队的保护下,越过敌人的平遥城封锁线,渡过汾河渡口,越过太(原)汾(阳)公路。

    1942年12月30日,刘少奇一行安全到达延安。这一路途经山东、冀鲁豫、冀中、晋绥,历时9个月,穿越了敌人103道封锁线。到达延安后,刘少奇总结这次远征时,曾幽默地说:“我们也等于进行了一次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大家吃尽了千辛万苦。”

    1945年刘少奇在延安:

    刘少奇返回延安后,不到3个月时间,中央领导机构即进行了改组,刘少奇进入了中央书记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毛年谱(254):1942年,刘少奇回延安的传奇之旅,以及他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arw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