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的缝隙里才微微的透出了一点点光亮,我就听到床边窸窸窣窣的响。
扭头一看是妈妈,妈妈坐起来了,我问她你干嘛呀?
妈妈说,起来给你们做粥啊,我抬头隐约的看了一眼墙上挂着的挂钟,大概是4:00。
我躺下,又接着睡着了。
等我再有意识醒过来的时候,一看钟已经是6点了,我坐起来穿好衣服,洗漱,回到客厅的餐桌上。
一看餐桌上,已经摆满了五六个菜。
是了,每次回家的时候早餐都特别的丰富,想起来即使是过年时候的冬天,妈妈每次也都是4:00起来煮粥,煮完粥可能会再回来躺一会儿,然后接着准备菜,炒菜,端上桌。
她想在我回来的这有限的日子里,尽可能的让我多吃几样他做的菜。
在我右手边的第1道菜,是酸菜炒竹笋,黄灿灿的竹笋和带点深褐色的酸菜,交相辉映,是这个季节里最能够慰劳味蕾的一道菜。
竹笋是妈妈上次陪着外婆在老房子住的时候,去山上抽下来的,竹笋的制作工艺其实也有点麻烦,但是确实是美味。
首先你得去竹林里,把竹根部位长出的竹笋给带皮拔下来,我们叫抽笋,抽回来的笋子需要把外皮都给剥掉,然后大锅加水蒸煮,蒸到青青色的竹子泛黄,这才算煮好了,再把它给捞出来,从中间劈开放到凉水里泡上。
有的时候抽的比较多,吃不完的时候就会把泡着笋子,放到竹篮里晾晒起来,这就是干笋子,一道干笋炖腊肉非常好吃。
泡在冷水里的是湿笋子,也就是新鲜的笋子,它最佳的搭配就是酸菜,酸菜炒竹笋。
从我回家的第1天,我就观察到了厨房的桶里,有半桶的竹笋泡着了,这要是往年,估计妈妈就会把和爸爸吃不下的,都晒起来,晾制成干笋,等过年的时候,我们回来吃,这一次我五一回来了,她就把这些笋子都泡上了,新鲜着吃。
每一顿妈妈都炒上了一盘,每一顿我也都给力的,给它干了个精光。
顺过去的第2道菜,是豌豆粒儿,因为昨天我跟妈妈说,我说咱们家里种豌豆了吗?豌豆的蛋白含量特别高,非常有营养。妈妈就把冰箱里提前准备的豌豆炒了一盘。
每次回家,家里的冰箱,就像一个神奇的聚宝盆,里面说不定就能掏出来点什么。几乎能够有求必应,你只要想的出来的,基本上,妈妈都可以从冰箱里给你变出来。
再过去就是她的拿手菜了,土豆片儿,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妈妈炒的土豆片儿就比别人炒的都好吃,或者说这可能是我记忆中妈妈的味道,谁也无可替代。
再往过去,是一道地瓜苗,我们这里叫苕藤尖儿。加点儿拍碎的大蒜粒儿一炒,非常的清脆爽口,配上一碗粥,简直不能再好吃了。
有的时候会在想,为什么总想回家呢?是真的想念妈妈,想念爸爸吗?那视频里也能看到,真的回到家了,也未必会搂一搂抱一抱他们,只是接近了一起交谈的距离。
我猜,这份想念里,可能更多的是感受吧,是味蕾的感受,眼睛的感受,空气的感受和相互之间更紧密连接的感受。
虽然我现在也有两个孩子,我早上一般5:30也会起床,给孩子准备他的早餐,让他上学好吃,但是我从来没有给孩子准备过这样丰富的早餐,是因为天天见吗?还是因为缺少了这份精心?
或者说,可能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越来越多的爱,从言语上转换到行动上,从行动上更具化的表现,就是每一顿丰盛的饭餐。
把每一份爱,通过一点点的油,一点点的盐,一点点一点点的,浸润到每一道菜里,让自己对孩子的爱,通过这道道饭菜,都进到了孩子的嘴里,胃里,身体里,形成身体里更加深刻的想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