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这几天,我因为要在五天内写出三篇新媒体格式的文章,几乎用了洪荒之力,但是最后交出去的还是一堆shi。
因为压力的原因,最近后背一直很疼。晚上带一朋友去上课,走在寒风里,能感觉到最近自己的身体特别虚弱。
吃也吃不好,睡也不好,也没有健身,身体状态差,是肯定的啊。
外出回来,想要通过泡澡驱走一点疲惫。一边泡澡,一边看《奇葩说》。这一期的辩题是:如果我知道别人的“死亡时间”,我要不要告诉他/她。
猝不及防地,我在浴缸里哭得不能自己。
正方辩手席瑞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他接到一个电话,通知他一个朋友车祸去世。
他说这个朋友小时候一直想去音乐学院学钢琴,后来听了父母的意见学了计算机。
这个极有天赋的朋友竟然在种种人生不如意里开始了酗酒。席瑞亲眼见他那双弹钢琴的手变得越来越僵硬。
就在去世前的几天,这个朋友还跟自己的女朋友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摔桌子捶地。
席瑞说,人生最痛苦的不是看你爱的人离开你,而是看着他一步步离死亡越来越近,你却完全不知情。
如果我知道你的“死亡时间”,我可能会告诉你;如果你知道我的,也请告诉我如果他那个朋友,知道自己的“死亡时间”,一切会不一样吧?
如果我知道你的“死亡时间”,我可能会告诉你;如果你知道我的,也请告诉我他不会念计算机,他可能会争分夺秒地学钢琴,给这个时间留下几首旋律。
他也许就不会和女朋友吵架,或者会痛快分手,早一点去寻找对的人。
02
真希望能知道这个“死亡时间”啊!
好几年前,我看了李欣频的书,也强烈地有把每一天都当成最后一天的念头。也想把每天都活成最精彩一天。
不过,有很久很久,我都忘记了自己的这个信念了。很多时候,我钻进牛角尖里,不愿意出来。
如果生命还剩下3天,你要和谁在一起?
我可能还是会选择和父母老公孩子在一起。
很奇怪啊,在日常生活里,我经常不想要和他们在一起,觉得沉重和累,我经常想要去找朋友们轻松地吃喝玩乐。
如果,3天后自己会死,自己对待家人的态度会不一样,对他们的很多话就不会往心里去。
父母唠叨就唠叨吧,孩子看电视就看电视吧,你可能只要他们陪在你身边就够了。
如果,3天后自己会死,我要做什么呢?
写好遗嘱,估计要耗费挺多时间的。还要给重要的朋友打电话,委婉地告别。
还是要好好吃一日三餐,书可能还要照常看几眼。如果不是功利的目的,书还是一个好东西,看书,还是很享受的事情。所以,在死前三天,也要读读书。
那我还要不要写文章了呢?有固定结构、格式的文章可能不写了,写也只写写心里话。
这样看来,学写作,写新媒体写作,之于我,是一种谋生手段,一种证明自己的手段,是“我怎么可以服输呢”?而不是像吃饭睡觉一样必须。
03
没事想一想“死亡”这个事,好像挺有益的。
想了你就不会继续浑浑噩噩,想了你就不会钻牛角尖,想了你就不会随波逐流。
当然,付出过的努力也不是都毫无意义。正如邱晨说的:“当你真的尝试过全力以赴,你会没有一点点遗憾,你有的只有无限的喜悦与平静。”
如果我知道你的“死亡时间”,我可能会告诉你;如果你知道我的,也请告诉我我最希望我拥有蔡康永所说的那种成熟的智慧,就是选择去做的事,即便知道自己马上要死了,也还是要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