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的一则新闻《卖房送女留学却嫁老外,父母崩溃》引发了广泛讨论。新闻中的女儿想要在国外定居嫁人却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父亲对媒体坦言:感觉辛辛苦苦几十年,给别人培养了一个女儿。而媒体将之总结:父亲犯愁,如果跟唯一的女儿失去来往,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网络上出现了很多针对这则新闻的文章,基本都在批评这对父母,甚至将之形容为失败的中国式父母,责备其对于子女掌控过多,以爱的名义,行束缚之实。
这种批评引起了很多共鸣。现在有不少年轻人认为,父母生养了我们,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属于父母,父母凭什么对自己要求那么多。还有不少人在感叹,为何中国式父母不能像西式父母,给予子女更多的个人空间,让子女可以自由地选择工作,婚姻和生活。
在这里,我想先问几个问题。现在有多少刚工作没几年就买房买车的年轻人是自己出的钱,而不是靠父母资助?有多少年轻人,是自己带小孩,而不是将小孩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
父母为了给子女买套房子,总是毫不犹豫地将多年的积蓄拿出来。而且现在有很多年轻人在大城市成家立业,要求父母离开家乡去往陌生的地方去带孙子。我知道有一对长辈,家中两个女儿都成家到了外地,也都有了小孩。这对长辈为了帮助两个女儿带外孙,一人去一个地方,一年基本也见不了几回面。
我本人也是远嫁到了外省,生了个女儿现在不到一岁。我母亲怕我一个人带孩子辛苦,特意离开家乡来帮我带小孩。
她每天买菜,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空闲了还要带外孙女下楼玩。她原本不会讲普通话,但是到了这边不得不学普通话。
为了我她付出了很多,但是她从来不会说。我知道,她害怕我会愧疚。
但是,我真的很愧疚很不安。特别每次跟父亲微信视频聊天时,听她絮絮叨叨地关心父亲的吃住行,操心家里面的水电气,我这种愧疚不安会达到顶峰。因为我,他们俩忍受夫妻分离,除了母亲外,远在老家的父亲,何尝不也是在对我付出。
不要觉得父母对自己的牺牲天经地义,理所应当。
父母不是天生欠我们的,凭什么对他们的牺牲视若无睹。
有多少年轻人在坦然地享受父母对自己的牺牲而不自知自省。
在西方文化中,父母会给予子女更多的成长空间。一旦孩子成年之后,自己对自己生活负责,不会再需要父母提供经济上的资助。带小孩也是自己的责任,应该安享晚年的父母没有义务帮忙带孙子孙女。
但是中国式的父母总是默默地牺牲自己。或许,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根本都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一种牺牲。就算是他们没有意识到,难道我们当子女的就可以坦然地享受么?
回到上述新闻。新闻中提到,父亲为了供女儿读书将家中的大房子卖了换成小房子,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父母的做法。如果是西式父母的话,不会为子女学费牺牲原本较好的生活条件。而西式子女也会自觉地为学费负责,或者争取奖学金,或者打工挣钱,总之不会安然地享受父母的牺牲。
多少年轻人在不断抱怨中国式父母的同时,却忘了数数自己占了父母多少便宜。不能在有需要的时候安享中国式父母不计回报的付出,在不需要的时候又厌弃中国式父母,羡慕西式父母的开明通达。中式及西式父母的存在都有其各自的社会历史背景,绝对不能一味地否决某一种。
别一边占着中国式父母的便宜一边抱怨。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父母将我们抚养成人,待他们年老体弱,照顾他们难道不是我们的责任么?新闻中父亲所提出的养老问题,难道不是女儿应该考虑的么?
中国式父母总是不善言辞。他们不厌其烦的唠叨中隐藏着深深的关心,他们令年轻人难以理解的举止中隐藏着浓浓的担忧。
新闻中,父亲反对女儿留在国外嫁给外国人,除了考虑养老问题外,同时提到了文化差距。因为陌生,所以恐惧。父亲除了担心自己的未来,何尝不也在担心女儿的未来。
我并没有说女儿就应该为了父母而与爱人分手,留在国内。至少,她应该仔细谋划未来的生活,积极解决父母养老问题。如果女儿最开始便以一种成熟理智的态度对待父母,与父母良好沟通,应该不会引起父亲如此强烈的抵触。
其实,真的执拗起来,最终妥协的始终都是父母。但是子女不能将之视作理所应当。因为,父母真的没有欠你的。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有些人会说,父母老是打着为子女好的名义,肆意干涉自己的生活。
但是请你相信,他们是真心真意地希望你好。马薇薇在《奇葩说》里曾提过:“老人,就是不萌还作的小孩,比小孩还闹人,很固执,很挑剔。”
当他们干涉你的生活时,绝对是你的生活中出现了某些他们不能理解的地方。这个时候,希望你能耐心地解释给他们听。
他们也不是想将子女捆在身边。当你能够证明你的成熟,证明你离开他们同样也会幸福,他们纵使不舍,还是会选择放手。就如同当年我父母同意我嫁到外省一样。
曾经的一句俗语,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是老年人积累了几十年的生活经验在如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却没有多大的用,反而落伍了。他们其实也在努力地学习。不过很多事情对年轻人来说轻而易举,但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很难。
我妈现在虽然会用微信,但是实际上学了很久才勉强记住里面的各种功能。而且到现在为止,她还是没能学会用淘宝购物。
岁月划出深深的鸿沟,埋怨争吵丛生。他们也很失落。分明说的是同一种语言,却似乎分属于不同语系,你不理解我,我也不能理解你。
由于历史、环境、年龄等各种因素,他们的思维已经固化。有些事情他们就是不能理解。难道如此我们便能打着抨击中国式家长的旗号,肆意地责备他们么?
我们可以要求自己成为开明的父母。但是,对待父母,我们却不应该像要求自己那样去要求他们。有矛盾的时候,我们该积极与父母沟通,让自己站在他们的角度上去考虑,而不是对抗或者冷战。偶尔的争吵是正常的,但是不能让他们寒了心。
还有,不要忘了感谢他们的付出。
做父母是一门学问。做子女其实也是一门学问。让我们在摩擦中学习,成熟,让父母可以度过一个和平安详的晚年,让下一代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不要等父母不在了再去理解,去怀念,去后悔。那将是我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