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口气读完了《穆斯林的葬礼》,这是我第二次读这本书,感觉还是那么好。推荐给大家,其理由是:
一、动人的故事
京华老字号玉器行“奇珍斋”的梁亦清,原是回族底层的琢玉艺人,他家有两个女儿,长女君璧和次女冰玉。韩子奇因摔碎了梁亦清做的玉碗而决定留下当学徒。师徒两人正为一件订货劳作,这是专做洋人买卖的“汇远斋”定做的“郑和航海船”。三年的精雕细刻将在中秋佳节完成。不料梁亦清突然晕倒在转动着的玉坨上,宝船被毁,人也丧命。为了抵债,梁家将奇珍斋转给落井下石的汇远斋老板,韩子奇则到“汇远斋”当了学徒。
三年后,他学有所成,回到奇珍斋娶了长女君璧,决心重振家业,十年之后名冠京华,又得贵子取名天星,碰巧遇上农村里被日本人带走中途逃走的中年妇女,便认这妇女为大姐,让长子天星唤她姑妈。
之后日寇侵华战争爆发,韩子奇担心玉器珍品被毁,随英商亨特来到伦敦。妻妹冰玉因情感受挫,执意离开,便不顾姐姐反对,与姐夫一起前往英国。在伦敦,亨特的儿子奥利弗爱上了冰玉,但奥利弗在伦敦大轰炸中不幸丧生,冰玉在孤独、伤心的情况下爱上了韩子奇,并生下私生女新月。
战后一同回国,姐姐君璧不容母女俩,冰玉决定带女儿远走他乡,韩子奇苦求,留下女儿。新月逐渐长大成人,以优异成绩考上北大西语系。上学后与班主任楚雁潮发生爱情,因楚系汉族,为梁家反对,他们的爱情却在阻挠中愈加炽热。新月红颜薄命,因严重心脏病不幸逝世,楚雁潮及新月一家悲痛欲绝。后来韩子奇,梁君璧相继去世,韩天星也有了一双子女。多年以后,冰玉回来了,但一切都也已经物是人非。
二、巧妙的结构
这部小说的双线结构,从其目录中便可以看出。目录如下:
序曲月梦
第一章 玉魔
第二章 月冷
第三章 玉殇
第四章 月清
第五章 玉缘
第六章 月明
第七章 玉王
第八章 月晦
第九章 玉游
第十章 月情
第十一章 玉劫
1第十二章 月恋
第十三章 玉归
第十四章 月落
第十五章 玉别
尾声 月魂
小说以“玉”和“月”为两条线索,“玉”写的是韩子奇与玉之间以及延伸的家庭社会故事。而“月”是以韩新月为中心而映射的下一代年轻人之间凄楚的爱情故事。两条线既平行,又有交叉,最后以冰玉的出现,完美融为一体,可谓是浑然天成。
三、真诚的情感
有人说过,一个故事最能打动你的,便是其中透露出来的真情实感。这部小说便是如此。正如作者作者所说,她本人就是一个回族人,她所讲的故事一半是人物原型的真实经历,一半是我的即兴发挥和虚构。即使一半的虚构故事,霍达老师也是在写稿之前先把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她们一边听故事,一边热泪盈眶。作者写这个故事,就是在把她身边的人发生的真实的故事,以最真诚的情感表达出来,所以,即使作者不用什么“技巧”,也足以能打动读者。当你拿起书来,便被韩子奇与师傅的师徒情感、楚新潮与韩新月的爱情、天星与新月的亲情等一系列动人的情感所打动,不自觉地深陷其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