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游戏成瘾到底怎么回事?

读书‖游戏成瘾到底怎么回事?

作者: 潺潺的日子 | 来源:发表于2023-03-12 17:35 被阅读0次

    对于游戏这个双刃剑,我们还是要从未来的积极的趋势角度来衡量,尽量不要让它沦为一部洗脑机器,而是成为能够唤醒、激活年轻人心灵的力量。

    最近围绕游戏作为“精神鸦片”的争论也挺多了,我自己有一点研究的心得,也想拿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游戏真的上瘾吗?游戏上瘾又到底是怎样一种“症状”?在几乎一边倒的负面意见面前,我倒是很想表达一点不同的想法。当然,任何哲学的“想法”都应该有理有据,下面我就言简意赅地谈谈这个理和据到底在哪里。

    首先,关于“游戏瘾”可以有一个比较大的定位,这个不能算是论证,只是很多颇有影响的哲学家和人文学者的立场,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持保留意见。

    其实很多学者都曾指出过“污名化”这个问题,比如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这当然也适用于“游戏瘾”这个现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有可能是一个主流的、占据舆论主导的社会群体对另外一个(或一些)边缘的、弱势的群体所做出的不太公正,甚至带有歧视和偏见的“标签化”的做法。孩子们因为没权没势,一直要被大人们管着,而且也没有为自己发声的平台和渠道,所以往往在舆论方面处于一边倒的弱势。“游戏瘾”很有可能就是强势的大人们给弱势的孩子们贴上的一个“污名化”的标签。

    之所以如此,倒不是真的因为那些整天沉迷于游戏的孩子有多坏,有多懒,甚至有多变态,而只是因为这些孩子没有达到这个社会“通行的”、“正常的”规范和标准而已。关于什么样的孩子算是一个“好孩子”,积极的、优秀的、上进的孩子……每个社会都会有自己的一套主流的评价标准,而那些偏离标准、甚至完全没办法用标准来衡量的孩子就往往会打上各种奇奇怪怪的标签。不仅是贴标签,大人们甚至还会想尽办法把这些“迷途”的孩子拉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法国哲学大师福柯在《不正常的人》里面就讲了很多这方面的故事,大家有兴趣可以翻翻。其实我自己觉得,大人们有这样的焦虑也很正常,也不一定是对或错的问题,只不过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而已。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沿着一条大家都公认的“阳关大道”一路走向成功呢?有这个焦虑的家长不妨读读卢梭的《爱弥儿》,即便您不认同他的教育方法,但至少也能有一些自己的反思和启示。

    但接下来的论证可能就有些违背大家的常识了。其实“常识”往往是错的,历史上的科学和哲学的进步已经一次次证明了这一点。不妨就集中于“上瘾”这个现象来说吧。上瘾,在汉语里面几乎总是一个贬义词,但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你就会发现并非如此。上瘾作为人类所独有的一种精神现象,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如果就把上瘾理解为“一种高度沉迷的精神专注”的话,那它几乎存在于所有的人身上,只不过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工作会上瘾,健身会上瘾,学习会上瘾,听巴赫和莫扎特也会上瘾。这样看起来,上瘾几乎就是一种极致的巅峰性的精神体验,而这种体验在很多天才和成功人士身上都普遍存在。甚至可以说,上瘾是进入一种创造性的至高境界的标志之一。心无旁骛,废寝忘食,“入戏太深”,这些都是上瘾的鲜明体现。单从体验这个角度来看,沉迷网游的孩子和进行发明创造的科学家之间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唯一的区别就在于,你会觉得玩游戏的孩子没创造出什么,而只是在浪费时间,这当然也是一个误解。当然,也有极端的家长会觉得,积极的、正能量的专注根本不应该用“上瘾”这个词来称呼,但这大概只是一个说法和界定的问题。那我们再继续往下聊。

    上面说的是很广义的上瘾现象,现在理应聚焦一点,就具体地把“游戏瘾”和现有的各种上瘾现象比一比,看看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首先,目前学界对上瘾有两种基本的分类,一是化学瘾(chemical addiction),比如吸毒;二是“行为瘾(behavior addiction)”,比如赌博。遗憾的是,直到目前为止,无论是脑神经科学家还是心理学家都无法给出任何可靠的证据,能够把“游戏瘾”在这两类之中进行明确定位。

    “游戏瘾”是化学瘾吗?肯定不是。化学瘾要有明确的物质诱因,比如毒品,色情等等,而且它能够在人的大脑之中形成可见的损伤性的回路。简单说,瘾君子在毒品面前是完全没有任何的抵抗力和自制力的,他就像是一部机器一样被牵着鼻子走。但“游戏瘾”显然完全不是这样,因为根本无法明确“游戏瘾”的诱因到底何在。

    是电子游戏本身吗?但电子游戏本就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晶体,它包含着视听,叙事,人机交互,人际关系等等各种方面,那到底哪一个方面真正能够被明确定位为诱因呢?有学者指出是高速的、炫目的视频流。但这显然不是游戏所独有的,院线大片和抖音对人的视觉和大脑的轰炸显然更为强烈密集,那么,为什么大家不去批判“电影瘾”、“抖音瘾”?更为关键的是,科学家们同样没有办法给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游戏对大脑本身可以造成直接可见的破坏性影响。甚至连研究“游戏瘾”的专家也普遍认同,“游戏瘾”是很罕见的现象,在更大的“网络瘾(Online Addiction)”这个范畴之下,其重要性和影响力简直是微乎其微。

    由此很多人就会想当然地把“游戏瘾”归入“行为瘾”这个范畴,把游戏跟赌博等同在一起,这当然更是夸夸其谈。虽然“游戏瘾”和赌瘾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深陷入某一种行为模式难以自拔,甚至由此对生活中别的“重要”之事视而不见。此外,游戏和赌博确实也存在很多交集,比如利用游戏来实施赌博犯罪的也屡见不鲜。但大人们口诛笔伐的游戏成瘾的孩子们,真的有几个是在游戏里面进行赌博?说得难听点,他们想赌也没有那个资本吧?

    这还是次要的,更重要的一点在于,游戏和赌博从根本上说就是两码事。有学者明确将赌博的本质界定为“机会(chance)”,而游戏则是“技巧(skill)”。简单说,赌博靠的是就是运气,而游戏培养的则是技能。再进一步说,游戏跟赌博的最大区别正在于主动和被动。赌徒没几个是因为真正爱好而走上歧途的,大多是被各种外力所胁迫;但游戏则正相反,每个孩子都是自觉自愿进行游戏的,没有哪个孩子会出于强迫而进行游戏。强制一个孩子去玩他不喜欢的游戏,那他根本连一分钟都坚持不下去。反过来说,只要一个孩子真正喜欢一个游戏,他就会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那是因为其中肯定有某种吸引他的东西,或他在其中能够施展、实现他所渴求的某种能力甚至领悟。

    篇幅所限,很多内容没办法展开。其实我的意思是,从坏处上来说,“游戏瘾”即便真的存在,它的毒害也远远比不上赌瘾、毒瘾等真正祸害社会的历史悠久且根深蒂固的现象。而从好处上来看,游戏绝对是人类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未来方向。未来的公共空间,学习平台,人际关系等等,几乎一切都将以游戏化为基础建构起来。大家可以翻翻《游戏改变世界》、《游戏改变学习》这样的书科普一下。最近大热的“元宇宙(Metaverse)”这个词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实际上,当你天天刷微信和抖音的时候,其实已经是在玩游戏了,只不过你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已。所以,对于游戏这个双刃剑,我们还是要从未来的积极的趋势角度来衡量,尽量不要让它沦为一部洗脑机器,而是成为能够唤醒、激活年轻人心灵的力量。单纯地采取敌视和对抗的立场并不可取,不妨试着跟孩子一起游戏,一起成长,在游戏里学习,在游戏里交心,陪伴着他们更健康积极地走向未来。

    END

    作者简介

    姜宇辉,复旦大学哲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法国哲学和艺术哲学。译作有《千高原》,专著有《德勒兹身体美学研究》、《画与真》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游戏成瘾到底怎么回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hq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