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读吴非的《照亮校园的常识》,阅读内容是第21至49页。读这本书就像不断地被擦亮双眼,看清更多的本质。
书中说,任何花言巧语、粉饰伪装,在未来,都会被识破。未来的教育史家不仅会对当今教育做出客观评价,也会对一个时代教育工作者的诚信做出公正判断,到那时,留下的不仅仅是可悲,也有可笑与可怜。我们这几代教师,要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教育使命,经常地思考教育和人的生命价值,这对我们的教育教学也许能有些启示。毕竟,“活着”与“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
作者所说的“未来”,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但我相信这样的未来一定会来,这是一种理想教育,一种跳出目前教育牢笼的自由教育,也可能是一种理想教育。我们不要只是“活着”,而是要“好好生活”,甚至“享受生活”。作为教师,我们不要只是“讲课”,而是要“好好上课”,甚至“享受课堂”。而目前大部分的教师是不享受课堂的,学生更是。原因有很多,有大环境的原因,也有小环境的因素,同样与每一个师生也有关系。
我们很难改变环境,但我们可以调整自己。我们可以做什么呢?这本书告诉我:
1. 我们要培养会思考的学生。“对学生而言,刻苦努力也许重要;更重要的,是知晓学习的意义,能自主而有趣地学习,培育思维品质。如果学生丧失了个人见解,学习已经中止。”
2. 我们要珍视学生的好奇心。“有好奇心才能发现新世界,有好奇心才有可能成为富有趣味的人,从而有能力去创造新世界。”
3. 教师要有“培”的能力。“习惯的培养不一定非得和学科学习挂钩,对社会规则的认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贯穿在所有的教育活动中,最终形成教养。”
今天中午接孩子放学,比平时迟了十分钟还没出来,学校大门都关上了,又等了五分钟,终于出来了。每个孩子手里拿着一张类似试卷大小的考试笔记。这是老师整理给他们期末备考用的。孩子的同学走近我,说:“阿姨,今天我们集体被罚了。”原来,因为他们班有几个学生没有背会笔记,全班被老师留堂数落。
我的心里划过阵阵忧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