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和南北战争
亚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1809年2月12日-1865年4月15日),美国政治家、战略家、第16任总统。林肯是首位共和党籍总统,在任期间主导废除了美国黑人奴隶制。
1834年8月,林肯作为辉格党人当选为伊利诺伊州议员。1856年,林肯退出辉格党,参加新成立的共和党。1860年11月,林肯当选美国总统。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后,林肯签署了《宅地法》、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为北方获得南北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1864年11月8日,林肯再次当选为美国总统。1865年4月14日,林肯被约翰·布斯暗杀,次日上午与世长辞,年仅56岁,是第一位遭遇刺杀的美国总统。
林肯荣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他的声誉甚至超越了前面的美国国父华盛顿。林肯先生拥有令人折服的个人魅力,他无与伦比的幽默感,自嘲和自黑的精神所散发出来的智慧和善良的光芒征服了无数政治上的对手,也赢得了美国人民的衷心爱戴。除此之外,他所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的最终胜利,保护了这个出生不久的国家的主权的完整和统一,才使得今天我们有可能看到这个强大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存在。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这后一个理由应该算不上是危言耸听。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再加上早期他具体所处的时代和环境的因素,使得他对国家主权的观念异常淡漠。正如我们先前所介绍的,美国是一个由每个联邦州“组成”的国家,他们各自拿出自己的一部分权力,将其上交到联邦政府手中,由联邦政府处理全体成员的公共事宜,比如外交,国防事务等等。这是一种接近于契约式的社会关系的达成。这种关系在本质上接近于商业关系,是非常脆弱的。
打个比方吧,这就好比我们现在一部分人采取的对婚姻和家庭的态度。他们会在结婚,组成家庭前先考虑签一个财产公证之类的文件,目的是以防将来离婚的时候纠缠不清。可是,他们恐怕没想到的是,如果这样那为什么还结婚呢?同居不就行了吗?其实问题出在这些人根本就没有理解婚姻的本质,他们错把婚姻当成了一种法律上的契约关系。
林肯时代的美国面临的大概就是同样性质的问题。美国的主权观念并不扎实,所以南方联邦寻求独立从道理上来讲没有什么大毛病,我们无非就是不愿意和你们北方搭伙过日子了。那么,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这怎么就不能被接受呢?而且,显然,这更符合美国立国的自由精神啊。欧洲大陆上不是国家林立吗?在同样的文化基础的支撑下,为什么北美大陆就不能也出现这样的情形呢?
如果换一个稍微软弱,或者同情南方的总统,也许这一切就真的实现了也未尝可知。但林肯选择了坚定地维护国家统一,并最终击败了南方。在保住了美国作为主权国家的同时,也进一步地夯实了主权观念的基础,林肯的功绩是在一定程度上再造了美国国家精神,我想,这才是林肯在美国总统排行榜上高居首位的主要原因。总之,说林肯挽救了美国应该不能算是过分浮夸的言辞。
这个有能力挽救美国的男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他出生贫苦。没有机会接受什么像样的教育,完全自学成才。25岁以前的林肯没有固定的职业,为了维持生计。他当过俄亥俄河上的摆渡工、种植园的工人,以及店员和石匠等。成年后,因为业余自学了测量和计算方面的技术,他成为一名当地的土地测绘员,常被人们请去解决地界纠纷。在艰苦的劳作之余,他拼命读书,汲取营养。
至于他为什么如此热爱学习?无法解释,但这显然在他那样的社会阶层里不太正常,大概只能解释为命运或者天赋使然。如果一定要找一个理由,我个人更倾向于小林肯有一个尽管贫穷,但温暖和睦的家庭环境,尤其是林肯的继母。据记载,林肯的父亲在他的原配夫人去世后,与一位名叫莎莉·布什的善良开明的女性结婚。继母慈祥勤劳,对待丈夫前妻的子女如同己出,对小林肯充满关爱。
客观地说,以林肯的家庭出身和社会阶层,能够最终得以步入美国政坛,直到最终成为美国总统,除了他自己多年艰苦不辍地苦学之外,林肯后来通过自学考取了律师执照,更主要地是得益于美国当时开明的社会风气,和相当自由奋发的竞争环境。这么说吧,尽管出人头地的机会对于寒门子弟来说,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条件下都是非常稀缺的,但在当时的美国通向成功的大门起码还是敞开的,那还是一个真正可以有所谓“美国梦”的时代。
林肯从街头政治起步,一步步地不断提升自己。1846年,37岁的林肯当选为美国众议员。此后的十多年里,林肯在政坛上起起伏伏,个人影响力不断扩大,后来他加入了新成立的反对奴隶制的共和党,并很快成为该党的主要领导人。据说,林肯初涉政坛就是通过向奴隶制开炮开始的,反对奴隶制大概可以视作林肯一生政治活动的基调。
需要来介绍一下美国当时的奴隶制度了。万恶的奴隶制度对美国黑人兄弟犯下的罪恶罄竹难书,这种带有强烈情感好恶的语言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爱听了,我还是来说点实际的。从历史的角度看,奴隶制度只是一种特定历史环境下生产和生活的方式罢了,它本身确实谈不上什么是非对错,况且,当时的美国,奴隶们也不全是黑人,一些不太走运的白人兄弟也会被卖身为奴。比如美国国父华盛顿先生就有一些白人奴隶。
奴隶制度的问题是林肯时代美国政治问题的核心,政客们大都以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划分为不同的派别。这就像我们今天的人们动不动就拿主权和人权问题说事一样。奴隶制度成为当时美国政治的焦点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问题,以及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美国政治权力的具体分配格局。当时的美国在经济上的发展是非常不平衡的,可以用泾渭分明来形容。
在南方,由于更多地受到传统殖民地经济模式的影响较大,形成了以大规模的农业种植园为主的生产模式,这就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来支撑这种经济模式,所以,奴隶劳动力的大量供给事关南方社会的生死存亡。而在北方,自由竞争的新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兴未艾,大家都知道的常识,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最迫切的需求就是各个生产要素,包括大量劳动力的充分,自由地流动和配置。如此一来,南北方之间的鸿沟在特定的时空内就越拉越大,最后发展到了无法弥合的程度。
1860年,从政以来一直高调支持废除奴隶制度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南方州当然不干了,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他们宣布退出联邦,并重新组成了一个叫“美利坚联盟国”的新国家,在北美大陆上与美利坚合众国分庭抗礼。这就是美国南北战争的起点。
有时候想想,要是没有林肯同志,如果在今天美国的土地上存在着两个以上的政权,甚至像欧洲大陆一样,形形色色的一众大小国家,也许这个世界还不会这么乱呢,真不知道林肯大叔做的到底是好事呢,还是坏事。
认真说,林肯的当选显然代表了时代最为主要的潮流,即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化,这是当时世界历史的大势所趋,更是当时美国社会的大势所趋。但战争一打起来,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北方却被一下子打蒙了,节节败退。他们显然没有听到毛主席讲的话,战略上可以藐视敌人,但战术上一定要重视。
开战初期,北方准备严重不足,而南方各州不但进行了长期地战争准备,而且还有充分的军事资源可供使用,因为此时距离南方更近的美墨战争才结束不久,南方各州刚刚经历了战争洗礼的军队的整体素质和军官的指挥经验都要比北方同僚们高出一大块。如此一来,北方损失惨重就不足为奇了。
情势一度到了非常危急的时刻,南方军队一直打到了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城下。林肯的力量就是在这样的时刻体现出来的,他坚信北方一定会获得最后的胜利,美国也一定会重获统一。他的信念是有根据的。来看个百度提供的大数据。
战争初期北方实力大大超过南方,北方23个州有2234万人口,南方7个 州只有910万人。北方有发达的工业,年产值15亿美元,130万工人,22000英里的铁路网和丰富的粮食储备,而南方工业薄弱,年产值1550万美元,工人仅11万,铁路也只有9000英里。
林肯最为可贵的还不在于他领导北方取得了胜利,大概具有一般的洞察力和性格比较坚毅的领导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林肯最被人称道的,也是真正能表现他个人风范的是他对美国内战的态度。他曾经是一个坚决反对奴隶制的人,但是他领导南北战争却不是以消灭奴隶制为第一目标,而是首先为了美国国家的统一。这才是他真正高明和不朽的地方。
他的名言是,“如果我能拯救联邦而不解放一个奴隶,我愿意这样做;如果这是为了拯救联邦需要解放所有的奴隶,我也愿意这样做。”
奴隶制只是一个经济现象,如果以推翻奴隶制为目的进行战争,这相当于进行得是一场“革命战争”,其意义实质上是把南方的美国人无形中当成了敌人来对待。这加大了战争取胜的技术难度不说,即便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美国也将会在很长的时间内处于精神上的分裂状态,广大的南方同胞将受到长期的歧视,这对美国的整体发展会带来长久的负面影响。而林肯带领着他的国家避免了这一点,这是林肯真正的伟大和善良。
至于后来林肯在战争进行途中发表了著名的解放黑奴的国家宣言,这已经是一种在反复劝诫无效之后的技术手段了,它只是加速了战争胜利的进程,而与最终的结果无关了。从对奴隶制的个人观念上来看,林肯一直持反对态度,但他并没有把个人情感的好恶和国家在历史当中的具体展现混为一谈,他承担了一个国家领导者的真正应该肩负的历史责任。同时也表明了他自身深刻的历史修养,和对教条主义以及形而上学的批判,这是伟大人物的本能。
林肯的确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没有他,很可能就没有后来的美国。
在西方历史学界,据说对林肯最大的争议发生在他的宗教信仰方面,亚伯拉罕·林肯的信仰始终是个难解之谜。
这位卓尔不群的美国英雄人物在其成年时不是任何教会的教友,对美国基督教不同传统的各种神学观点确实一直持有怀疑态度。他曾说:“从思想上讲,我不能毫无保留地赞成冗长而复杂的教义和教理。” 然而,矛盾的是,林肯却沉醉于《圣经》的文字与故事之中,并牢记母亲南茜·汉克斯·林肯对他在基督教伦理道德方面的教诲。
让我尝试着从一个东方人的角度来找找可能的答案。请注意上文中的“矛盾”一词,这个词很可能就是林肯先生的所谓“底层代码”,他是一个充满了矛盾和思辨精神的人,所以他才可以轻易地拒绝简单教条的形而上学式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是一个标准的普通一神教徒所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的事情。换言之,林肯先生心底里流淌着的认知恐怕是这样的,即,历史和生活的本身是有“生命”的,鲜活的,它在不断的进展和丰富当中。这个观念对东方人是非常容易理解,甚至可以说是本能的观念。但从西方人的角度讲,也许只能把林肯解读为一个所谓的神秘主义者,或者不可知论者要来得更为简单和贴切一些。
不管怎么样,这种内在的“矛盾”给林肯带来了令人愉悦和敬佩的幽默感。
林肯经常开玩笑。早在读书时,有一次考试,老师问他:“你愿意答一道难题,还是两道容易的题目?”林肯很有把握地说:“答一道难题吧。”“那你回答,鸡蛋是怎么来的?”“鸡生的。”老师又问:“那鸡又是从哪里来的呢?”“老师,这已经是第二道题了。”林肯微笑着说。
最后,再来说几句关于南北战争的事。
南北战争是工业革命后的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在此期间确立了战术、战略思想、战地医疗等现代战争的标准。南北战争中工业革命带来了军事上的巨大进步,双方使用了金属弹壳和后装填步枪作战,使用铁路和蒸汽船实现快速的兵力机动和集结,使用蒸汽铁甲战舰进行海战,机械连发枪第一次投入实战,特别是北方发展了制造标准化零件组装武器的生产方式,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效率,推动了美国历史的进步。
除了上述战争史的意义和对美国国家历史的意义以外,南北战争还有另外一种别具特色的魅力。南北战争在人类文学和艺术史上别有一番浪漫的情调。美国在百多年的时间里,已经出现了众多以南北战争为背景或主要题材的相关作品,来表达这种情感和对这个已经逝去的时代的怀念。
正如上面的介绍所说,南北战争是人类初步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由于技术的进步,它使得人类古老的战争技术和战争场面得到了巨大的改观。具体地说,随着现代化交通方式的发展所带来的机动性的大幅度增加,战场突然间从中世纪的无限宽广变得紧凑起来,军事行动在时间上的紧迫性也突然得到加强,这就无形中使得战争场面变得“好看”起来。
而且那个时代相去农业文明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场景还不算太远,这两种情景的互相交织和无处不在的矛盾,包括行为方式上的矛盾和人们思维和感情方面的矛盾,都在那一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那个时代人们还没有发展出技术手段对这些情景进行大规模的记录,这也无形中加强了南北战争的神秘感,使后来人们的想象空间尽可能少得受到现实的过于啰嗦的限制。和后来的二战这种全面的纯粹机械化战争场面不同,南北战争总给人一种若有若无的忧郁,悲伤的感受。
总而言之,南北战争是一个难得的可以用来发挥人们艺术想象力的特殊时代,我相信,这种感情依然还会在将来不断得到人们的回味和重新的抒发演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