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论证一个家里最重要的人是谁,肯定要数麻麻最厉害了,上的了厅堂,下的了厨房,在外工作狂,在家好榜样。
13年毕业到深圳工作,也是想着两年后,要回到她的身边,可是我食言了,在毕业5年之际,已经在深圳扎了根。所以,现在尽可能的多回去陪陪她,与其说陪她,哎呀,不如说又让她辛苦的炸丸子。
从小到大,对妈妈的印象就是温暖,强大的后盾,是我内心幸福的源泉。因为她的吃苦耐劳的性格,体谅周遭不易的善良,还有爱护家人的付出。
前几天清明假期回家,她第一次跟我们聊到,小时候照顾我们的不易。之前她都是屏蔽掉这些不好的伤心往事,活在当下。可能现在我们都快要成家,该承担一些责任,而不总是活在她的庇护下,她就说出了之前的困窘。
我和马大是双胞胎,腊月出生,大概几个月大的时候,北方的农村还是非常冷的。爸爸在乡里面上班,喝了酒没回家,奶奶又和大妈吵架,去大姑家住了。家里两个娃,不到百岁,冷的直哭,难得妈妈掉下了眼泪。
当时农活又紧,总是天不亮,凌晨4点就去地里面干活,早上又小跑回家做饭给我们吃。弟弟比我们小两岁,奶奶身体不好,不能经常带孩子,姥姥又有自己的孙子和孙女带。
但是当时,都没有放弃我们哎。就连生弟弟时候,无奈把我送出去一个月,她也是满心愧疚。一个月后去亲戚家接我的时候,看到脸上的冻疮的一刹那,就立志一定要把孩子养好。
想想真不容易。
对比现在孩子的富养,一切的抱怨都不值得一提。
以上知道的这些小时候的事情,基本都是姥姥或其他亲戚说的,我妈却很少去回忆。譬如堂姐第一次生孩子,痛的不能行,问我妈,生双胞胎是不是更痛的时候,她却淡淡的说,忘记了。
应该不是忘记了,而是痛苦的回忆,不愿意去想第二遍。
她的心态一直是积极向上的,很少听到抱怨,也没有催我们学习什么的,都是对孩子想做什么事情的无限鼓励,还有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爱笑的她,工作接待客户,生活给我们做好吃的,把姥姥接身边,说一定会把姥姥的老毛病治好的目标,都给人很棒的正能量。
想起16年纠结的自己,她却从没有说过我的缺点,总是默默支持,而我却在海南一起坐车时,以为手机丢了,却有点埋怨她,真不应该。
了解一个人,要去看看她的原生家庭。妈妈继承了姥姥的坚强奋斗,已经81岁的姥姥不服老,心里依旧想打理她的菜园子。妈妈和爸爸一起做生意,也没有周末,总是往仓库跑,灵活的思维和强大的毅力做着生意。
环顾四周,发现妈妈是把生活,工作做的都很好的榜样,其他亲戚都会顾此失彼一些。
这次回家,也听到三舅对妈妈的评价,说妈妈从小都对三舅很好,给他买最时髦的牛仔衣,也喜欢带他出去,三舅说可能是因为在孩子中最干净的那一个,哈哈哈。而妈妈回忆往事,说看到一个很好的衣服,想着能给她兄弟买一件多好啊,相差十岁的俩兄弟,感情真是好。
也知道为啥妈妈从小对我们姐弟仨都这么好,原来性格里的爱奉献,真的很棒。
去年妈妈催我结婚,我开玩笑的说结了婚要生娃,你会帮我带吗?妈妈斩钉截铁的说,那肯定不会帮你带。我问为啥,她说她有自己的工作。我一时语塞,后来想想这也是最好的状态,毕竟精神面貌最好的中老年人,还是有个事情,或工作可以长期的做下去。
妈妈在一个家里,起到关联的作用,也会更多的照顾小孩子,做好吃的,孩子的精神,物质来源。
很庆幸,我能遇到这么好的妈妈,也是因为原生家庭给我的丰富,让我现在倍感开心。即使在异地生活工作,也不会觉得孤单。
她的不同除了坚韧,不放弃,还有包容,无条件支持。
三个孩子,她不去比较,不会说你学学谁谁谁。于是,我们家从来不会听到,向别人家孩子学习。每个孩子都不易,尊重孩子的个性就好,为什么总要和别人看齐呢?这个想法,估计妈妈没想太多,她只想让孩子们过的开心。
记得中考,我和姐姐差了10分左右,邻居就会说老大老二考试不一样分数吧,她每次都会说,都一样的,一样好。对比来看,三姑家每次都会经历内心的强烈争斗。
也许在家里,我就和她一起看电视,但没有用此时此刻的心流去想她。
虽然陪伴时最常情的告白,但思念,也是另一种灿烂的告白。
祝愿她永远开心,祝愿家人也日益幸福。
18年家里的大事,就是弟弟结婚了,愿一切顺利,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