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在观察其所处之环境条件时,每一个人都是史家。每一个人都用理解来处理未来的不确定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行动。……行动人似乎是用史家的眼光去看待未来。——2.8章节《概念化与理解》
批注:
“在观察其所处之环境条件时,每一个人都是史家。”
这句话通俗来理解就是:
事件A:我们观察我们所处的外部环境,并决定做出哪些行动,
事件B:史家研究某个历史事件
事件A与事件B有一些相似之处。
为什么这么说?我总结了几条事件A与事件B之间的相似之处:
1、 已知环境与已有史实类似。我们观察外部环境,会获得某些绝对准确的信息,这些信息构成了我们对环境的认知,这与历史学家通过史书、考古等手段找到一些已有史实是相似的。
2、 未知环境与未知史实类似。不管我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多强,有一些信息我们肯定没办法掌握,这些没有被我们掌握的信息是环境中的未知成分。同样,面对一个历史事件,肯定有很多史实是未知的。
3、 非历史性知识会对我们的行动产生影响。
4、 需要理解行动可能引起的后果。
用去超市购物这个事件举个例子,可以更明显看到两者的相似之处,如下表:
事件A:某人决定是否去超市购物事件B:历史学家研究历史上某个人去集市购物的行动
已知环境
目的地的位置,去目的地的时间等
已有史实
集市的开市日期等
未知环境
道路拥堵状况、天气等
未知史实
比如道路状况、天气、路上有没有交通事故等
非历史性知识会对我们的行动产生影响
比如,如果会开车,可以开车去超市,如果不会开车,只能骑自己车过去
非历史性知识会影响史学家的判断
比如,如果史家懂简单的数学知识,他可以根据路程除以当时交通工具速度知道这个人去集市需要花费的时间,并由该时间做出其他判断。但是如果他不懂时间=路程/速度这个公式,他就没办法做出这种判断。
需要理解行动可能引起的后果
如果我们不去超市购物,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会饿肚子么?
需要理解行动可能引起的后果
如果这个人不去集市,之后发生的历史事件就可能不发生,所以该人去集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行动。
之前曾听过一句话,在中国,古时候,人们是依靠历史学来治理国家,现代,人们依靠经济学治理国家,在看了《人的行动》之后,才能了解两个学科之间的关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