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小时候发生过的一件事,我想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忘记吧。
那是一顿吃鸡的晚餐,那时候,吃鸡还是真的吃鸡。因为记得妈妈平时爱吃鸡脚,我很“懂事”地夹了一只给她。一旁的小姨很不解,“知道夹菜给妈妈很好,但也应该夹块带肉的吧。”“你不懂,妈妈平时都爱吃骨头。”我辩解着。
随后,小姨说了一句让我无以反驳的话,“有哪个母亲不喜欢吃骨头呢?”
这句话,就像用98K狙击步枪爆了我头一样,让我突然间,想明白了些什么。
是呀,妈妈每次说她爱吃鸡脚,鸡翅乃至一只鸡里所有带骨头的部位她都爱吃,我都没有作过多的思考,只以为她是单纯地喜欢吃。
那一刻我终于找到了答案,那是因为她有一个吃鸡只吃鸡胸肉的儿子。
来到这里,正在看文章你们不知道会不会突然想起点什么。我不肯定你们的妈妈是不是都爱吃骨头,我肯定得是,一只鸡里,你爱吃的那些部位,你妈妈都不爱吃。
这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地天作之合,可是细想一下,这真的仅仅是凑巧而已吗?不,更多的是母爱。
只有她们的“不爱吃”,作为儿女的我们才能吃得香,吃得理所当然。
如果吃饭给你们的印象不够深刻,那么做饭相信你们会非常熟悉。每当我们在家里吃饭,只要喜欢吃哪个菜,很快地我们就会不想吃,因为吃腻了,因为我们的妈妈隔三岔两就会做这个菜。
妈妈们都有个通病,只要你说了哪样菜好吃,她们就频繁地煮那道菜,直到你厌烦地埋怨了为止。其实她这辈子,就是在拼命把你觉得好的,给你,都给你,爱得不知所措而已。——张爱玲
母爱很伟大,大到世界上每一个角落,都在歌颂她。
母爱很渺小,小到我们竟怀疑,她是不是真的爱自己。
02
随着我们长大,慢慢地有了自己的想法,慢慢地开始跟妈妈有摩擦,慢慢地,觉得妈妈落伍。
曾几何时,在我接触到“中国式父母”这个词时,把我对抗妈妈的情绪推到顶峰。
那阵子我一度认为,我上过大学了,书也看了不少,工作几年社会经验也有了,还有什么需要被教的,别老是用爱的名义来绑架我,甚至觉得是我成长的羁绊。
当时的我,可喜欢一些美国式教育的文章了,动不动就转发到朋友圈,想让所有人知道我在这方面是多么的清醒。
直到看到一句话:我们这代人,既想要中国式父母的宠爱,又想要外国式孩子的自由。
又是一句话,把我一直坚持的真理推翻。
外国的父母给予自己的孩子很大的自由,相对地,他们对孩子的养育也只停留在18岁。18岁之后,他们就需要自己租房子,自己攒学费,无论父母多富裕,也再无半点关系。
而在中国,莫说18岁,就算28岁甚至30岁,生活上仍然要依靠父母,买房子需要他们帮助,带孩子还是需要他们帮助。自己不得不依附着父母生存,却要求父母给予自由,这是哪门子道理。
母爱,有时候真的很廉价,因为我们总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无论得到多少都不觉得多。冠冕堂皇地谈论中国式教育的各种问题,实际上只为自己一味地索取找个漂亮的借口。而现实告诉我们的是,既做不到外国孩子的独立,又失去中国传统的孝道。
03
正是因为母爱如此廉价,在我们平常生活中总是有意或无意地糟蹋她浪费她,从来不会懂得珍惜。
我们总是把“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挂在嘴边,实际上我们又总让母爱处于等待。
工作忙的时候,她打来的电话只能挂掉;跟朋友约饭的时候,她做好的饭菜只能倒掉;玩手机的时候,她想对你说的话只好吞掉。
妈妈含辛茹苦把自己拉扯大,想占用我们一点时间,却只能一直在预约,呵。
我们并没有我们所说的那么忙,说白了只是妈妈在我们的心目中没有一点分量,哪怕鸡毛蒜皮的一点事,都可以插她的队。所以,我们对她的爱,也远没有我们自己想象的那么多。
今天,又是一个母亲节,同样地,满朋友圈都是疼妈妈的人。对于这个现象,用咪蒙的一句话来描述再形象不过了:
妈妈对我们的爱,是默认在线的。我们对妈妈的爱,偶尔上线一次,就忍不住通知全世界。
其实,对妈妈真正的爱,不在朋友圈,也不在母亲节,而在日常生活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