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还和YQ谈起另一个同学Z,YQ说Z上了某个知名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我惊讶的张大嘴巴,“你说的是咱高中同学Z吗?是那个每天去的最早,离开教室最晚的Z吗?是那个一类问题总是反复问的Z吗?”我一口气问道,我不敢相信,因为在我们眼里Z是个很不起眼的笨女孩。YQ说“是是是,是她没错。”说真的,一起上学那会儿,这个女孩子一点也没引起过我的注意,甚至她反复问同一类型的题我还有点不耐烦。在我们的印象里她总是坐那默默的学习,上课学,下课学,休息时间也学。班里找不出比她更认真的人了,但成绩也总是很稳定——中等偏下。但这样的成绩仿佛并不影响她的积极性,并不影响她继续努力学习。
YQ继续说:“第一年高考她落榜了,第二年也是刚达二本线,读了一个并不怎样的大学,没想到四年以后居然考这么好的硕士研究生。”
Z接受了自己在理解一些题目,一些知识点的时候确实比别人慢一些,比别人费力一些的事实,所以她不在乎别人明里暗里说她笨,她只是自顾自的努力着。原来由自己内心给出的答案才是最有力的。
而我,大四那年也选择了考研,但是我看书学习从来不去自己的专教,朋友问起来,我总是说:“咱教室人太多了。”“咱教室太热了。”只有我自己知道是因为自己教室熟人太多了,是我不想让别人看到我努力学习的样子,是我害怕别人说这么努力了还考不上。是我不敢承认自己笨,怕别人指指点点说我笨,以至于学习都不敢太用力,努力的都这么没底气。
家长老师总爱这样评价有点小聪明又不爱学习的孩子:“这孩子特别聪明,就是不好好学习。”
那么这些“聪明的孩子”后来都怎样了呢?
父母老师不知道的是,这样的评价会给这些孩子一种天生聪明的优越感,他们认为不管自己怎样调皮捣蛋,不管自己学与不学,自己始终是聪明的。他们开始看不起那些努力学习的同学,认为笨的人才会那样的努力。
初中时候的同桌H就是老师家长眼中的聪明孩子,早自习我不停的大声朗读课文,而他一去就趴桌子上睡觉,快下早自习的时候,我试着背颂这篇课文,还没背两句,一早上没睁过眼的同桌就说:“你背错啦,应该是……”他依旧闭着眼趴在桌子上,我赶忙翻开书查看,果然他是对的,我不敢看他,盯着课本涨红了脸,但他还不忘了补一句:“你读一早上我都背会了,你咋还不会。”我更尴尬的好想钻到桌子底下。
H同桌上课总是看小说、吃东西、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老师们的瞄准都不太好,为此我倒是挨了不少老师的粉笔头。
H同桌的文笔比较好,语文老师总是用一种恨铁不成钢的眼神看他。一次语文课,H同学斜着身子和后边的同学说话,还把一条腿伸到过道里,语文老师走下来的时候在他腿上踢了一脚说:“坐正。”H同学拿起语文课本就朝语文老师扔去,直接摔到了语文老师脸上。接下来的场面就可想而知了——两人打了起来。
这次事件闹大了,以至于校领导和全校的同学都知道了此事。校领导说:“H同学不尊重老师,不把学校纪律放眼里,此事必须严肃处理。”没过两天学校的文件就下来了,大概是:H同学公然在课堂上殴打老师,给予开除处分。
被学校开除后,H同学还跟父母闹意见,坚决不再去其他学校再读书,父母拿他也没办法,H同学的上学生涯也到此结束了——初中还没毕业。
自此以后,我再也没见过H同学,只是听说我们上大学那会儿他就娶妻生子,是我们当地一家煤矿上的工人。
我们小时候学过一篇古文《伤仲永》,方仲永从小在作诗上有异于常人的天赋,父母觉得他的天赋有利可赚,带着他到处拜访人,到处给别人题字作诗,却没有让方仲永再学习提升,以至于仲永最后与不学习的常人无异。
“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压根就没到拼天赋的时候。”与君共勉。
感谢我瑞贡献题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