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五问反思:简单恐惧症

五问反思:简单恐惧症

作者: 我就是小树张淑娟 | 来源:发表于2020-08-19 21:53 被阅读0次
    1. 我学到了哪个知识点?(要求选一个打动自己的知识点)

    绝大多数人都有简单恐惧症,他们不信任简单的原则、简单的方法、简单的道理,他们总是以为太过简单的东西都不可能有效,或者反过来说,他们认为真正有效的不可能是是简单的,他们武断地认为真正有效的肯定是复杂的,以至他们总是忽略事实:复杂不等于高级,进而,高级并不见得有效。我总是相信,世界上有很多十分简单、直接、粗暴的手段,可以让所有人避开所有的坑。---李笑来

    1. 我之前是怎样想的?(假设自己还没看到上述知识点,自己是怎么想的;如果还没有想过,那就现在就推测下)

    如果问我什么是简单恐惧症,我估计会这样答:就是害怕简单的症状。但为啥有人就害怕简单呢,我想不清楚。

    如果问我有效的就是复杂的吗,或者问我简单的东西就无效吗,我肯定会说不一定。比如对于预防蛀牙,最有效的方法就保持牙齿的清洁,这很简单呀,早晚刷牙饭否漱口就完了。

    1. 我之前的想法怎么样?(比较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找出冲突之处;分析二者冲突的产生原因)
      我发现我之前的想法中总是缺一个核心词,就是没有指出简单的什么。而知识点就指出了,核心词是方法、道理和原则。

    我还发现我之前的想法中,特指的是我自己的看法,觉得自己并没有简单恐惧症。
    而知识点中指的是好多人都有这种恐惧症。显而易见,自己的想法是只局限于自己的,而知识点则是范围大很多的,是“绝大多数人”,不是李笑来自己。

    1. 我应该怎样想才对(关联能想到的一切,不放过任何一个从头脑中闪过的信息;可关联自己的经历,也可关联其他知识)?

    (1) 关联自己的经历:做减法

    我最开始开发的反思性写作是这五个问题,后来在上“学习心理学”课程时,我发现好多时候用不上五问,一个问题就够了。于是就有了反思性写作的另一个版本:我怎样才能用上它?这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没有出现“简单恐惧症”。
    参加决赛之前,我拿ppt 给别人看,人家给我的反馈是,不知道你这一页的重点在哪里。这让我很伤心,因为这包括我设计的最让我自豪的那个图:表明五问反思报告就是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之间的桥梁。冷静之后,我发现里面元素太多,于是一顿删减,最后就十分简单了。我现在十分满意。

    前几天听西浦张晓军分享什么是好的教学创新时,我被他一个图吸引住了。这个图非常简单,只有一个被从上到下分成三段的三角形。最上端代表教学目标,中间的代表目标的达成情况和成果,最底层代表学习活动设计。他就用这个三角形分析了20个教学创新案例。这个极简的模型让我十分赞叹。

    (2) 关联其他知识

    这个知识点让我想到了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技能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对于每一种知识都有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来表述其特征。比如陈述性知识就是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技能性知识就是回答如何做;策略性知识就是回答如何做会更好。

    这还让我想到了李笑来的一条价值观,时间、金钱和注意力三者按重要性排序的话,顺序是注意力>时间>金钱。自从我接受了这一价值观后,好多决策都变得十分简单。比如去学校时到底是乘坐什么交通工具,由于把注意力放在首位,所以我就直接抛弃了公交车、地铁和自己开车。还比如在哪里买房子,给孩子报哪家的辅导班等,一切决策都十分简单和高效。

    这还让我想到了李笑来的另外一句话:普通人做投资的惟一正确方式就是定投。而定投只有一招,那就是买,持续地买。其实,我写五问也是如此,写,持续地写。是把自己的时间定投了,每周投2小时写五问。

    这还让我最近看到的一条朋友圈,是评价一个管理者的方法:一流管理者是自己不干,下属快乐地干;二流管理者是自己不干,下属拼命地干;三流管理者是自己不干,下属主动地干;四流管理者自己干,下属跟着干;五流管理者是自己干,下午没事干;末流管理者:自己干,下属对着干。这个也是简单到极致。

    这让我想起了个企业中的文化,就是锻炼员工在1分钟内把自己的产品和价值说清楚,也就是在电梯里的那点时间。

    1. 我怎样才能用上它(可以反思自己,发现自己的认知盲区;可解释一些现象和感觉;可优化自己的决策;可预测问题;可解决问题;可做出评价;可尝试创新)?

    (1) 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

    我对于自己的感觉、认识是比较敏感的,但是我并不善于去归纳是不是好多人也是这样。因此,我就难以提出来新的概念。

    比如对那些大谈特谈教学目标但不说达成情况如何的现象,我十分排斥,有时觉得自己也是这样。但我就局限在这个感觉上了,就没有再去观察有这种情况的人还有多少。如果很多,那就是个现象了。而西浦张晓军就发现了这个现象,因此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叫“教师的错觉”。

    回到这个知识点上,我的思路也是局限于此。就是自己知道一般情况下这样绝对的表述肯定有问题,所以不会轻易被这种说法套住。但是,这只是我在有意识注意的情况下才不会被套住。如果我稍不留神就信了。

    那这是个例呢,还是大多数人都这样呢?我没观察过,所以我不能提出“简单恐惧症”这样的概念。

    (2) 发现自己的认知盲区

    按照李笑来的说法,世界上有很多十分简单、直接、粗暴的手段,可以让所有人避开所有的坑。那我现在还没多少这样简单、直接、粗暴的手段。所以,还得持续积累并实践。

    我又想起来李笑来其他简单、直接、粗暴的手段了。如何学英语?每天朗读一小时。如何提升写作能力,每天至少3000字。如何养生?持续锻炼。如果做事不纠结?打磨原则。普通人如何才能财富自由?赚钱+定投。

    (3) 发现容易混淆的概念

    就是简单恐惧症中的“简单”二字,这个简单只是看起来简单,而不是做起来简单。但是李笑来没强调。上面他说的那些简单、直接、粗暴的手段,都是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尤其是持续做起来特别不简单的事。比如每天写3000字,这就是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我知道有多难。比如我在这都写了1小时了,现在才写了2250字而已。

    (4) 反思自己的价值观

    知识点中有一句话,就是“我总是相信,世界上有很多十分简单、直接、粗暴的手段,可以让所有人避开所有的坑。”对应着这个,我有多少这样明确的价值观呢?也就是,我总是相信什么呢?

    我就借这个机会整理下。比如我觉得我相信,父母是靠做什么来影响孩子,而不是靠说什么。但我不能说“我总是相信”,因为有好多时候我指望着说“去看书”就能让孩子真正地去看书。

    写到这里我觉得自己好可怕,因为我找不到那种“我总是相信”的东西,因为好多所谓的“我相信”只是偶尔相信,并没有不折不扣地做到。

    (5) 优化自己的决策

    在以后展示自己的观点和作品时,能简单就不能复杂,就像五问代表的那个桥梁一样,做到极简。具体做法是,能作图的就不用表,能用表的就不只用文字。对于图,能简就简,不能简也得简,争取不超过3个元素。

    1周过去了,我来复盘,发现我竟然忘了好多内容。

    1. 作者在什么情景下提出的这个概念?为了解释为什么好多人不使用定投策略。
    2. 需要积累哪些简单、粗暴又有效的东西?原则、道理与方法。
      我积累了吗?
      积累了:
      (1)沟通和真的知道需要说清楚what,why和how
      (2)如何优化决策?问自己这是适应趋势的吗?如果是,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五问反思:简单恐惧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itj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