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得到上面看古典老师的专栏《超级个体》,有很多新的认知冲击了我以往很多已经过时的操作系统。以前一直认为只要付出努力终究是有一个不错的结果的,只要学习总是好的。读了李老师的文章得知:在今天知识爆炸、终身学习时代,重要的不是学与不学,而是认知效率。
同样的认知资源投入,会有完全不同的回报,这就是认知效率的不同。认知效率低的人,都在做低水平的勤奋。牛人真正的秘诀是在最精华的资源上,以高出很多倍的认知资源来学习,所以认知效率是你的很多倍。
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有目标导向、有及时反馈的最近发展区。简单的说——能解决当下的问题,学了有地方用,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从遇到的问题出发,从要实践的领域出发去找适合的认知材料,这样一来,读的东西会少很多,基本解决了知识太多的问题。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给阅读做了几个分类:娱乐性、知识性、心智性。为了更好的理解,暂且把将这三类阅读比作爬山:
※娱乐性的是下坡,越走越舒服;
※知识性的是平坡,能开动,但是略微费力;
※心智提升类的是爬坡,看起来会很累,但是真的会提升脑力和理解力,理解新观点的速度会加快,结果就是学习能力增强了。
娱乐性和知识性的阅读,哪怕读一辈子,也不会增加学习力。真正提升你的东西,并不会让你那么舒服。可以根据认知目的的不同,设定不同的目标、分配不同的资源。
如何正确的读书:最好的读书方法不是从第一页开始读书,而是先选书、看书评—中文的看豆瓣、英文的看英文版本的亚马逊评论,一般很有用。最好同时比较几本书,选择其中一本。然后再看目录,大概知道书的内容和框架,最后再看具体章节。带着问题直接切入要读的章节,想系统学习可以从目录开始看。
虽然正确方法摆在那里,但是很多人都做不来。因为人的大脑是一个认知吝啬鬼,我们本能地选择最简单,最不耗脑子的方式进入,好的方法,都是逆人性的。最重要的知识根本就不在书上,而在圈子里的人口口相传中。想获得更多隐形知识,不妨使用“费曼技巧”——教别人来学。古典老师介绍了一个学习金字塔模型,该金字塔展示了7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以及他们和记忆率的关系。从上到下分别是听、读、听加读、看别人示范、参与讨论、自己实践以及教会别人,记忆率分别是:5%、10%、20 %、30%、50 %、75%、90%。越是多感官参与的、越是自己深度沉浸其中的,记忆效率也越高。学习效率在50%以上的,都是团体的、主动的学习。
小记
最近和朋友聊天,正好聊到房子,朋友的几个同事,30多岁,虽无上海户口,但都在上海拥有两套房产,目前也处于排队落户状态。他们一部分是赶上前几年房价高涨的红利,另外,他们足够勇敢打破舒适区早些外出打拼。很多人会觉得不公平,内心不忿,但是这个真的没法说清楚,也许后来上海的人比以前的人更努力,但如果想在上海有一套房子,普通人真的很难做到。先来上海打拼的人,比我们经历更多挫折,他们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挣扎奋斗的时间更长。他们在社会上奋斗积累了十几二十年,我们新人来了,他们有的我们都想要,我们这不是在要公平,我们这是在要打劫。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没有钱,没有事业,却有蓬勃的欲望,这种心态对自身的成长并无帮助。
现在没有就没有罢了,不代表以后没有。先潜心积累,不断武装自己的实力,有些东西真的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而已。在自己没有实力,没有相当多的积累之前,不要贪求自己能得到很多,保持一种平常心态。
关于另一半的选择,我一度庆幸自己对选择另一半的认知上有着正确的价值观。另一半的品质及其家庭的和谐宽容度,至于该家庭的富有与否与前两者比起来倒不是那么重要。男友家庭条件一般,但他本人是一枚和善、聪颖的暖男,在他家时,就感觉到他家庭的和睦,两位老人都是老实人,对人待物也都比较宽容。尤其能感受到对我的接纳程度,我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在他家时我能感觉到很舒适,他们处处都让着我,哈哈,真心不好意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