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志杰
导读:面对高考改革“3+3”的新政策,大家都会怎么选择呢?让我们分析预测如下。
高考改革方案毫无疑问地会影响千千万万学子的学习方向。
尤其是其中“3+3”的考试办法,给很多中学乃至小学生都出了一道颇费脑筋的选择题。
这后面的“+3”指的是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科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参加考试并计入高考总成绩。
如果你或者你的孩子面临这样的选择,会怎么选择呢?
我们不妨简单分析一下各科考试的特点与难易程度就有答案了,相信80%的学生都会这样选择:
1、哪些科目能确保稳定的分数?
物理、化学中很多题目在书本没有现成答案,考题的难易程度会有大幅波动。而且,从人的心理特点来说,大都会排斥“不稳定”的感觉。遇到“不稳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避开”。
相对来说,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这些科目就不一样了,只要你的记忆力好,可以靠死记硬背达到考高分的目的。
因为,就目前的考试方式来说,并没有太多启发独立分析思考的题型,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的很多“标准答案”都在课本中,很难出现“超出想像”的题目。
既然如此,相信除了极个别真的对物理、化学有浓厚兴趣并有很大把握的那一小部分学生,大部分人会选择“保守”的方法,而倾向于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的考试。
但是,谁有能保证,由此会埋没了许多对物理、化学觉悟晚的“潜力股”学生呢?
2、再来说说兴趣、天赋的因素对选择的影响。
不可否认的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趋向和天赋。
有的人就是写作文写得顺,有的人就是对数学、物理之类的知识感兴趣。
天赋这东西很奇妙,不是说通过努力学习或者参加培训班所能逆转过来的。
如果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的天赋与兴趣发展下去,相信大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成就。
但是,遇到“高考”这一无法避免的现实独木桥时,很多人就会把兴趣与天赋暂时放在一边。
比如说,就是在物理、化学方面有兴趣,也可能会选择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生物”等方面下大功夫,反而忽略了兴趣的发展。
3、最后咱谈谈大的方面也是大家最关注的方面,对教育的深远影响。
自古以来就有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说法,但是现代科技的振兴还需要大力发展“数理化”这样的学科。
我国古代只要能将“四书五经”等有限的几本书籍倒背如流,再加上一些天赋与悟性,就能谋得一官半职,至少生活无忧。
但我们也饱尝缺乏“数理化”人才带来的痛苦。
即使从近代现代乃至当代来看,不少顶尖的科技人才均是从国外学成归来,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这就是自古以来重文而轻理遗留下的问题。
而培养“数理化”人才不能仅靠发现少数“精英派”,最好的方法就是“普遍撒网,重点培养”,让更多的人有学习“数理化”的机会,才有更多的可能涌现这方面的基础人才。
就像我们的足球行业,虽然国家人口众多,但从事足球运动的“足球人”少得可怜,仅靠重点培养几个所谓的“天才球员”是行不通的。
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心里特性,所以,政策引导会很大程度上影响道一个人的人生选择。
基于此。我们保守估计,或许会有80%左右的学生在面对“3+3”政策时,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中进行选择。
当然,高考改革一定我们所想不到的宏观方面的考量,但是我们也担心,这种影响的利与弊往往是在多年之后才会显现,那时,会不会出现科技人才大面积匮乏的状况呢?
网友评论